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顧不暇還逼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明朝到底有多硬氣,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末年國家走向衰亡之際,清朝曾因自己的落後和怯弱與各強國簽訂過數個不平等條約。許多人只道是形勢所迫,清朝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上的落後已經難以逆轉,但其實曾有這樣一個朝代,它在經歷內部天災人禍、起義軍四起,外部滿清虎視眈眈的情況下,還曾以落後的軍事條件與手握先進武器的西方強國浴血奮戰,最後還逼迫人家與自己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它就是明朝。

自顧不暇還逼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明朝到底有多硬氣,你知道嗎?

明朝末年,國內先是經歷小冰河期導致的北方饑荒和鼠疫,之後農民起義軍四起,同時還面臨著滿清的重軍威脅。此時的明朝應當已是破敗不堪,實力銳減了。就在這個時候,荷蘭自以為明朝已經奄奄一息沒空管邊境了,便抓準時機跑去佔領了臺灣。

荷蘭自十六世紀末崛起之後,實力便非常強橫,還曾有"海上馬車伕"之名,殖民地更是遍佈世界各地。在東南亞有了立足之地後,荷蘭開始覬覦臺灣海峽這個交通要塞,以方便自己在東南亞開拓更大的市場,恰好此時的明朝正是虛弱之時,荷蘭便有了自己的一番算計。

自顧不暇還逼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明朝到底有多硬氣,你知道嗎?

不過遺憾的是,明朝雖說自知衰落,但是態度非常硬氣,簡單來說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明白明朝不會主動向自己示弱的荷蘭在1633年調集海軍突襲福建水師,而當時的福建水師軍備想比發達的西方強國本就處於劣勢,還沒有絲毫準備,很容易就敗給了荷蘭,還損失了大批精銳部隊。

自顧不暇還逼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明朝到底有多硬氣,你知道嗎?

按理來說,當時孱弱的明朝處境已經非常艱難了,就此作罷甚至許給荷蘭更多好處都不足為奇,但是明朝並沒有就此認輸。崇禎聽說福建水師戰敗的消息之後非常憤怒,還下令一定要擊退荷蘭,奪回領土。但是前面就說到明朝末年國內和西方強國軍備上的差距早已不是一星半點,而且很大一部分軍火還是依賴國外進口的。因此,這場戰爭應當會打得非常艱難,可明朝的軍民還是誓死捍衛國家尊嚴,再加上荷蘭軍力並不算很多,最後明朝成功戰勝了荷蘭侵略者,而且傷亡人數遠低於荷蘭。為了樹立威嚴,明朝戰後又逼迫荷蘭與自己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要求荷蘭賠款並限制其航海權。

自顧不暇還逼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明朝到底有多硬氣,你知道嗎?

明朝滅於1644年,與抗擊荷蘭的事件相差不過十來年,足以見得明朝到底有多硬氣,自身難保絕不丟失尊嚴。後來李自成攻破背景之時,本可以議和或是逃走的崇禎帝帶著自己的一身傲骨自縊於煤山,與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勾結侵略者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明朝朝和清朝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先後受日本、西方列強侵略,可不同的是,面對囂張強勁的倭寇,明朝奮力抗擊,而清朝卻在甲午戰爭之際一經挫折便選擇直接賠款了事;面對先進的西方軍隊,明朝誓死捍衛尊嚴,而清政府卻一退再退。此等差距也不禁令人感嘆,若是明朝對上後來的清朝末年面對的樁樁件件,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呢?

自顧不暇還逼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明朝到底有多硬氣,你知道嗎?

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明朝衰落不敵滿清也是事實,倒也不必因為一點念想就熱血澎湃地認為面對同樣情況明朝不低頭就能取得不一樣的結果,實力上的差距畢竟不可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