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文|诚言呈语


钱理群先生,前北京大学教授。

这位老人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毕竟,不是谁都上过北大。

但是大多数的北大学生,可能都认识他。

钱教授的讲课风格非常接地气,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课总是“人满为患”,还曾获得了北京大学“最受欢迎十大教师”的美誉。

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除了是一位优秀的教授,钱老还一直关注着教育问题,提出尖锐、犀利的问题,并为此撰述、奔走。

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说钱教授是批判知识分子,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如今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最早就是出自他的一段演讲:

“我们的一些大学,也包括北京大学,培养了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说出这样的言论,足见心寒。其实钱老的这番话并非臆测,而是他曾真正地接触过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钱教授总能在教室的第一排发现一位学生。

这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对于他所讲授的课程,时常会给予及时的回应,或点头或微笑。

上过“大课”的人都知道,在诺大的阶梯教室里,你只要不恶意破坏课堂秩序,一般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可见这位学生的表现非常适时、适地,极为恰当巧妙。

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而且令钱教授意外的是,这位学生在下了课后,还会主动与他讨论课程内容,并借此机会对钱教授大加赞美。

钱教授育人一生,对溜须拍马的学生也见怪不怪。

不过在与他探讨的过程中,钱教授发现这位学生不仅听课了,而且对讲课内容总结得头头是道,能列出清晰的条理去分析问题。

这样的学生,真的不多见。

因此,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钱教授依然倾心教书,那位学生也依然稳坐第一排。

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这种关系的改变,发生在这名学生向钱教授提出“希望得到钱教授的推荐信”之后。

熟悉我的读者可能都对常青藤高校那种“闹着玩”似的招生办法略有所知,而像钱理群教授这个级别的学术名人,一封推荐信可谓“分量”十足。

每一位老师都喜欢认真读书的学生,每一位老师也对自己认为“孺子可教”的学生关爱有佳,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于是,钱教授为他开具了一封推荐信,为这位学生的留学之路打开了绿灯。

讽刺的是,在拿到推荐信后,这位认真听讲,“十分喜爱”钱教授课的学生,再也没有出现在那个教室,没有出现在他的课堂。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许这就是对钱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佳诠释。

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这件事对钱教授的触动非常大,在他后来的演讲和著作里,也多有提及。

不可否认,大学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在不同的年代里都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繁荣昌盛。

但是,钱教授口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即便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储备,也非但不能为进步做出贡献,还有可能拖后腿。

这不是危言耸听。

习惯于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其必然的结果就是短视,没有同理心,很难做到心系苍生。

更可怕的是,在这些人在达到了若干个短期目标之后,不仅更善于钻营,玩弄规则于股掌之间,甚至还可能会成为一些规则的制定者,给社会带来昂贵的纠错成本。

细思未必极恐,但任何一位学霸的堕落,也都足以令人怅然若失。

北大教授:这种学生如果今后掌握了权力,比普通贪官的危害更大

我绝不否认当今国内大学生的优秀,也不想说那些“品德大于能力”的鬼话。

想要完全杜绝这种学生的出现,也并不现实。

但还是那个问题:比例。

如果我们能在文化教育的间隙里,多用一点时间来加强学生的德育,那么“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比例也一定会更低。

当他们的比例低到了不能被主流接受的程度后,也许我们将看到的,会是一番更精彩的光景。


『诚言呈语』每天趣谈教育新鲜事。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