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住宿後,父母天天懷念,每天打三次電話給孩子,合理嗎?

用戶8189323594031


可憐天下父母心,古有"兒行千里母擔憂"的詩句,現在兒住校都讓父母牽腸掛肚,不過做父母的也不用那麼緊張,沒有必要一天打三次電話。

其實緊張的是父母而已,做父母的得調整好心態。孩子住校都應該是初中生了,我們這裡初中生要求全部住校。應該有11歲1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是當會獨立生活的時候。再想想,孩子在3歲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狠心地送孩子去了幼兒園,早上早早地送去,晚上才去接回來,那時孩子還沒有自理的能力,有的孩子每天都很不情願,甚至大哭大鬧不願去幼兒園,我們當家長的都狠心過,現在孩子都10多歲了,父母應當適當放手。

相信孩子。其實孩子們的適應能力都很強的,我見過一個小男孩,還沒住校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主,因為家裡有奶奶在打理家務,平時煮飯,洗碗,洗衣服,掃地等等家務都是奶奶全包,連爸爸媽媽插手的機會都沒有更何況是他,所以去住校的第一個星期週末回來把一週換洗的衣服全部打包回家洗,第二週週末回來沒有帶髒衣服回家,媽媽奇怪地問他,他說自己洗了。說看到同宿舍的同學都自己洗的,他把衣服丟桶裡用腳踩就洗好了,惹得他媽媽在心痛之餘也笑得到掉淚,那周就手把手地教他手洗了衣服和曬衣服。第三週回來炫耀地告訴家人他們宿舍全都會手洗衣服了,只他教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學,也學很快,可塑性很強,適應能力也很強,所以沒必要一天三次地打電話。

孩子這個時候也很好面子,講自尊的。大多數學校孩子住校是不允許帶手機,最多是每個宿舍裝有一部固定電話,每天三次地打電話既影響了別的同學又顯得他很另類,如果父母給孩子打電話發現他有些不耐煩了,那肯定是不喜歡爸媽太多的電話,尤其是男孩子。如果實在不放心孩子可以與孩子商量每天或每兩天在固定的時間給父母打電話彙報在校的生活,讓孩子也學會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如果宿舍裡沒有固定電話只有班級電話,太頻繁的電話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孩子還影響到別的孩子的學習,甚至影響到老師的上課。

再怎麼擔心孩子都有長大的時候,再怎麼不放心孩子也有放飛的時候,所以父母們要學會適當放手。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蟬之羽


每天三次電話,這樣很不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父母身邊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只能是孩子。既然把孩子送到學校住宿,就要相信學校能把孩子管好,也要相信孩子一切都會自理的。孩子在父母身邊一切都有依賴,父母也心甘情願地樂意為孩子做一切,孩子也習慣於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有一老師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一直住自家,考上大學了,父親送他去大學報到,父親臨別時,孩子向父親提了唯一的一個要求,就是要父親告訴他疊被子。有些孩子在家從沒做過家務,疊被子、洗衣服鞋子也是大人代勞,到高中後住宿了,軍訓一個星期除了體操訓練就是寢室內務整理培訓,人人必須過關。有一學生後來的,沒有參加過軍訓,不會疊被子,同室為他做了示範,但他沒學會,大半個學期都是穿衣服睡覺沒動過同學為他疊的被子,天氣冷了感冒了,才知道他晚上是這樣過的。

孩子住校了,不能讓孩子帶手機進學校。帶手機進校害處很多,有一句話就是最真實地寫照,"要毀滅一個孩子就送一部手機給他吧"。在校學生有手機就不能安心學習,有事沒事沒事給家裡打電話,更何況你們還每天通三次電話,他(她)哪還有心上課學習。也不便於學校管理,正規學校一般是禁止學生帶機入校,有個別學生帶入也要交班主任代管,更有個別學生沒上交給班主任,上課或晚上在宿舍裡用手機玩遊戲或看網絡小說,這叫害了孩子。我校校規是有三次記錄就勸退的。作父母的若真想孩子,每個星期去學生看一次給他帶點喜歡吃的未嘗不可,究竟學校生活不如家裡生活好。

現在農村的孩子都進城讀書了,我們這一帶流行父親或母陪讀,給孩子提供更優越的學習環境。這也是家庭好的學生,學生的家長當年因為條件有限沒有讀多少書,現在明白了知識的重要,又有條件讓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這是普天下父母的心願。但優越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並沒有如父母心願,絕大多數吃苦耐勞成績優異的學生,是父母卻不在身邊,在他鄉務工掙錢的。

所以,適當地讓孩子受點苦,是一種鍛鍊,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不要心疼孩子吃苦受累,能吃苦受累的孩子才有出息,才能讓父母放心。


HX教師


首先這個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做法有點不太合理,因為做父母的一定要記住一點,孩子是始終在成長的,溫室裡培養不出參天大樹,你保護得了他一時,保護不了他一世,要放手讓他出去鍛鍊,去闖蕩,練就自己保護自己、照顧自己的本領。以下是具體分析。

一、為什麼父母會有這種行為?

1、因為孩子從小都是自己無微不至的在照顧,現在要住校了,離開了自己的視線,家長就會莫名的恐慌,這是很正常的。

2、孩子住校帶來了生活習慣的改變,之前每天送孩子、接孩子,給孩子做飯,輔導作業,現在突然不需要了,感覺生活節奏突然就不一樣了,會有點無所適從,每當到了孩子之前佔用的時間段時,就會很想孩子。

3、對孩子自理能力的不信任,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會不會按時吃飯,會不會被同學欺負,不會的題他不好意思問老師怎麼辦?但是家長要記住一點:“沒有誰天生都能做好任何事,都得有個學習的過程。”

二、父母這種做法好嗎?

可以很明確的說,這種做法是很不合理的。

1、合理的關心可以促進孩子與家長的關係,讓孩子覺得父母關心自己,愛自己,過度的關心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每次通話就會敷衍了事,甚至不接父母電話。

2、孩子在住宿階段,就開始樹立自己面對事情、處理事情的觀念,他在學著獨立處理事情,學著與人交往,融入新的班集體,父母的過度干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判斷,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

三、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

1、適當的電話溝通,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給孩子生活上的問題答疑解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前進道路上堅強的後盾。

2、孩子住宿前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自己洗衣服、疊被子,培養他按時吃飯、早睡早起的習慣。除此之外,要輔助孩子與人交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鍛鍊人際交往能力,生活也是學校的一部分,家長應該引起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強,家長自然也就放心了。

3、家長應該培養一些新的興趣愛好來轉移注意力,找新的事情來填補之前孩子佔用的時間段,這樣可以平穩的度過這個階段。


求索數學


這種做法是非常的不合理,這是非常錯誤的教育觀念。

原因有四:

1、過度關心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就是他身上的魔咒,總是壓著他,不能自由,不被信任。

2、會讓孩子更排斥父母,影響親子關係。孩子需要獨立成長的空間,孩子有自己的世界,父母總是不時的穿插進來,會剖壞孩子的心情與情緒,剖壞孩子的連貫思維、深度思考與問題處理。

3、束縛了孩子獨立。一天打三個電話,一打電話就像審犯人,問這問那。孩子不說是不尊重,孩子說,你立馬孩子指導督促。這樣孩子無法健康成長,無法形成獨立的思維與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會讓孩子煩躁不安,心神不寧。

4、會讓孩子產生依賴。離開父母他就沒有了主見,沒有了思想,遇事總覺得沒有了依靠,處事變得慌亂。孩子會在不健康中發展成長。孩子難道要活著父母的照顧下一輩子嗎?

5、會讓同學嘲笑孩子是媽寶孩。這會讓孩子自卑,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社交與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

我建議方式,這樣比較科學合理:

1、孩子剛去學校時,父母可以去孩子的學校瞭解一下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做到心中有數,也好給孩子一些提醒、建議。

2、孩子剛去學校的時候,每天一通電話是可以的。可以與孩子約定時間,最好安排在睡覺前。電話讓孩子主動打,這樣孩子心態更積極,不但通話效果好,還能鍛鍊孩子的責任心。

3、在孩子住校一個星期左右,父母可以再去學校一次,看看孩子在這一個星期裡適應的如何,有沒有什麼疑難問題,正好可以幫助解決,同時做到對孩子住校的相關情況心中有數。

4、回來後,視孩子在學校的實際適應情況與孩子的意願來決定是否每天打一次。如果孩子願意,那就最好了。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兩天一次,還是在睡覺前,讓孩子自己打。

5、當孩子適應的不錯,你們也踏實了,最終電話的頻率在3天一次為最佳,既不影響孩子的生活、健康成長,還能做到清楚的瞭解,給孩子適當的關心與溫暖。

友情提醒:

父母的愛時偉大的、珍貴的,不要讓這個愛成為孩子的負擔,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絆腳石、攔路虎。那將是悲哀的......


虛學理教


對於親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成長,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的確如此,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告別。孩子能住校,說明他已經有了完全的自我把控能力。父母這樣打電話,確實不應該。

1、讓孩子經歷他該經歷的

在我國,父母保姆式教育已經遭到很多人的詬病。如果一味地替子女大包大攬,全權代勞,讓孩子當甩手掌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好好學習課本知識就好,忽視孩子情商、心理的培養,會導致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獨立性差,不管他有多成功,也只會成為一個生活的低能兒。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他該懂、該知道、該會、該經歷的東西,父母請不要剝奪孩子全面認知這個社會的權利。

2、影響孩子學習

父母一天打幾個電話,你要知道,孩子是在學校學習,他不是出去旅遊,你打電話的時候知道孩子正在幹什麼嗎?他是在讀書,寫作業,還是在休息,你這樣打電話會直接影響到他。孩子住校了,他開始有他的圈子,有他的朋友,有他的學習任務,更有他的學習以及生活規律,所以父母該管好自己的手機了。

3、約定

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關心孩子本沒有錯,過渡關心就不應該了,如果父母實在是想念孩子,可以跟孩子約定好,每天什麼時候可以打電話,或者視頻一次。這樣即解決了父母的思念之苦,也不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安排,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終究要長大,父母還是得放開自己的雙手,讓孩子自由去飛翔。


低調臭皮匠


不合理!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父母關心過多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孩子父母的過度擔憂側面反應出孩子自理能力的缺陷!孩子的能力還不能讓父母放心!對於孩子的教育,必要的時候我們要逼孩子一把,逼孩子一把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大可以放心,孩子不管是好是壞,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成長!



東森九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每個家長都有自己對孩子的關愛方式,所以這事合理的。

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影響孩子的學習時間和情緒是關鍵。

尤其孩子剛到校園開始獨立學習生活,時刻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和家庭的惦記也是培養孩子家庭觀的一種方式。

也是讓孩子能夠分解孤獨感和防止拋棄感的一種方式。

不過分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都是合理的。


生活財富小課堂


兒行千里母擔憂,但是作為家長,孩子大了,我們也要學會放手,給更多的空間,更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afdd67149c44d51afc02cb1999254fd\

90後媽媽生活日記


影響孩子學習和心情。同時也一樣影響到大人的工作和學習。一旦形成習慣,打電話的到時間就想著打電話,如果不打電話心裡就急頭急腦的,什麼也不想幹,幹也幹不了,吃也不好。接電話的到時候接不到電話,心裡想著電話咋不來,是不是影響到學習了?


li18325982288


作為父母這樣做我們可以理解。

但作為學生,如果這樣做反而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阻礙,一直活在爸爸媽媽的叮囑和看護下是永遠也不會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