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虹燁:縱觀疫情,文旅行業如何面對“危”與“機”

2020年這個春節讓人不寒而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疫情爆發,成為了年初最大的不確定性,對旅遊、餐飲、文娛行業帶來重創。

本次疫情無疑對中國經濟帶來較大沖擊。但隨著對新冠病毒認識不斷加強,有效藥物臨床試驗,以及中醫結合方式治療的有效突破。

加之黨中央、國務院的果斷決策,從根本上控制住疫情蔓延。然而,本次新冠疫情更深層次問題,為民眾心理層面的恐慌蔓延不能及時有效疏導,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一刀切”過於嚴厲的交通物流管控對行業的阻礙。所以,穩定經濟硬核還在於新聞媒體客觀事實的傳播,與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雙管齊下,祛除人民群眾的心裡恐慌,使中國經濟儘快恢復到良性軌道上。

經濟層面的調控

為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可能衝擊,中國貨幣政策仍有足夠靈活性,原則上保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也不必“大水漫灌”特別是要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支持,鼓勵中小銀行銀行進一步服務好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民營和小微企業。

疫情面前,地方政府有責任也有相應財力空間應對挑戰,應該儘可能地主動承擔疫情帶來的損失,減少企業和居民部門到損失。

同時中小微企業承載了大量就業,對中國社會穩定,國家正常運轉至關重要。若中小微企業大面積倒閉,要避免出現經濟社會危機。

疫情之下,文旅行業應幾何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業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旅遊經濟穩步增長,2020在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度達12%。誠然,春節假期在各旅遊景區全年營收佔重要比例,本次疫情毋庸置疑對文旅行業重創,於此,地方政府在文旅產業調控上,提出以下幾點供思考。

第一,旅遊目的地方政府可以成立文化和旅遊產業紓困基金,定向投放於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內文化和旅遊企業,用以應對旅遊危機時間的及時救援。

第二,以切實可行多種營銷方式重塑健康、安全旅遊目的地形象。地方政府可成立專項扶持基金,聯合金融機構進行優惠利率小微貸款,幫助產業中的商戶儘快恢復經營,落到實處,起到實效。同時更注重加強線上平臺建設,線上線下相融合方式推動發展。

第三,地方可設立“疫情”賠償基金,遊客只要在旅遊目的地被感染,即可向所在旅遊目的地政府申請賠償金,在一方面推動文旅行業逐漸復甦,一方面實在性的促進人流回潮。

第四,利用“空窗期”對旅遊目的地,通過多元科技手段進行品質升級,修煉好內功,在反轉流量提升與項目創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注重對康養、療愈型文旅產品的開發,疫情後出於身心恢復的需要,安全、健康、舒適、安靜、自然態的產品會成為新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滿足了“吃飽穿暖”基本需求後,人們自然轉向物質需求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旅遊將成為人們一種幸福美好的生活方式,是新時期人們群眾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於此,文化旅遊也必將成為疫情後市場“剛需”,我們一同堅定信心,堅定決心共度難關,迎接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