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2016年,高三政治出了这么一道多选题:

《阿凡达》全球票房达到27.88亿美元,创历史之最。

《阿凡达》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凡的想象力和先进的技术之外,通片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功不可没。


“阿凡达”是梵语,意为神灵降落在人间的化身,这说明《阿凡达》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华。而通片所宣扬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更主要的是,生态环保、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甚至是爱惜异类动植物,所传达的则是全球化时代的普世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印度人、中国人、欧美人,在看《阿凡达》时都会产生强烈共鸣。这体现了: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文明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你的答案是什么?正确答案见文末)


一道高三政治题,竟然来自电影《阿凡达》,而且直接引用“阿凡达”的梵语意义。


那么,我们这副躯体是“阿凡达”吗?

如何应用“化身”来成就自己?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我们邀请了刘丰老师,借卡梅隆这部划时代的经典科幻电影,一起探讨你我的“阿凡达”。


素说:第一次看《阿凡达》,看到男主作为军人残疾的身体得以纳威人的方式重生,而且精神和头脑依旧是原来的。不瞒您说,我当时就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这副躯体,可以运动、说话、吃东西,吃喝时会感觉到冷或热,触摸时会感觉到软或硬,等等。


可是,这副肢体是真的“我”吗?会不会也像影片中的“阿凡达”一样,是一个被置换了的躯体呢?


刘丰:阿凡达,它的梵语意义是“一个神圣的灵魂降落在凡间”。


所谓“凡间”就是低维空间的存在状态,就像投影屏,我这个手投影到上面,那一刹那就是阿凡达,是投影源和投影的关系。


三维空间一切的存在,我们都有实体感,但这种实体感实际是由我们内在投影出来的能量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投影源才是生命的认知。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那在电影中它只是表达了一个切换,从一种生命状态转向投影到另外一个跟我们这个时空里面觉受完全对应的一种能量状态,是吗?


刘丰:对,它实际是一个能量的切换。电影中表现的还不是一个纵向的提升,是在两个平行时空进行平移的一种状态,其实我们的投影源可以投影出无数这种低维的状态。


素说:让我想到了机械制图里面,有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等,看起来不一样,实际指向同一个原型。


刘丰:是的,它有无穷多个投影,同样我们四维投影源在这个空间里面也有无穷多的三维投影。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从投影源里看,男主既可以投影出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身份,也可以投影出另外一个空间里,像纳威人这样一种生命状态。但它们内在的东西是一个。


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阿凡达”,都是从高维投影来的。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有意思,就拿我们这个现场来说说吧,投影源在哪里?又是怎么投射出大家和我们坐在一起,而我正和您对话的这样一个“相”呢?


刘丰:投影源在每个生命的内在。其实我们互为投影,也就是说我投影出来了你,你投影出来了我。


这些现实中投影出的“相”的存在,实际取决于我们投影源里建构起来的能量结构,这个能量结构是由能量波的叠加共振形成的。在投影源里你和我有了能量的共振,所以才会投影出今天对话的这个“相”。


回到最终就发现,这些“相”再怎么变,都是最简单的能量结构,就是我们说的正弦波。所以我们都是最简单的能量叠加,通过叠加在不同的维度上形成了一种投影关系。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投影源和投影出来的“相”,这让我想到佛家讲的法身,报身,化身,阿凡达可以看做是一个“化身”吗?


刘丰:佛家讲的法、报、化身,实际讲的是整个宇宙空间存在的一种形式。


法身,其中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存在就是这个法身,它遍布于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是整体宇宙空间的整体能量关系,这是法身。


报身,是带着某种特征的能量属性存在于这个时空里的一种表达,我们称为报身。


化身,是这种能量属性在某个特定空间里的一种显化投影,叫化身。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对于一个个体生命来讲,他的“报身”带着同样的某种生命属性,也就是我们从N维投影过来的时候,我们执着的那些不同的认知组合,这些构成了我们的信息体系,这个信息体系有它的信息特征,这个信息特征实际上就是它的报身系统。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投影出来,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信念认知系统,也就是这个人潜意识里面的那些东西。


素说:那“报身”又是如何呈现出“化身”?


刘丰当一个人没有中间那些障碍的时候,他可以任意的以任何一种能量结构去呈现,也就是他的报身是可以完整的呈现整体宇宙能量,他投影出来的化身是可以无穷无尽的,所以叫“千百亿化身”。


素说:在电影中,不仅仅是男主杰克·萨利,另外还有女科学家格蕾丝、以及另一个男科学家,可以说都拥有了纳威族人这样一个“化身”。但卡梅隆唯独让杰克——这样一个没有受过一天训练,而且还是残疾退伍心态不佳的军人——最终赢得了纳威族人的信任。这给了我们哪些值得思考的启发?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刘丰:在我们刚才一起看的这段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杰克第一次被女主,也就是女纳威族首领的女儿搭救后,被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救我?”


素说:

是的,这个时候女主给出了两点:

第一点是说:因为你勇敢,无所畏惧,像个战士

而另外一点却是说,但是你很蠢,像个无知的孩子


这两点看似矛盾,但无疑正是这看似矛盾的两个品质,让杰克被选中。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刘丰:影片中纳威族的文化系统里面,崇尚勇敢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尺度,所以“勇敢”是他们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品质,是他们真正崇尚的品质,显然杰克作为军人,具备这个品质。


那为什么又“无知”呢?因为在不同的系统里面建构起不同的知识系统,像我们人类建构起来的知识系统,在另外一个空间的系统里面,可能他建立的是另外一套系统,这两套系统之间的切换,往往很难理解,就需要我们放下旧有的系统。


你看影片中呈现出的纳威人的生命状态,它是建构在跟自然融合的状态里面,他们的整个知识和信息系统是一个“接近自然的系统”,而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远离,使我们建立一套“物质化的、靠人类意识建构的系统”,这套系统和纯自然的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它虽然有交集,但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在纳威人眼里,他们最简单的一些“常识”,我们作为一个地球人都无法接受,无法理解,这就是两个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


素说:所以才有了纳威族女首领见到杰克后说的一句话:“我们要治愈你们的失常”,看来我们都“失常

”了,呵呵。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刘丰:道家有一句话叫“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一体的,那么我们想一想,“自然”的反义词是什么?

很多人说是“不自然“。


其实“自然”的反义词是“人为”,一个“人”加一个“为”,就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与纳威人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文明世界里,这个“人为”因素占的比例要大得多得多,它是一个不自然,是背离了道法自然的宇宙大道的。所以,被地球人定义为落后的纳威族人,反而是符合道法自然的,他们是“正常”的,而我们是“失常”的。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是的,卡梅隆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阿凡达》中纳威族的生活场景是借用了一些印第安人早期的文化,但是谁又能说这些文化就是落后的呢?我们往往用自己的“所知”去给出一个定义、给出一个判断,而这样的定义和判断往往是过于主观了。


所以,佛学里才有一个词,让做——“所知障”,我们用自己的知见把自己给障碍了。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回过头来看杰克,女主说他“无知得像个孩子”,恰恰是这种“空”的状态,给了他胜于那些科学家的优势,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知识”的标签,同时他又葆有“勇敢、坚持”的品质,才渐渐得以受到纳威族人的认可和接受。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刘丰:对于“空”这个概念,要注意在东方智慧系统里它不是指“没有”,它是指“万有”,是道家说的“无”。


“空”不执著于有限的一切,所有的“有”都有它一个显化的能量属性,当你执着在这个“有”的时候,对于其他的“有”你便会排斥,这就是东方智慧里面强调的“万有”,“有”生于“无”,生于那种“万有”。


素说:这样说来,现在我们常说一个词——“放空”,实际上真正应该“放空”的是什么?


刘丰:放空的是一些“执念”。当你执念在二维的时候你就看不见三维,你把它拿掉的时候,就是放空二维的状态,实际上你放掉二维的执念,这个时候你得三维智慧,当你放掉你内在三维认知的执念的时候,你得四维智慧。


所以,所有的修炼都是让我们去杂念、去执念。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放空”执念后,才能回归“万有”。

好的,回到影片,其实这个女主为什么要救男主啊,除了她自己对男主的感知,另外还有个片断,就是女主看见了一个启示,看到圣洁的种子降落在她将要射出去的箭上,又降临在男主的全身,女主说是艾娃女神给了她启示。


看到这里时,有一个疑问:杰克最终被选中带到了纳威族人那里,学习他们的“常识”,并最终成为了纳威族的领导者。这到底是谁选择了他,是女主选,还是“天选”?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刘丰:在每个族群文化系统里面都有些独特的表达,女主拿箭指着男主要射他的时候,一个圣洁的种子落到箭上,这个启示是真正保住男主性命的。


而这个启示其实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在纳威族人的意识里,他们把这些圣洁的种子看作是“圣灵”,它代表的是一个圣洁的信息,是更高境界的一个信息表达。这种信息表达在那一刻选择了杰克,这意味着:男主内在能量和神圣能量之间有必然的关联。


这也为后来做了一个铺垫,后来确实是男主带领他们整个族人获得了胜利。


这里是电影的一个表达手法,但是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高维意识,在我们任何时候遇到选择,

那个高维意识都会出来给我们启示的,只是当我们执着在那个低层次时,我们是否能够觉察到?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想到了一个词——灵感。


刘丰:是的,我们通常把这种启示叫“灵感”,直接把这个灵感表达出来那一刻,就是他的意识投影出了这个高维意识在现实三维时空里的显化,这种显化,它可以各种形式呈现。


素说:这是一种来自“高维”的信息,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啊,我们却往往很难去捕捉那些来自高维的灵感。总觉得我选没选择这个爱人,选没选择这份工作,我该不该辞职,该不该离婚......好像都是“我”在选,我们好像很难相信所谓的“直觉”,所谓的“灵感”。


昨天晚上我们的茶歇会上,就有同学问:


你怎么判断“大我”和“小我”?怎么判断某个念头是来自“头脑”还是“灵感”呢?


刘丰:当你对整个生命能量场不了解的时候,你觉得你的判断盲目吗?


素说:盲目,完全都是跟随自己的业力习气。


刘丰:如果你对整个人类的时空能量场有一个全然的了解,有一个基础,还会觉得盲目吗?


素说:会比较清晰,这个在《大学》里是称之为“格物”吧?


刘丰:当你知道一切宇宙能量的存在有它自己的内在能量规律时,这就叫“格物”;


了解这些能量所在的各种信息的组合,各种信息之间关联的时候,这叫“致知”;


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都融入到内在的能量融合和内在的能量提升等方面,人生的意义渐渐明确的时候,这就叫做“诚意”;


你全身心的把生命跟自己的内在成长合一,人生的终极目标一直都不偏不倚向那个目标行进,这就叫“正心”。


素说:那如果没有一个“对整个生命能量场的了解”来作为基础的话,我们所有的灵感和直觉还会发生吗?


刘丰:会发生,但它是随机性发生的,还会被你自己忽略。


但是当你有了“正心”和“大愿”的愿力,把生命的这个目标明确的时候,而且对宇宙这个系统有了基础性领悟以后,这时候你的灵感和直觉会在你纵向提升的时候遇到。


你遇到它的时候其实是认知创造了一道门,你是否去打开,或者说是一个台阶,你是否能够迈上去,如果你不迈步上去,它就有一个障碍,这个门是关着的;


如果你迈上去,你打开这个门,你进去了,这就是“借假修真”,就进入了生命纵向提升的通道。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素说:所以“灵感”和“直觉”是一道道门,而能否借此提升的前提是我们内在的“正心”和“大愿”。


刘丰:前提就是你是否相信自己“本自具足”?

你相信“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在最高境界”吗?

如果你真正“信”,这时候你遇到的所有直觉和灵感都是自己的生命功课,都是你提升的机会,在你面前看起来都是“障碍”,但你踩上去就都是“阶梯”。


素说:烦恼即菩提。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刘丰:对,这时候你任何选择都可以用你的“直觉”做决定,而不需要用你所拥有的“知识”。


因为我们的知识是建构在一个横向的能量系统里面的,都在同一个维度上建构,你在这个维度上去评判,你无法评判“更高维度的存在”,你会把“更高维度的存在在这个空间里显化”当做一个追求的目标,那么你就得不到提升,你也永远得不到当下提升所产生的喜悦。


当你能够不断的从内心凭你的直觉去做决定的时候,你确定了向上提升这个方向,那你遇到的所有题目都是为你提升在助缘。


素说:这个时候我如果把这个题目完成,其实就是在验证我的“本自具足”,证明我的内在是可以超越一切障碍,那如果没有完成呢?


刘丰:没有完成,说明你没有超越,那就是在给你自己提醒,让你发现这个障碍是什么,然后你颠覆它,你就又有提升。


所以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做事的时候,如果相信你的直觉,你的灵感,你用你的直觉和灵感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做判断,做决策的时候,你做对了,就是帮助你验证你本自具足,你没有做对,就是帮助你觉察你内在的题目,即你的人生障碍是什么,你把它这个认知颠覆了,你也就提升了。


素说:所以借您常说的一句话:做对了,叫“成功”,没做对,叫“成长”。


刘丰:

呵呵,现实中的人太注重我们在这个现实中的结果,常常忽视了生活的题目对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在选择灵感和直觉的前提是:


第一,你是否真正建立起你的“正信”,是否相信你“本自具足”,所有的东西都是真正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第二,你是否具有终极的“大愿”,让这个大愿作为一个持续的引领。有了这两条以后,你放心的去按照你的灵感和直觉去面对这个现实,这就一举两得。


素说:所以离婚还是不离婚,辞职还是不辞职,是向左还是向右,让我们犹豫和纠结的,往往是害怕那个果,害怕那个果不如意,这也就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可是回头想想,如果你不在意那个“果”,把任何发生的过程都看做是一个“成长”的话,是“觉察自我内在机会”的话,那一切难道不就是最好的安排吗?


一部讲透佛学“化身”的西方电影,高考竟然也考它?


在这部电影里,除了杰克所代表的一方,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代着我们地球人不同选择方向的两股势力,分别是:

有钱的投资方和有力的军方,其实这两方也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给地球文明,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现在的我们,其实分别站在了哪一方?我们一起来看下一段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