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加速轉產防疫物資支援一線抗“疫”

中國企業加速轉產防疫物資支援一線抗“疫”

2月9日,迪尚集團施工人員連夜安裝廠房設施。(屈飛供圖)

新華社濟南2月24日電(記者吳書光、陳國峰、王陽)從選址、辦證、調運設備與原料、安裝、消毒,到首件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樣品下線,中國服裝出口企業迪尚集團僅僅用了一天。

位於山東威海的迪尚集團是一家外貿服裝企業,為近500個國際知名服裝品牌提供全面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和產品生產。鑑於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2月9日,迪尚決定利用服裝生產經驗和人才優勢,轉產緊缺的醫用防護服。

從服裝“轉產”醫用防護服,看似相似,實則不同:技術流程要重構,廠房要無菌,原材料、設備等要緊急調配,要辦營業執照等等。迪尚集團董事長朱立華一聲令下:“疫情面前,無條件完成任務!”

中国企业加速转产防疫物资支援一线抗“疫”

2月10日,迪尚防護服生產車間工人到崗。(屈飛供圖)

2月10日下午,擁有5條生產線的迪尚新工廠即下線第一件醫用防護服樣品。朱立華說:“企業能如此快速落地生產,離不開政府部門鼎力支持,展現出我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努力。”

為了迪尚醫用防護服工廠儘快投產,威海當地政府各部門“點對點”服務,協助企業快速辦理了營業執照、協調了廠房、電力配套等。到22日,迪尚集團已經有了8條防護服生產線,24小時連續生產。

中国企业加速转产防疫物资支援一线抗“疫”

2月15日,迪尚集團500人規模生產線啟動。(屈飛供圖)

疫情如虎,時間貴如金,中國各界均在與時間賽跑。在防疫物資如口罩、防護服等仍然緊缺的情況下,很多和迪尚一樣的紡織服裝企業成為“斜槓公司”,有的新建廠房,有的引進生產線加入生產抗疫物資的“大軍”。

在山東煙臺,時尚女裝生產企業舒朗僅用4天時間緊急轉產,開始生產醫用及民用防護服,支援防疫一線。在江蘇,紅豆集團“跨界”生產防護服、隔離衣、口罩等。

在北京,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承建的北京應急改建口罩廠22日正式建成,工期僅6天,這是北京市建設速度最快的口罩廠。該廠投產後可日產民用防護口罩25萬隻、月產750萬隻,最大產能900萬隻。

汽車、日化等行業也加入了“斜槓公司”大軍。如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汽車等改造車間,聯動供應商加入口罩生產行列;國機集團下屬恆天重工用9天時間研製醫用防護服壓條機;一批日化、飲料、白酒企業也先後“跨界”,開始生產消毒液、消毒酒精等……這些短時間內的成功“跨界”源於中國製造完整且靈活的供應鏈。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說,完整而靈活的供應鏈是中國製造業實現“隨機應變”的底氣,更是應對挑戰、抵禦風險的關鍵。

隨著一批企業“跨界”,曾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陸續切換復工“加速鍵”,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物資供給緊張的局面。

中国企业加速转产防疫物资支援一线抗“疫”

2月15日,迪尚集團防護服產品滅菌作業。(屈飛供圖)

中國工信部20日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國內生產企業累計向湖北運抵醫用防護服151.2萬件,呼吸機9473臺,高流量吸氧機1780臺。重點醫療物資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

21日晚,迪尚集團首批4000件醫用防護服馳援湖北。朱立華說:“社會同心,其利斷金。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