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到國內綜藝、新聞喜歡煽情,播放觀眾落淚感動的鏡頭?

秋之歌50943709


大家好,我是:Laugh笑由心生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綜藝節目,尤其是很多喜劇類的節目《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笑傲江湖》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煽情,許多作品不再以段子、包袱取勝,而是頻頻以賺取觀眾眼淚為噱頭。喜劇是讓人笑,還是讓人哭?

其實原因又很多!

1、煽情,更容易獲得掌聲與關注:人之初,性本善,真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看到感人或者悲慘的故事都不禁會留下感動的淚水,很多綜藝節目正是抓住了人性的特點,來抓住觀眾的心,從而博得更多的關注和收視率。

2、模仿之風盛行:如今,娛樂節目原創力缺乏。一旦一種形式成功了,就會出現千千萬萬個類似的作品。一看煽情類的鏡頭或者畫面博得關注,都會選擇走這種路線。

3、煽情盛行、喜劇人才缺乏:當段子、包袱不夠用時,煽情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選擇。為了讓他們更成熟地駕馭喜劇內容,加入煽情內容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其實,觀眾希望看到生活中的人最真實的情感。觀眾反感的從來不是眼淚,而是部分眼淚背後的“譁眾取寵”與“矯揉造作”。對比《藝術人生》,同類型的節目《魯豫有約》和《傑出華人系列》不以煽情為賣點,收視同樣不錯;這難道不值得惰性的煽情電視節目製作人反思嗎?





Laugh笑由心生


如果看《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中國夢想秀》等真人秀的目的是為了看歌舞,那春節晚會、元宵晚會、中秋晚會豈不是更加熱鬧?

真人秀最重要的元素並不是「歌曲」,而是「人」。

人們去看選秀,是為了看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如何從草根站到舞臺上一點點成長,最終成為人盡皆知的大明星。希望他們成功,期待他們走下去。

而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都有自己的過往,有自己的努力,有心中的愛與怕,痛與苦,有嫉妒和憤恨,有不甘心。一旦把這些內容外化之後,每一個選手立刻就立體起來。

人身上最打動人的東西,或者說最能證明人生的東西有兩樣:愛和夢想。

我舉個《中國夢之聲》的例子,在第一集海選當中有個選手叫朱國武,他在臺上唱了一首《父親》讓全場飆淚,不只是評委,還有現場的工作人員都哭得稀里嘩啦,一邊抹眼淚一邊工作。

他如果只是唱得動聽,最多會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去讚歎,但絕不會達到這種效果。

正是因為我們知道了他的故事(他是個流浪歌手,父親癌症晚期,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他來這裡是為了讓父親在電視上看到他),我們才聽到了他歌聲背後的感情。加之移情作用(李玟和韓紅都是從小沒有爹),想到自己的父親,當他唱「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讓你再變老了」「我是你的驕傲嗎」這樣的歌詞時,難免就會動容落淚。

八卦一個,那天這個選手是最後一個,李玟和韓紅是真的哭得一塌糊塗,演員真哭假哭挺容易分辨的——真哭很醜。錄完之後李玟還躲到休息室又哭了一會兒再出來。

另外吐槽一個,因為節目時間問題,一個選手最多隻能剪十幾分鍾,悲情在十幾分鍾裡還沒有推到情緒點上,所以觀眾會覺得情緒轉換太突然。但是現場進行了半個小時,所有工作人員和媒體都被煽得很厲害這就是真人秀最好看部分,雖然其中有安排好的成分,但是它依然能夠打到你心尖上。





Poison放映間


“職業觀眾”促成“臺下比臺上更專業”的現象,網友質疑“節目欺騙”,諷刺“職業哭眾”、“一言不合就落淚”、“表情帝”。不過也有人體諒節目找不到觀眾,必須靠花錢募集才能營造出氛圍。觀眾現在也是節目的一個部分,現在的綜藝節目一般都會有現場導演,調動觀眾的氣氛,更多人來看,增加收視率。


A阿華


個人覺得都是有劇本的!遊戲有遊戲的規則!

就好像某個娛樂節目中被導演安排成意中人的,然後產生故事!


金金娛樂


煽情能拉動收視率,增加綜藝討論熱度。


懷舊人38693437


情感是人的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