樑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1963年生於安徽來安縣,現移居蘇州。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滁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士軍藝術館總監、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李寶林工作室畫家。

2000年至今,梁士軍的作品先後參加全國各類大型美展二十餘次。

2008年在中國美術館西泠印社廳舉辦“西泠印社丹青氣象十家”邀請展、 同年九月揚州八怪紀念館舉辦“梁士軍中國畫”個人邀請展;

2011年應邀赴韓國舉辦梁士軍“水墨情緣”大型個人畫展;

2012年應邀赴韓國參加中韓建交20週年系列活動、同年應邀赴日本中川美術館作文化交流;

2013年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舉辦“風清雲淡”梁士軍水墨作品展、同年應邀赴新疆舉辦“大愛無疆.情繫天山”——梁士軍文化援疆中國畫作品展,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美術新聞》欄目專題報道;

2014年在蘇州龍寶齋舉辦“水墨情緣”梁士軍國畫作品展;

2015年在蘇州建立梁士軍藝術館;

2016年在蘇州高風堂舉辦“花花世界”梁士軍作品展;同年應邀烏克蘭參加“絲路同行-中歐藝術對話烏克蘭特展” 、參加北京《大山迴響--李寶林師生丙申畫展》。出版有《水墨日記:當代中國畫名家——梁士軍卷》、《梁士軍瓷畫》、《風清雲淡—梁士軍水墨作品》、《丹青風流(卷六)——梁士軍》、《梁士軍花卉小品》等畫冊。


文/黃玉才

大凡胸儲學識、手藏絕活的人,我便要生出好奇之心、親近之念。這一癖好,使我有幸結識很多朋友。

未識梁士軍之前,先是拜讀了他的畫。2004年2月,我於赴太湖三山島旅途特意取道蘇州胥口鎮拜訪梁先生,剛巧他外出寫生,謀面未果。直到今年春節,我與梁先生在他故鄉縣城不期而遇,我不由得慨嘆:人與人的機緣,竟忽忽錯過了15個年頭!此時的梁士軍已然志得意滿,不僅參加國家級美展13次之多,而且加入中國美協——他果然沒讓關注他的師友們失望。

梁士軍頗具天份,上世紀八十年代業餘搗鼓繪畫時,信息閉塞,手頭可供臨摹的經典作品少之又少,他便以小城周邊稍有名氣的畫師作品作為藍本,天長日久,幾可亂真。書畫圈一番歷練之後,2001年躊躇滿志的他背起行囊,隻身來到蘇州建立自己的書畫創作室,真正沉潛下來,以古人為師,以造化為師,開始有意迴避早年學畫養成的匠氣和俗氣。破繭重生,他果斷選擇了“減法”。

2011年,梁士軍再度打破慣性思維,北上京城,投師中國美協河山畫會李寶林工作室,從零起步,系統學習中國山水畫理論和創作。傳統山水,讓他打開了眼界,擴展了胸襟,同時在位置經營、意境營造、筆墨皴染諸多方面受益匪淺。山水畫學習之餘,他還找來古人行草碑帖,作書法線條的訓練。這種學院派的循序漸進,他無疑選擇了“加法”。

我比較偏愛他的水墨作品。比如秋松,松針茂密,鳴禽獨立,使人聯想清風朗月,松枝蒼翠;比如墨竹,青筠勁挺,竹葉紛披,風中搖曳,如聆天籟;比如陂塘風荷,有露有藏,浥露凝香,觀之離塵忘俗,如沐清涼;比如紫藤八哥,虯枝老幹,八哥啁啾,晴光爛熳,一派生機……

如果說沉浸繪畫天地尚有理性與法度的約束,那麼,生活中的梁士軍則是喜說愛笑、好朋嗜酒。他不擺譜,不做作,客人面前寧傷身體,不傷感情;語言倘若表達不了,他甚至再唱兩嗓子。朋友們當面稱其為“真人”,他報以嘿嘿一笑。

曲終人散,宿醉既醒,他便煮一壺茶,點一支菸,觀一彎星月,賞一街燈火,然後埋首畫案,獨享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和孤獨。

這個社會從不缺乏尸位素餐的人,然而於體制之外憑藉藝術養活家人,取悅自己,可見真本事、真性情。

己亥大雪於琅琊山房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梁士軍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