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如何写?写啥样的诗歌能火?

爱吃水果AB


一,问题:诗歌如何写?

1,格式:

诗歌包括古诗和现代诗。

古诗最起码需要压韵,近体诗(格律诗)还有格律要求。平仄规律要掌握。

首先,律诗绝句要用律句,也就是二字四字六字上是平仄交替的,平仄平,仄平仄。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等。

其次,对粘,1句与2句平仄相反(对)2句与3句平仄相同(粘),再3句与4句对,4句与5句粘,依此类推。

例子:平平仄仄平平仄

.. .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 ...……

上面说的七言,五言就是七言减去前两字。

还有注意的,孤平,合掌,三平尾,落韵等是不行的。

除格律诗外的古诗就不受平仄的束缚,只要压韵就行。但一般平仄韵不混压。

现代诗应该没有一定的格式,本人知之不多,也不枉言了。

2,内容:

写诗一定要有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意境是灵魂。是主干。练字练句不如炼意。意境的营造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我认为:

A,多读多背古人优秀诗篇,诗词储备量很大,自然会写诗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理。

B,多看些赏析性书籍,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唐诗宋词赏析。

C,多练练笔,写着写着自然就会了。

写诗总之要有趣味,或情趣理趣意趣。要留白,要空灵。要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

二,问题:写啥样的诗歌能火?

我想,写诗要火是很难的。我们这些初学者写诗不过是兴趣罢了。无聊时凑凑字,孤芳自赏。效效东施,学学邯郸人,想加个黄Ⅴ也遥遥无期,何谈火呢?陶冶性情哈。(扯远了)

杜甫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杜甫很欣赏李白。李白很喜欢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些说明了。诗歌要火,要看受众,要看人们的喜好。要多写人们喜好的,引人共鸣的诗词。

乱说一统,还请方家指点,加个关注哈。[捂脸][捂脸][捂脸]





风尘客123


本人不写诗,对如何写诗真的没有独到见解。不敢随意回复这么重要的回答,借此机会学习了其他网友的回答,并选择转发三个网友的优质回复,供您参考。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孔子说:“诗言志”,又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国,从《诗经》算起,已三千年历史了。写诗的人多,诗也很多,读诗的人也很多,研究诗的也不少。王力《诗词格律》,小册子,力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小册子,也是力作;喜欢诗的人都读的它们的。

写诗,就是把心里的话写出来,以备自己或别人阅读。——“诗言志”,即把心头话说出来。说的时候若没有别的人在,而又在意分享,于是就记录下来,等有机会给人家看看。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

“诗人”砍下竹子,做成弓。找来胶泥,制作弹丸。——走吧,打猎去!“飞土,逐肉”!“飞土”,用弓把泥丸发射出去。“逐肉”,(用泥丸)打飞禽走兽。或许击中,或许落空,然而,中心喜悦无比,——记下来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诗经》首篇,很多人读过。

一个小伙子,人长大了,荷尔蒙催促他走出门去。沙洲上小鸟们“关关”叫着——谈情说爱呢!于是他也想姑娘了……

《弹歌》、《关雎》,史上有名,它们的作者是谁,谁也不知道。诗,“火”了三千年,作者却默默无闻。

好诗,自己会“火”!诗人,把心里话写出来,读者自然会品评的。

(文,涂之人995)

《关于诗歌创作的三言两语》

诗歌如何写?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至于写啥才能火,更不好回答。唐人杜甫的诗歌被后世人称道,也是死后好几十年才被人肯定的。所以写诗是个个人生活情趣的小娱乐,别把它当作沽名钓誉的敲门砖。假如抱着这个愿望来学诗写诗,会很失望的。就像中国民间的山歌,唱到社会大舞台的,除了电影《刘三姐》,后面有个阿幼朵,其它的,便只能在田间地头唱一唱了。过去现在都一样,没有多少人会给诗人的作品买单。假如真想学写诗,就按林黛玉教给香菱的办法去钻研吧。《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林黛玉的经典诗论。那个病西施说,把《王摩诘全集》找了来,先读一百首,细心揣摸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杜甫)的七言律,次了再读李青莲(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陶渊明,应啺,谢,阮,庚,鲍等人的诗作也看一下,凭着自己的聪敏伶俐,不愁不成诗翁的。而况,头条天天都有人们在谈诗论诗,虽各有侧重,但都尽可学习领会其要领,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创作就可以了。但是切切记住,千万别哗众取宠,别大词小用,别故作惊世骇俗。哪怕自己社会阅历不丰富,也要如林黛玉那样,从未步出怡红院的萧湘馆,也能写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那样不俗的对句来。火不火,就交由读者去品评了!因而写诗作赋,从古到今没有百宝经典教科书,只能一句话:多读多练多阅世,悟!

(文,李老根2017)

诗歌如何写?我想说,写诗除了学习,还需要天赋,就是要有有别于常人的诗人的思维,有个诗人的大脑。不是拔冷水。一般人玩玩诗可以,当作娱乐、消遣。想靠写诗而“火”,还真难。同时,我也想提个忠告:真正的诗人,大多情感异常丰富,因而神经比较脆弱,稍有挫折,就难承受,钻牛角尖,难以走出困境,让自己饱受折磨,因而短命。看看中外古今,是不是有很多名诗人短命的?自杀的?

(文,直心1)

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方方梦语


写诗歌不易,一方面得有天赋,思维视野独到,善于联想和想象,对生活、情感触角敏锐。

再者得有文学素养,多读书多看诗歌类作品,厚积薄发。“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脍炙人口的诗歌,是作者灵魂与现实碰撞的火花。发自肺腑而流淌于笔端,触目惊心而情景交融,是不可多得的尤物。

生搬硬套,闭门造车,“不愁强说愁”类的诗歌,很难火。


楂楂红


谈谈诗歌的起源,发展与创作。

诗歌是从人类劳动的节奏中产生的,诗歌创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映人民的呼声,关心人民的冷暖,已成好诗歌创作的主流。翻开中国文学史,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诗人作家,都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典范,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以诗言志,抒发爱国、亲民之情。

一、什么叫诗歌?

诗歌是一种反映人类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就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就是歌。

在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二、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源于人类古代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打猎,爱情、原始的宗教信仰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最早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儿歌,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唐诗三百首》《宋词》等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三、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打猎,爱情、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这就是最原始的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四、我国诗歌的发展、特点与表现手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中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2、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3、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 比拟。就是“拟人”如: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刘尧民老师的儿歌,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人流了汗

2.夸张。唐代诗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他的秋浦歌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2.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 “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简单地举例子:

著名的儿歌诗人门秀山老师的《唱童谣》

喇叭花,爬树梢,

爷爷教我唱童谣。

唱春天,桃花红;

唱夏天,荷花高;

唱秋天,菊花香;

唱冬天,梅花俏。

哆来咪法索拉西,

爷爷叫我百灵鸟。


经常用了


《关于诗歌创作的三言两语》

诗歌如何写?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至于写啥才能火,更不好回答。唐人杜甫的诗歌被后世人称道,也是死后好几十年才被人肯定的。所以写诗是个个人生活情趣的小娱乐,别把它当作沽名钓誉的敲门砖。假如抱着这个愿望来学诗写诗,会很失望的。就像中国民间的山歌,唱到社会大舞台的,除了电影《刘三姐》,后面有个阿幼朵,其它的,便只能在田间地头唱一唱了。过去现在都一样,没有多少人会给诗人的作品买单。假如真想学写诗,就按林黛玉教给香菱的办法去钻研吧。《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林黛玉的经典诗论。那个病西施说,把《王摩诘全集》找了来,先读一百首,细心揣摸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杜甫)的七言律,次了再读李青莲(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陶渊明,应啺,谢,阮,庚,鲍等人的诗作也看一下,凭着自己的聪敏伶俐,不愁不成诗翁的。而况,头条天天都有人们在谈诗论诗,虽各有侧重,但都尽可学习领会其要领,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创作就可以了。但是切切记住,千万别哗众取宠,别大词小用,别故作惊世骇俗。哪怕自己社会阅历不丰富,也要如林黛玉那样,从未步出怡红院的萧湘馆,也能写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那样不俗的对句来。火不火,就交由读者去品评了!因而写诗作赋,从古到今没有百宝经典教科书,只能一句话:多读多练多阅世,悟!




李老根2017


答:诗歌如何写,写啥样的诗歌能火: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自历史以来,每一个朝代都有诗人,作者的精彩诗歌。纯属爱好者,读者,作者,作家,诗人,艺术创作而来。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代代有诗人,人生经历闻者贵,放眼世界多可维。深思熟虑谋智慧,人间奇迹天下美。学者之书勤为夲,攻读展望放豪情。人间自有书山路,好学自强普新遍。时代好生活美,诗歌映红中华情。谢谢!


红票儿658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快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吉檀迦利~泰戈尔)


金花香木aa


诗歌如何写?谁能回答?纯属蠢人蠢问题。

写啥样的诗歌能火?能火不仅代表名利双收,也代表真正走入了诗和远方。

比如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致一棵橡树》等等。

有感而发且言之有物,这是物质上有生活;意境盎然且灵魂涌动,这是精神上有诗意。

所以作者爱咋写咋写。

所以读者摇头晃脑,不知不觉就浑然一体了。

所以我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爱吃水果AB


诗言志……抒发心声……寄托情感……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全法……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有境界的诗,放在当下,究竟有多少人喜爱?


云卷云舒152754837


写啥样的诗歌能火?这就要看读者对诗歌的阅读量了,读者最有发言权、话语权,至于诗歌火不火,最终读者说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