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看法

关于命名,我个人倾向:

与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姑且统称叫做变异型冠状病毒性肺炎(Variant coronavirus pneumonia,VCP),具体是abc……或123……哪一种亚型,同种病毒感染,相同器官病变(症状不同,说明病毒亚型或变异)。

本次冠状病毒起病,绝大多数都存在判断失误。没想到它的传染性如此猖狂,而且让数千人因此丧命。

介于冠状病毒数次对人类的威胁,类似流感病毒的易感性,把它上升为天花一类的病毒威胁,启动对它的全面研究,人体的易感组织器官,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威胁……需要做一个系统性研究,我个人认为,有必要把冠状病毒这一族群作为研究对象,研制冠状病毒的通用疫苗。

对其传染源的动物起源,目前有多个实验研究,如蝙蝠、穿山甲。蝙蝠携带有冠状病毒,而对人类感染的病毒类型,依据仍然不足,即便有现在的基因测序,结果毕竟相距太远。而此后的穿山甲,在病毒的基因序列上比蝙蝠的可信度高一些。而究其传染起源,依旧需要研究。

正如鼠疫黑死病,鼠疫杆菌并非直接由老鼠直接传播给人类,而是由鼠蚤叮咬引起。

病毒感染的普遍规律是多数自限性,一般7-10日自愈,愈后终身免疫。

但对于冠状病毒,研究不够完善,而且屡次袭击人类。其致病性不完全排除类似乙肝似感染:完全痊愈后终生免疫;或者成为终生没有症状的病毒携带者(这个无法排除,需要对病毒长期跟踪研究的原因,或者类似HIV感染和HBV带菌者,并不起病,成为带毒者)。就目前治疗过的患者而言,依旧有治愈后粪便检测仍有病毒阳性的结果,因此,其体内过程依旧需要系统研究。

对于冠状病毒感染,对于大多数体质良好的人来说,多喝水,含茶碱类饮料有助于肺部血管扩张,维生素A、E、C等有助于损伤肺组织上皮细胞修复,甚至维生素B、D,都有利于肺泡上皮细胞的更新或者免疫增强。本次冠状病毒致病机理,或许与SARS免疫机理不同,激素效果并不理想。抗生素根据感染细菌的培养与药敏选择。促进血液循环的措施有利于病程的改善和恢复。

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推测攻击了肺部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某些特定免疫蛋白,如血管紧张素ACE2(似乎现在的研究结果倾向于这个判断),所以,该部位长期应激状态的人群患病可能会同比加重,如:慢性肺病,长期抽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孕妇或产妇,发病会比与同比人群症状加重。

治疗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针对性治疗药物尚无有效药物(目前有美国的Remdesivir,中药依旧被认为是传统的驱瘟药)。抗生素根据发病情况。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痰多……属于危重症,死亡的主要前兆。在治疗措施上,西药主张垂直精确打击,而中医药的治疗推测主要利用中药天然的各种化学基团(羟基,梭基,氨基,以及离子键等)影响病毒的碱基或者机体蛋白成分的各种基团的结合,从而影响病毒进入细胞膜内的过程,达到影响病程的效果。当然中药的基团成分也影响重要的血液循环过程,也是促进机体对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因此,病毒感染喝热茶引、热水澡对于大多数初发病症有效。

本次病毒的传播途径,不排除现有传染病的任何途径传播。因为空气传播最高效,所以隔离与防护是第一要务。

从致病机理上分析研究和看待疫情是必须的思路。即便是对它的常规推理(目前并没有完整直接的实验室依据),逻辑上清晰。每种病毒致病有其特有的器官攻击,或许病毒有对器官特有的细胞膜表面蛋白特有的亲和与通道相关。基于其发病机理和组织病理(仅限于肺部,没有在心、肝,肾、脑等其他组织发病)的常规推理,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冠状病毒独列作为攻克的危害病毒之一。或许所有的冠状病毒都有肺组织特有的ACE2的亲和性,也有必要回顾以往所见到过的肺部感染,是否也是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或许以往的“感冒”并发的肺部炎症并非简单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就是毒力不高的冠状病毒所致,只是并没有传染性而没有被重视。当作感冒治好了,也没有深究。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将冠状病毒单列,收集它的所有病毒亚型,进行全面研究的原因。尤其是面对“感冒”并发肺部炎症的病例,都需要作为病毒检验。

该病毒致病病理变化各异。本次致病的病理为粘液,如感冒所致的“卡它症状”,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肺泡的感冒,形成“粘液肺”,甚至“果冻肺”,也难说以后的变异病毒是否是“奶酪肺”,“奶油肺”,“牛奶肺”,甚至“淀粉肺”……

收集各种冠状病毒,进行系统研究,是破译病毒致病规律的主要过程。

因此,个人认为针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可以从这一机理入手,或许,所有的冠状病毒均对肺部该器官的特异蛋白进行攻击。而病毒致病不走回头路,一般感染致病后机体都能获得免疫力,但其类似“流感”病毒的可变异性增加了这类病毒变异的不特定性。

比对不同亚型的冠状病毒基因谱,是否能找到它的相对稳定的碱基序列作为核心片段,变化部分的变异区是其变异片段。从中探索寻找病毒的致病机理。

从1月26号开始第一次分析该疫情,虽然思路上磕碰摔打,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和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推理,疫情发生的初期资料不多,信息来源也不透明,仅能根据网络上公布的部分信息予以组织和提取、甄别,获得一些初步判断和做一些粗浅的推理。随着疫情发展和相对资料与信息的公布,疫情的严重性也渐渐清晰与明朗。

尤其是病毒致死的病理解剖的重要性对于疾病发病规律与诊治尤为重要,不仅为成千上万的感染病疫中的患者提供重要的医学前瞻与预估病程有重要的治疗指导意义,也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档案资料!系统尸检病理是瘟疫病情极为重要的疫情佐证,对于分析疫情与治疗具有钥匙功能!

如此大规模城市人群的疫情出现,也是对于发展思路的一个反思:我们是否有必要发展城市群或者继续现有的大城市发展模式?

冠状病毒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疫情这已经是第三次向人类叩门。有必要对于现有的大城市扩张、城市群发展模式做一些反思。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因地制宜的发展一些城市群落是否更为科学的发展模式是否更为符合现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