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出现以后围棋开局就点33,AI出现之前棋手都认识不到这一点吗?为什么?

逸尘429


去看一下以前点三三的定式就知道了,最后的二路扳粘将味道走净,导致对方外围太厚自己难以行棋,自然会觉得布局阶段点三三不好,现在通过AI了解到保留扳粘的话因为有五路刺的利用,对方外围并不厚,点三三完全可行。而且因为有刺的关系,现在连二子头都不扳了,改为单长,点三三变得简明扎实可下了。


十七八段


此问题不对。

围棋第一手下三三,在AI问世80多年前就出现了。1934年吴清源挑战本因坊秀哉的著名“世纪之战”中,吴清源持黑的前三手是三三、对角星位、天元。

此局是“新布局”的代表作,代表新势力挑战围棋的旧势力。本因坊集一门之力集体研究,通过白棋多次耍无赖打挂,共14周的时间,最终胜吴清源两目半。

其中,由于前田陈尔在中盘的打挂时想出来一“鬼手”,使吴清源渐落下风。又一种说法是,秀哉门下对吴清源发出人身威胁,吴清源胡乱下了两手,才使本因坊获胜。

吴清源开局“三三、星、天元”的下法轰动了江湖,引起一场围棋史上的革命。此后,各种新下法层出不穷,如木谷实创造的“三连星”,还有第一手下“天元”且第二手挂“天元”等种种古怪的空中大战。

第一手下“三三”,在传统的日本围棋中叫作“鬼门钉”,是本因坊门下的禁忌。因此,日本人好事之人指责吴清源此招是对本因坊的不敬,完全领悟不到吴清源大师在围棋这种智力竞赛中追求自由与创新的精神。

近代围棋史上,由吴清源与木谷实发起的“新布局”是一场革命,二人同为围棋史上的大宗师。其创造性来者无出其右。

AI的围棋布局也算一场革命,如第一手下“二十”,完全不拘泥于古人,但这几乎是终结围棋的革命,非人力之所能为。

综上所述,说AI出现之前,没有人第一手下三三,是一种错误的提法。


陶江14


感谢楼主的提问!

虽然以前一些大师也有过开局就点三三的下法!但是在大家一致研究和跟下的情况下,并未发现三三的奥义!在大家下开局点三三的实战中,大家觉得这个是不入流的俗手,占不到便宜,所以在后来实战中很少有人使用这种下法!

AI的崛起,人类的绝望!

我们知道,当阿尔法狗诞生后,可以说一路横扫千军打败所有职业高手,在起初时,人类还有机会赢那么一两盘,现在可以说,暂时人类是毫无胜算,这个时间是多久,谁也不好说!可能是永远!

AI的开局三三实战,从人类角度来说,看不出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是AI阿尔法狗可是经过自己无数次模拟对比分析得到这个最佳下法!人类所有的大师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论证的下法,AI可能用一天就完成人类用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AI超级运算

我们知道人类目前在围棋上能看的出的下法变化,最后都是虚的,就是所谓的“味道”,人类智慧无法计算出最后的答案!只能是局部和全局的模糊关联性!而AI可以瞬间计算出这一步棋发展到胜负的最后一步棋的各种变化!AI得到最后的答案很容易!所以AI开局下三三的下法肯定有它的道理!

题外话:

AI没有感情,要真有,估计它看人类,就好像一个大学生和幼儿园的小孩下棋一样!我估计如果在胜负规则绝对公平的情况下,两台一样的AI下围棋,估计每把都是和棋,或者说AI发现围棋的漏洞,完后可能下个几步以后,一方就投降了!😂

感谢观赏 请看下集!

飞雨轻烟吹若尘,一壶小酒道古今!


九哥脱口秀


开局点三三实际上是个笨棋,但笨棋有笨棋的好处。

点三三的后着相对比其它位置要少,可以简化AI的运算,而且可以实打实地占到实地,少吃亏。

那么人类如果不学它,而以其它定式开局,是不是可以领先AI?

理论上是这样,在开局阶段,人类可以设计出许多甩掉AI几条街的精妙开局。

不过可惜的是,人类是算不清这些开局后继的变化的。所以这些理论上的优势人类不仅算不清,而且还可能根本看不到。

其实,在开局阶段,做出一个精妙的开局,AI也同样算不清,看不到。

但是…

随着棋局越深入,AI越清醒。下到到后面,AI积累的优势越来越大。AI开局可能并不是最优的着法,但越下,AI的算度会越精明。

所以…

AI开局就三三了,有便宜?你人类随意占好了,反正你也算不清,二十步以后你理论上的优势就注定要被AI慢慢侵削掉了。


钟陵安平


流行风

围棋历史三千年,但是大师却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留下自己的风格,他们或许也曾经是一时之豪杰,但他们的棋却没有只属于自己的精华。

这就是说,棋手的棋也往往是跟随型的。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将棋提高了一路,下在了星位,于是就有很多人追随高位。到了石田芳夫时代,人们又追随他以三三开局。到了八十年代,武宫正树天马行空,于是三连星又流行起来了。而现在,公认AI厉害,就又流行起点三三了。

或许这又是流行!

流行的棋是好棋吗?

流行的棋往往是大师下出来的,然后很多人跟随着进行验证,因此,能够流行起来的棋至少不是坏棋。现在人们很少下星定式中的二间高夹反挂定式了,但在八十年代那却是常见定式,对胜负影响并不大。

对定式的抛弃,人类要经过几年的验证,而AI可能一天就明了了。这是AI的优势,人类不能与之争锋。但AI下出来的棋是否适合每个棋手,却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也不知道布局时武宫正树点三三会是什么局面?

棋的胜负往往不在棋

每个棋手的性格不同,观念也不同。当年武宫正树大战赵治勋,两人风格迥异,围棋理念相背,但都不影响他们下出好局。说起来赵治勋似乎是第一个布局阶段就敢点三三的,很有些AI的特点,不过这种“鼹鼠”似的风格当时就颇受质疑。

吴清源也曾经受到质疑,论点是吴“行棋有薄味”。赵治勋也被人们指责这个,但他依然向着对方的厚味行棋,也不影响他登顶第一人。一个定式一种下法,争的都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是全局的胜负。决定整盘棋胜负的,是棋手的全局战略和战斗意志。因此,下点儿违反常理的棋,或许也是挑战精神的体现呢。

点三三只是一种下法,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AI强过人类棋手很多,但不强在这里。


追求一句中的


开局点三三对我来说是二十多年前就固定的下法,获得不少市级比赛冠军。上世纪九十年代,棋友中有人说我这种开局点三三下法不能被聂棋圣看见,估不准聂棋圣会暴跳如雷,进而跟我来一场拳击赛。2016年谷歌阿尔法狗开局点三三之后,大量职业棋手业余纷纷效仿起,从前我那种失礼的愧疚感终于没了。


千错万错罪在朕躬


开局点三三,类似抢饭时先吐口水,打架时扯头发挖眼珠,只重实利但吃相不好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比较克制,却把欧洲具有骑士精神的贵族群体消灭光了,于是二战各种人性的沦丧。

围棋是个很儒雅高尚的游戏,如谦谦君子,清风徐来。有猜先,封盘、投子等充满古典仪式感的传统流程。

围棋如果只论输赢,就失去了很多风格和乐趣。围棋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比如武宫正树,马晓春,这种风格比输赢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飘逸的圈地,巧妙的手筋,漂亮的弃子,极具观赏价值。

2台ai狗之间下的围棋,就像两只狼抢食,凶狠狡诈冰冷残酷,每一手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计算,了无乐趣可言。

人有情感有弱点有执念,ai可以模仿,但永远不懂人性的美。



口卩可月半


二十多年以前,李昌镐就已认识到布局阶段就点三三的价值!不信你查他的棋谱,可能才下不到十手就点三三了,可以说他的认识比同时代棋手领先了四分之一世纪!李昌镐获得十七个世界冠军确实不是偶然。


特斯拉2019


听说阿尔法Go自己下棋的次数远远超过围棋诞生以来所有大赛的下棋次数。我不知道是多少,比如它相当于30世纪的人类棋术,那人类活到30世纪也会有30世纪的棋术。因为计算机就是计算速度快,落子快。并不是很神奇,这也是现在批评人工智能根本不存在的原因,现在只存在人工智障。


曲线酒馆昆山之阳


说到底还是计算程度的问题。

开局点三三,会让对手成厚味。但在AI看来,不是摆出两个眼的都不叫厚味。所以AI的开局点三三修正了人类的流行定式,不再扳粘凑对手虎,对方的厚味还没有明确的眼形。以后AI再以人类无法比拟的计算力进行治孤,一般的人类棋手是难以模仿的。以前只有吴清源、赵治勋、陈耀烨会经常走出这种治孤名局,这几位的计算力在人类棋手中是顶级的。他们在这方面比其他人更接近了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