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清廷无能,为何依然留下10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Dominattions


清朝的无能那是在后期,无能能留下一千多万的领土吗??那领土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都是清朝前期和中期给打下来的。清朝前期中期十分善战的。

下面,我就来盘点一下为清朝开疆扩土的君王。首先是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

明朝末年,在辽东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经过对女真各部落的不断征战,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同时也创立了八旗制度。至此,女真人再度再东北崛起了。

在后金建立的同时,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不断的与蒙古各部进行征战。征服了一些蒙古部落并将它们纳入后金的版图,而不是像明朝那样打完了蒙古人就撤回来了,然后蒙古人恢复过来后再度和他们为敌。努尔哈赤这样最大限度的吸收对手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减少了敌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同时他又采取联姻的方式笼络住已经被征服的蒙古部落。收编蒙古人入八旗,创建了满八旗。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誓师伐明。正式打响了与明朝的战斗。经过了几年的征战,最后在萨尔浒决战中大败明军主力。至此,辽东地区基本上已经被努尔哈赤给控制了。努尔哈赤收编辽东地区的汉人为汉八旗。这样,满汉蒙三族的八旗军队加起来就有了十几万人。

本来努尔哈赤就要统一整个辽东了。后来在攻打一个小城宁远的时候被明末名将袁崇焕用红衣大炮打成重伤。回去之后不久就死了。他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汗位。

皇太极在位时改国号后金为清。改民族女真为满族。将大汗的称为也改成了皇帝。至此,皇太极彻底称帝了。皇太极在位期间也多次与明朝作战。清军在锦州战役,松山战役都曾大败过明军。清军也曾多次入关抢掠人口和财物,然后返回关外。皇太极还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杀掉了袁崇焕。为清军减除了最大的劲敌。也为后人的入关做了铺垫。

在与明朝作战的同时,清军也在与蒙古作战。皇太极在位时期对蒙古作战最大的功劳就是打败了漠南蒙古的首领林丹汗将整个漠南蒙古都收入了清朝的版图。此时的清朝版图比努尔哈赤时期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皇太极死后,他的第九子福临继承他的皇位为皇帝。这就是顺治皇帝。顺治皇帝继位时年纪还小,所以由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在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后不久,李自成就率兵攻下了北京城,大明朝就此灭亡了。这时,远在关外的多尔衮决定带领所有清朝的军队南下与李自成争夺天下。多尔衮在山海关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起大战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被多尔衮和吴三桂联手击败。兵败后的李自成回到京城后匆忙称帝,然后撤出了北京来到了山西。此时多尔衮抓住机会将清朝的首都由关外的盛京签到了北京。同时收编明军为绿营进攻李自成的农民军。经过一番战斗最终消灭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也兵败被杀了。

然后清兵又南下消灭了明朝的残余政权南明和四川的张献忠。至此,汉地基本掌握在了清朝的手中。清朝的版图再一次扩大了。

在占领了汉地的一段时间后相对比较太平没有再发生什么战争。直到康熙继位以后。

康熙在位时西北的准噶尔已经有成为清朝心腹大患的潜质。在清朝入关以后忙于中原战事,无暇顾及西北西区,导致了西北的一些蒙古部族被准噶尔给吞并了。准噶尔在一天天长大。这些清朝都看在眼里,忍在心里。一直在等合适的机会。后来康熙继位以后铲除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终于有机会腾出手来收拾准噶尔了。可是此时东南的台湾又闹起来了。北方的沙俄也蠢蠢欲动。康熙意识到想要平定准噶尔就要先收拾他们两个,要不然这个仗就没法专心打。于是清朝又收复了台湾,通过与沙俄的战斗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了一部分领土给沙俄的同时,换取了沙俄不对准噶尔的支持。至此康熙终于可以集中全力对付准噶尔了。

准噶尔是蒙古人的后裔,以成吉思汗为崇拜对象。所以十分骁勇善战,康熙曾多次征讨仍未彻底消灭准噶尔。

虽然康熙未能彻底的消灭准噶尔,但是却将西藏的大部和青海的大部分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也将蒙古的大部都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准噶尔的地域被压缩了很多。

康熙死后,雍正皇帝继位。雍正皇帝继位以后没怎么为清朝开疆扩土。而是在整顿励志。因为清朝到了他在位时已经积弱不堪了。如果他再不整治清朝就有灭亡的风险。所以他必须要这样做。虽然他在位时间不长,也没有打什么仗,但还是平定了阿拉布坦的叛乱。他在位时施行的改革极大的增强了国力,充实了国库。为他的儿子乾隆能彻底平定准噶尔做了一个强有力的铺垫。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乾隆继位时,西北的准噶尔仍然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康熙在打败准噶尔后曾经给过准噶尔许多的赏赐,希望他以后不要再与清朝为敌了。但是这也没什么用。在康熙死后准噶尔继续和清朝为敌。雍正在位时也像康熙那样做了。结果准噶尔还是继续与清朝为敌。到了乾隆在位时。他已经对准噶尔不抱什么希望了。他觉得准噶尔就是一个喂不饱的白眼狼。他决定要在他这一代彻底解决准噶尔的问题。他决定将准噶尔灭族。于是他派兵大规模的与准噶尔作战。同时选拔得力干将。在战场上作战好的升官,作战失利的押回京城按罪论处。经过一番调整清军终于最终消灭了与清朝作对近百年的对手。将准噶尔灭族,将新疆和漠北蒙古的许多地方都纳入了清朝的版图。

至此清朝的版图达到了巅峰。到了1820年,清朝的领土达到惊人的13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仅次于沙俄的世界上第二大的国家。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虽然1860年沙俄通过两个条约从清朝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清朝还剩了118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如果不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开疆扩土,哪有那么多的土地给别人割。又怎么会在被割完之后还剩下了那么多的领土呢??所以在领土这点上,清朝历代皇帝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


南宫雁门说史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清朝末年经历过一段非常羸弱的时期,在当时,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即使这样,清政府还为民国留下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那么,清政府都已经到了被列强攻进首都的地步,为何还能留下如此多的领土呢?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要知道,清朝不是一直如此羸弱,在清朝的初期和中期,清朝还自称为天朝,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当时的世界上,清朝确实是数一数二的强国,虽说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延缓了科技的发展速度,使我们逐步落后于西方。但这仍然不影响清朝初年的强大。清朝初年,无论是科技还是人口,都高于邻国。当时的几代皇帝南征北战,为清朝打下了如此大的一片江山,也为后人打好了基础。也是因为有这么庞大的基数,才使得鸦片战争以来,清朝领土不断被列强蚕食后,还能剩下1000余万平方公里。


我们来看一看大清帝国的敌人都有哪些?北方的俄国,东边的日本,西南的中亚和印度地区还有隔海相望的欧洲和美洲列强。这些对手中,有的没有实力打败清朝,有的相距太远不利于殖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到一个国家,那就是俄国。俄国既有实力,又紧邻清朝。在晚清时期先后五次,从清朝的版图中划走了150多万的领土,在我国的东北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北京条约》划走了乌苏里江以东,在西北签订《塔城议定书》又侵占了44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领土对于人口不多的俄国来说,已经到达承受的极限了,再多就是负担了。尤其是远东的土地,如果没有海参崴这个不冻港(结冰期不长,并不是完全不冻),远东对俄国的作用可能就要弊大于利了。


我们东边的邻国日本,刚刚经历了明治维新,虽说蠢蠢欲动,但在西方其他列强的牵制下,也由于实力不允许等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大规模侵犯清朝的土地,而是和其他列强一样,打败清朝军队后,索要割地赔款。

至于中亚和印度地区,当时还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没有形成可以威胁到清朝的势力。

最后说说大家熟知的西方列强,英美法等国侵略清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赔款,而不是像俄国一样,在清朝和俄国签订的条约中很少出现巨额赔款,而在英法的武力要挟下,清政府频频向西方列强缴纳大量白银。


西方列强不敢侵占中国领土作为殖民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清朝的人口基数比较多,相比之下民智的开化程度,要远高于印度等地区。如果真的贸然占领清朝领土,会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清朝距离他们本土路途遥远,如果一旦发生情况,想要支援也要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在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外国人在清朝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中国都成了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列强完全没有理由非要去统治某一片土地。

综上所述,清政府之所以能保留大部领土,一来是因为确实土地面积太大了,割地赔款也割得起,一些边境地区割让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动摇不了清朝的根基;二来就是由于列强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能力,在清朝割占大片的殖民地。

<strong>


邓海春


清朝给民国传承下来的土地有110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对我们现如今来说非常庞大的国土,清朝晚期在那般腐烂的情况下,之所以能传承下如此庞大体积的国土,主要跟他们原先拥有的庞大面积有关。

在清朝的晚期,清朝确实如同我们想象中那般腐烂不堪,但却并不意味着清朝早期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在入主中原江山的时候,他们确实带了一部分嫁妆而来,这对我们领土的扩大,是有着积极意义在里面的。

虽然大家非常讨厌清朝,但这点事实无法否认。

不思进取的清朝

在清朝前期,清朝的面积远比1100万平方公里要辽阔得多,清朝在面积最庞大的时候,国土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之大,只比辽阔的元朝小了一丁点。

而且要论对这些土地的实际掌控能力,元朝是根本比不上清朝的。

不过随着随着他们的自我封闭,原本在整个世界上都算得上非常强大的清朝,开始走入了它的下坡路。

就如同一个不思进取的工厂,在许多工厂都绞尽脑汁更新迭代的时候,这个保守的工厂渐渐走向了倒闭。

清朝的中早期,清朝因为早期对边远地区掌控力度薄弱的原因,所以被沙俄抢走了不少土地。

在清朝暮期弱小的时候,他们丢掉的土地就更加庞大了,接下来我们就介绍几个清朝晚年被丢掉的庞大土地。

其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英法联军时期丢掉的那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黑龙江的北部,现如今为俄罗斯所有,我们所知的江东64屯、海兰泡就是这块庞大土地中的一小部分。


6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就是六个韩国的大小。

在签订中俄北京条约的时候,清朝又送了一块土地给沙俄,这块土地在那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旁边,包括了现在的库页岛,面积达到了40万平方公里之巨。

同治皇帝在位的时候,清朝再度把一块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给了沙俄,这块土地大概在现如今的哈萨克斯坦附近。

再有就是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台湾也被日本给割走了。

如果不是后来日本侵华失败的话,这座岛屿可能就和以前那些被丢掉的土地一样,与我们无缘了。

清朝晚期收回的土地

如果按照原本的趋势,其实清朝根本无法保留下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清朝末年要不是有着左宗棠这位大功臣的存在,清朝晚年的时候顶多只能保存下来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沙俄对我们的新疆虎视眈眈着,在他们的挑动下,一个中亚势力首先对新疆动了手。


对那时候的清朝来说,这块土地太过于偏僻、人口太过于稀少,所以李鸿章等人提出了放弃这块土地的想法,就如同之前放弃东北以北的那些土地一般。

要不是左宗棠和这些放弃派激烈对峙、主动要求去收回的话,或许这块土地就和我们没有缘分了。

清朝能留下那么多土地的原因

从以上种种,我们就可以知道清朝晚年那么无能,为何能留下那么多土地的原因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早期的强大、庞大。

早期的他们就如同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底蕴深厚无比,虽然后期因为管理的问题导致公司一步步的缩水,但也比市面上的很多小公司要强大得多,正所谓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再加上清朝晚期有着左宗棠这等人物的保疆卫土,自然就保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


民国时期丢掉的土地

在讲完这里之后,或许大家就会好奇,清朝给民国留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庞大的土地,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了960万呢?

关于这方面,我们还得回溯到民国时期发生的历史。

民国时期丢掉的土地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如今已经发展成蒙古国的外蒙古,面积有150万平方公里之巨,是我们现如今面积的1/6大小。

另一块就是已经完全被俄罗斯拥有的唐努乌梁海,这块土地的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大,相当于两个韩国。

在苏联的暗中推动下,外蒙古早在民国军阀混战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民国政府的管控,唐努乌梁海更是直接被他们给夺走了。

不过那时候这两块土地只是实际上的脱离,真正名义上脱离是抗战结束之后。

在苏联的压力下,国民政府和苏联在1946年的时候签订了相关协议,在名义上,确定了这两个土地丢掉的事实。

这两块土地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从我们的地图板块中消失无踪的,不过也因为着日本的战败,台湾倒是回到了我们的版块之中。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晚期那么无能,还能留下这么庞大土地的原因,无论再如何辩解,清朝晚期的无能都是无法辩驳的,当然,他们早期的强大,我们也不要忽略。


孤客生


很搞笑的一个问题,大清有什么脸说自己留下了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明朝全盛时期,实际掌控的国土面积为110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外蒙150万平方公里,而满清版图最大的时期,在康熙平定准格尔,收复新疆,台湾时期,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公里,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为老祖宗的基业添砖加瓦了。

可是到清朝末期,随着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大片大片的国土沦丧,仅《尼布楚条约》就割让了东北北部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其他的类似条约更是接踵而来。

仅被沙俄侵占的土地达150万平方公里。

到清朝末期时,国土面积只剩了960万平方公里。不止自己扩张的全都丢了,还把祖辈传下来的也丢了200万左右。而且这里说的960万,只是说未被割让的,名义上面积。实际上当时的清朝能控制到的面积也就只有一个紫禁城了。独立的独立,割让的割让,租借的租借。

小学课本里就学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说的就是我大清。

大清留下了什么?除了无尽的屈辱,还有什么?祖宗的基业已经被败光了。

可能有人会说,大清的版图也没有比明朝小多少,怎么就算败了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实际控制面积,就是说,大明的1100万,有部分地区没有实际控制,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大清,就实打实的割让给了别的国家,就不再属于我国领土范围。


大豆包


清朝作为一个从东北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自入关取代明朝之后,四处征伐开疆拓土,成为历朝历代疆域面积最广阔的统一王朝之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疆域达到最盛,总面积高达1315万平方公里。




清朝被广为诟病的割地赔款屈辱求和,都集中在从道光起的清朝中晚期。随着西方列强利用洋枪利炮轰开清朝国门,腐朽不堪的满清王朝在一次次被动挨打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赔银十亿两计,割让领土近200万平方公里,至1908年,清朝领土迅速缩减到1135万平方公里。尽管清朝晚期腐朽无能,至使大量领土成为他国之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在前期极力开拓领土,为中国的疆域面积达到鼎盛依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梳理清朝各个时期的疆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清朝前期的皇帝特别热衷于开拓领土,并极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早在清朝入关前,通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皇帝的努力,统一漠南蒙古。1690至1757年,清朝平定卫拉特蒙古准噶尔的叛乱,统一了漠西蒙古,将今蒙古国完全置于清朝统治之下。

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南明延平王郑克塽投降,台湾收复。



1689年,清朝与俄国爆发两次雅克萨之战,最终清朝击败沙俄侵略者,并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承认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土地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并有力的捍卫了清朝领土主权的完整。

1727年,康熙设立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1758至1759,乾隆皇帝派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并设立了伊犁将军管理这样。




1792年,尼泊尔廓尔喀人入侵西藏,被清朝打败。清政府并于次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1878年,击败有“中亚屠夫”之称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并设立新疆行省。




可以说,清朝在前期不断的开疆拓土并巩固领土完整。尽管中后期清朝在西方列强的侵入下国门洞口,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正是因为清朝之大,在清朝灭亡前依然留下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朝从乾隆时期消灭准格尔叛乱(1759年)后其领土达到历史巅峰期,当时的清朝疆域非常广阔:北接西伯利亚,南至曾母暗沙,西抵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到库页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东北抵外兴安岭,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总面积大约1315万平方公里。但从道光年间起,清朝便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到1908年,曾经强盛无比的清朝领土已经缩水到1135万平方公里,近百年时间丧失了近200万领土。


大国布衣


好好学习点历史,别不懂装懂。中国版图的开拓,是历朝努力的结果。

汉武帝时,新疆就纳入了中国版图。

唐朝时期,内蒙古纳入中国版图。

明朝时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中国疆土的开拓,是历朝历代的功绩。左至中亚,上达漠河,库页岛,下至缅越。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疆土,得而失,失而得。比如明朝疆土,997万平方公里,上至漠河,下至缅越,但不包含蒙古控制的新疆的200万公里区域,而清朝却有。这是为何?原因在于,明和蒙古不共戴天。清则不同,清起边牧,清和蒙古两家联姻通亲,进犯中原和蒙古组成满蒙同盟。清入中原后,摒弃同盟,而蒙终是衰败,无力抗争。在亲满面前,自然是拱手向让土地。

而清入主中原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昏庸腐朽,延至晚清,割地赔款,就割让库页岛,外兴安岭一块就达100多万公里土地,白纸黑字,历历在目。

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各区独立,满清手掌区域,不过200万土,中华版图再次七零八落。



如今的版图,是我近代中华儿女,血肉之躯,奋勇齐聚的结果。

历史滚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唯一不变,是气节与脊梁!


叛逆の欧巴


溥仪退位时,满清实际掌握在手里的省份不超过5个!

辛亥革命时,满清23个省中,有18个省发动了武装起义!满清真是已经到了“破鼓万人锤”的境地。当时的直隶和山东一带,基本上控制在袁世凯的北洋军手里,也不是满清说了算!

可以说,满清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还说什么“留下10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呢?清粉不要给满清脸上贴金了。

而且,满清的武装力量根基---八旗军,也被一一消灭了!

辛亥革命前,满清八旗在绥远、西安、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宁夏、伊犁等地保留将军级别驻军。同时,还在在京口、乍浦、扬州、荆州等地拥有副都统级驻军。

但是,这些军队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了。投降的八旗驻军有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地。其中成都是“投降”的典范。四川革命政府与驻防成都的八旗军达成协议,顺利的通过和平形式将八旗军缴械:

“一次性发饷3个月,以后陆续再发3月,住房发给执照,准予自行买卖,再拨款20万兴建工厂,容纳穷苦旗民学习技术,解决生计问题”等等。

也有顽抗到底的,最出名的应该是驻扎西安的八旗军!结果,被革命军攻破满城,“所有满人,潜逃一空”,几万人被杀,特别惨。另外,荆州、武昌、福州等地的八旗驻军,也是被革命军武力消灭掉了。

宁夏的八旗驻军因为地处偏远的西北,成为唯一仅存的硕果。不过,路途遥远,满清也不可能调宁夏八旗驻军“进京勤王”!

所以,不要以为清廷真的是为了和平,才退位的。清廷是手上无兵,只能退位!要是满清有十万新军在手,肯定会打到底的!

中华民国的1000多万领土不是满清留下的,而是民国政府靠自己努力自己争取来的!

首先,我们要感谢孙中山先生坚持的五族共和论:中国的五大族群汉、满、蒙、回、藏,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

其次,袁世凯也有功劳。我们都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但是,袁世凯确实也为保证中国领土统一做出了贡献。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诏书上加上“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句话确立了新疆、西藏、内蒙、东北等地也是中华民国一部分。五大民族要团结一致,共建中华民国。

最后,袁世凯的强硬态度,也是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因素之一。袁世凯上台以后,向各地发报,必须承认共和国体,不表态的为反对!谁敢反对的共和,马上出兵讨伐!各省都通电承认共和政体,并接受袁世凯政府的委任。这才有了中华民国的1000多万领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近代以来的清廷确实是腐败无能,但它真的为民国留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吗?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清朝给中华民国留下了1000平方公里土地,中华民国给中华民国留下了960万平方公里,说得好像是中国历史上各政权是父传子子传孙的家族继承一样。但事实是,落后腐朽的清廷你不去推翻它,他会一直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吸取民脂民膏。

1901年,清廷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太后厚颜无耻的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那一刻开始,清廷早已失去了对中华大地和中华民族的合法统治权,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政权。可是,这个汉奸政权从未想过让出政权,让中国人民自立自强,反而变本加厉剥削民众,从而孝敬他的主子列强们。

诚然,清朝向民国和平移交权力,有利于民国保持10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可是你不妨看看清朝灭亡前满洲权贵的丑恶嘴脸。

恭亲王溥伟:冯国璋说,只要给三个月饷银,就能拿下武汉三镇,消灭革命党!

隆裕太后:内务府实在没钱了,度支部又在袁世凯手上,上次拿出的3000两已经是最后一点钱了。大清是你们的大清,你们捐点钱吧!

肃亲王善耆:太后不妨把宫里的金银首饰拿出一些奖励将士们,一定能够让他们效忠大清。

前摄政王载沣:家里的钱都归瓜尔佳管,连我都归他管,做不了主!

庆亲王奕劻:我的钱都存定期了,取不出来!现在打仗,房子也卖不出去!

,,,,,,(清末的存款无数、房产无数贪得无厌的庆亲王奕劻)

大清但凡能存在一天,这些蛀虫们就会不断从中国的机体上吸取营养,直到把整个中国闹到崩溃!

于是,满清贵族都发财了,只有隆裕一个人没钱花,隆裕就把大清政权作价每年440万大洋卖出去了!

这样一群卖国贼,居然还有人同情他们说他们为中国保有了1100万的辽阔疆土,真是跪久了生根了。

当然,这些卖国贼,在退位后还不甘心,继续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先搞出了“满蒙独立运动”,后搞出了“伪满洲国”。

直到现在还有人说故宫是爱新觉罗家的,溥仪是唯一一个回自己家还要掏门票的。故宫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建成的,只是给爱新觉罗家暂住而已。如果你认为故宫是爱新觉罗家的,那你可以把你家也让给爱新觉罗家嘛!因为200年前整个中国都是爱新觉罗家的。


中华民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挣来的!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根本不存在从哪里继承!

1,辛亥革命时,东北、西北、直隶、山东、河南支持清廷,其他全部都属于支持革命的省份,这些省份,不是清廷拱手让出的,而是民国的共和元勋们用鲜血换来的。

2,清帝退位时,退位诏书中讲“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里面明确了中华民国土地为“满汉蒙回藏完全领土”,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移交。

3,民国建立后,在内蒙设立塞外五省,才保障了对内蒙的统治权;在新疆杨增新掌握政权,避免了被英俄瓜分;袁世凯1912年派云南四川军队入藏接收,被英国所阻,以至于中间30多年西藏一直是半独立。1929年蒋介石上台才获得名义上的统治权。

凡此种种表明,民国的领土没有一寸来自于对清廷的继承,都是自己挣回来的。


历史知事


清朝皇帝自乾隆皇帝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就是懦弱无能,这才被西方列强欺侮,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为何直至灭亡都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巨大的领土面积呢?



清朝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多大的领土

至民国时,我们中国仍有领土约1120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历史上仍然可居第四(前三:元、清、唐)。

为何腐败的清朝能留下面积这么大的领土呢?

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丰富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满族又是马上的民族,十分注重开疆拓土。

清朝前中期历代帝王对国家开拓领土均有贡献,尤以康熙、乾隆二帝最为突出。

康熙: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在雅克萨战役中大败俄军,与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立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均为清朝领土;西征噶尔丹、西藏,稳定了漠北局势,确立了国家领土完整。


乾隆:统一新疆、完善治理西藏,在乾隆统治时期清朝疆域达到顶峰,约1330万平方公里。

列强互相牵制

列强都不会让他国在清朝所得的利益过大以至于危及自身,领土便是利益之一。

近代史上有名的“三国干涉还辽”就是如此。


俄、德、法为了不让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取的利益过甚而强迫其归还辽东半岛,这就间接减少了清朝领土的割让。

与领土相比,列强更喜欢直接的银子

可以看到自中英《南京条约》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几乎每个都有赔款,但是很多却没有割地,比如《辛丑条约》。


晓史才能明事


对于这个问题,就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说清廷还有能力守卫住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是列强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矛盾重重,始终达不成某种共识,假如真要想瓜分中国,恐怕大清早被分的四分五裂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达成 “东南互保”,这个“东南互保”并不是说要联合起来对付外敌的侵略,而是脱离清廷自行同列强达成妥协,假如列强宣布废除清廷的皇权统治,这些督抚高官恐怕立马会变成像汪精卫式的汉奸政府,只不过事情没到这一步而已。


早在康熙时期,沙俄就开始凯觎中国领土,虽然当时号称拥有国土面积达1310万平方公里,但并没有一个实际的界定,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策划外蒙独立等等,侵占中国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鸦片战争后,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甲午战败后,割台

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如果不是俄,德,法三国干涉,辽东半岛也一并割给了日本,当时的清廷根本没有能力保护国土,当时的人民也完全没有国家意识,谁来统治都无所谓,中国人民的真正觉醒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即要承认清朝对中国领土的贡献,但也不能一味地夸大,今日之中国的领土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大清基础上的,从汉,唐,元,明等都有贡献,如今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即是继承来的,更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现在的中国,不寻求领土的扩张,但也再不会丢失一寸土地。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