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错误管教容易引发宝宝逆反心理

从宝宝拿起物品摇动那一刻起,宝宝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扔东西是必然发生的,以下的错误管教方法是不可取的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1 大声斥责

很多家长碰到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便是大声指责并厉声教导,甚至惩罚孩子。小编很能理解当看到孩子把家里扔的跟灾难现场一样,放谁身上都会生气,不过如此可怕的大人形象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这创伤不利于亲子关系。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2 一味制止

当宝宝手上抓起物品的时候,有些家长如同拥有玻璃心一般,立马警铃大作,要么直接没收孩子手里的东西,要么唠叨个不停,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完全不给宝宝探索的机会,还认为这是给宝宝最好的保护,殊不知这是扼杀宝宝的好奇心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3 无原则宠爱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更容易向孩子妥协,在宝宝一次次的试探父母的底线,家长一步步的退让后,自然就有一个无理取闹的宝宝,遇事发脾气还爱扔东西,缺少规矩,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变差。

如果家长们出现上述情况,也不用太自责,一切都来得及,为了更好的理解宝宝,来看看在宝宝的世界里他们是怎么想的。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了解乱扔背后的真相

我们得对宝宝乱扔的现象有个正确的认知,这样你一定会欣喜宝宝学会“扔”这项技能

宝宝正处于手部发育敏感期

宝宝喜欢乱扔东西是成长发育阶段性行为,更是手眼协调的重要反馈。其实宝宝从刚出生起就在锻炼自己的抓取能力,逐步发展到四肢的配合,他们会通过扔来锻炼肌肉群和展示自身的肢体能力。

这可是掌握精细动作的表现哦,儿科专家表示:这是宝宝促进宝宝大脑快速发育的动力。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自我意识与世界探索

非常有意思,起初宝宝以为自己与世界是一体的,东西是永远存在,要是东西不在原位置,还以为永远消失了;本以为东西应该悬浮在空中(万有引力),但实际上东西是往下掉的,这时宝宝就会惊奇的发出一声“咦”,宝宝的大脑开始构建自己的空间智能。

刚开始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反复几次后就会慢慢有意识,这时候宝宝就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辨别物品,感知物体的重量和运行速度。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比如通过敲打、移动、扔,发现东西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物品位置会变动但不会消失;掉在地上的东西有的会弹起来,有的会碎掉,还有的会汁液四溅。

通过“我”可以影响物体变化或人的表情情绪变化,建立因果关系,慢慢认知事物,学会格物。对宝宝来说这是多么有趣的发现和体验呀!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情绪表达

以为宝宝只会用哭来表达需求吗?现在升级改用“扔”

1 寻求关注

要是父母长时间没有关注和陪伴,宝宝就会感觉缺少爱,宝宝就会通过扔东西表达自己的社交需求,爸妈们就会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宝宝身上,跟宝宝亲昵和玩耍,下次宝宝就记住了,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力。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2 爱发脾气

七八九月的宝宝就开始扔了,但他们是没有脾气的,加上成人对婴儿的容忍度很高,ta有这种长期的反馈之后,意识到爸妈会下意识的迁就我,那么在没有给宝宝及时满足,又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他们就赶紧想个方式让你迁就自己。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宝宝想的很简单,要是以成人的思想看待宝宝,你会有无数个为什么。很多你不理解的行为,其实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具体方式,小部分和情绪、心理有关。扔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何不更好的引导孩子,把握好几个方法,能够使孩子有分寸有场合的“扔”。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正确引导宝宝更会扔

面对以上情况,家长首先要收起斥责之心,耐心引导,育儿是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事,以下3个方法,即治标又治本。

1 创造安全玩耍空间

将易碎,易撕,易坏,危险品收纳好,放置球类、绒毛、沙包、积木类玩具,鼓励宝宝各种扔,让宝宝尽情玩耍,尽快度过这个阶段,堵不如疏。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2 身心放电

面对情绪宝宝,如果是小月龄宝宝,拥抱亲吻抚摸,且多陪伴玩耍,体力放电,消耗精力,累了就会安稳睡觉;如果是大月龄宝宝(14-16月),玩假攻击游戏:让他轻轻打一下,给个大反应,宝宝的快乐就会成倍提升,要是重了,就翻脸隔离一下。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心理放电,让情绪发泄出来,有益健康就不会乱扔东西,甚至攻击发泄了;如果是再大点的宝宝,学会共情,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原来这个情绪叫生气,并表示理解,和孩子站在同一边,而不是站在ta的对立面,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想法,情绪发泄了,雨过也天晴了。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3 立规矩并坚持

这时候的孩子特别喜欢不断试探大人的底线,一定要坚定而温柔的坚持规则

就拿紫宝扔饭碗的事来说,当她扔饭碗的时候,小编就跟她说:“碗是用来吃饭的,不能扔,看看宝宝能不能保护碗不掉到地上”。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要是用餐结束我就会夸奖她:“宝宝好棒哦,保护碗碗没掉下来哦”,如果还是继续扔,小编就会做出正确示范,同时提醒她,再扔的话,就会把碗收起来,不会再将碗递给她,否则孩子还以为跟她互动做游戏,宝宝体验不到这个游戏的快乐也就不扔了。

当然只是告诉宝宝不能扔是没用的,得告诉宝宝什么可以扔,什么不可以扔,以及在哪里可以扔。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每个宝宝都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间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属于ta自己的使命,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宝宝最好的关爱和引导,一位知名教授说过:“孩子是你的,但孩子不单单是你的,也是这个世界的。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培养聪明宝宝,导师推荐一本培养聪明宝宝的书籍《幼儿左右脑开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益智游戏,书中具有10大训练方向全方位的帮助孩子训练出聪明的头脑。书中游戏是由资深的早教专家精心设计,让孩子在收获快乐同时,眼、手、脑都能得到训练。

1岁宝宝有这种“坏现象”,是变“聪明”的表现,父母别盲目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