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缺資金,關於貸款幾大騙局,碰到需注意千萬不要上當

春節突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導致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都收到了很大影響。今天,全國24省無新增確診病例,戰疫即將勝利。受疫情影響,資金出現暫時困難想通過辦理貸款緩解資金壓力的人增加了不少。相應的,各路牛鬼蛇神也開始紛紛登場,關於貸款的騙局有抬頭趨勢。下面給大家梳理一下,幾個關於貸款的騙局,碰到了需要千萬注意不要上當受騙。


疫情缺資金,關於貸款幾大騙局,碰到需注意千萬不要上當

騙局一:未放款卻先收費

放款之前先收費是貸款詐騙中最常見的伎倆,貸款被騙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進了這個坑裡。騙子抓住借款人急於求成,而常識缺乏的心理。

第一步:未見面先取得信任,號稱只需要提供“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

第二步:編織各種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費用,通常以各種由頭忽悠借款人上鉤;

第三步,當借款人將錢打入對方賬戶以後,騙子完成一輪騙局,消失。無論是在哪一個金融平臺上進行貸款申請,所有正規的單位都不會在放貸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費用,牢記這一點,可以避免90%的騙局。

騙局二:包裝資質承諾成功

在正常辦理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和金融機構一般要求貸款人提供相應申請資料。它要求貸款人具備相當多的條件,對於貸款人的資質也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一些正規辦理無抵押信貸的小額貸款的公司可以提供無抵押貸款的服務,但是因為這些公司不需要相應抵押,所以他們在審核貸款人資質的時候,反而比銀行更為仔細且嚴格。並且,在大數據的今天,所有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大數據風控平臺。審批貸款時,不僅通過各種方式核實資料的真實性,也會通過大數據對申請人進行審批評分和風險評級。不存在任何可能,是申請人本身不具備貸款申請條件,通過所謂包裝資質就能辦理下貸款的可能。如果碰到號稱是可以包裝資質,承諾100%成功放款的,都是不可能的。打出這樣旗號,需要支付包裝費用,擔保費等的,絕對騙子無疑。

騙局三:花錢可以更改徵信

不少借款人申請貸款被拒是個人徵信報告存在問題,於是騙子針對徵信有問題的朋友,號稱銀行裡有熟人,或以花錢消除徵信汙點,一旦你上套,大筆的好處費就進了騙子的腰包,而你的個人徵信卻並不會因此好看半點。

個人徵信系統又稱消費者信用信息系統,主要為消費信貸機構提供個人信用分析產品。具體來說,個人徵信信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貸信息,第三部分是非銀行信息。這些信息確實潛在地影響到個人在銀行的借貸行為。事實上,個人徵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統一管理,沒有人或者機構可以幫你洗白個人徵信。如果徵信中有逾期記錄,自逾期還清之日起記錄保存5年,5年後自動消除,在此期間,任何人或者機構,都無權刪除或者修改。如果碰到號稱是可以更改徵信,需要支付一筆修改徵信費用,之後就能消除徵信汙點的,無疑也是騙子,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最後,希望有資金需求的朋友,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貸款機構,多瞭解一下貸款的知識,避免本身著急用錢,結果上當受騙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