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戰“疫”進行時(一)——我的天空飄來朵朵“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正處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黃驊法院充分利用“互聯網+”,將審判工作搬到了網絡上,網上立案、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網上執行,防疫審執兩不誤,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特殊時期的天空,“雲”在助力飄揚。

“雲”立案

網上立案阻隔病毒,不阻訴訟服務。黃驊法院積極引導當事人進行網上立案、網上交費,全流程在線服務,公眾號對外推送相關流程及溫馨提示,同時依託12368訴訟服務平臺,為來電群眾解答法律問題,提供訴訟指導,查詢案件相關事宜。黃驊法院受滄州中院指派為全市法官及78家律所的401名律師進行了網上立案的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為推進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雲”審判

面對疫情不退縮,黃驊法院“隔空審判”。疫情來勢洶洶,但案件也要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要保障。黃驊法院縱觀局勢發展,積極作為,大力開展互聯網開庭。民事審判法庭嚴格依照法律相關規定,法庭事實調查、法庭辯論、最後陳述等有序進行,雙方當事人各自在家中順利參與庭審。刑事審判運用三方庭審進行開庭,極大限度地阻斷外界與監區的接觸。在防控期間,互聯網開庭的應用,確保了審判工作正常開展,併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雲”執行

疫情期間出行受阻,減少接觸無疑給法院執行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電話溝通,網上查控都沒有問題,可如何送達讓執行法官們不僅在開展工作中陷入了困境。執行法官們積極探索、拓寬思維,黃驊法院通過辦案系統電子送達方式成功送達法律文書,這一突破為執行送達工作提供了新途徑,也開創了黃驊法院執行文書電子送達的新模式。

“雲”調解

黃驊法院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切實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為克服人少案多的矛盾,減輕群眾訴累,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在疫情期間,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調解工作,當事人實現“面對面”接受調解,效果顯著。在下一步的調解工作中,堅持黨委堅強領導、政府大力支持為依託,聚攏合力,並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開展多元化解工作,為促一方平安保一方穩定提供助力。

“雲”會議

疫情防控期間,為響應“少開會、少聚集”的防護倡議,滄州法院開拓思路,以中院閆傑院長部署相關工作主持召開的“雲”會議,開啟了全市法院系統嘗試依託專業雲視頻會議APP召開工作會議的新模式。“雲”會議打破了傳統辦會模式,是探索互聯網辦會的重要嘗試。黃驊法院積極響應,主動作為,落實以“雲”會議開展工作,一、召開政治理論學習會議、審判工作會議、網上辦案培訓會議。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到零接觸排查。三、開展黨員活動,明思想,亮旗幟,充分調動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四、輔助彈性工作,隨時隨地彙報工作動態。

“春意盎然,雲彩朵朵”,防控疫情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勝利的曙光即將來臨。黃驊法院將主動作為,在上級法院監督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下,順應時代發展,開啟“互聯網+”的新篇章,圍繞“服務群眾、服務審判、服務管理”宗旨,實行無紙化辦公、信息化辦公,真正將“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落到實處,切實提升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