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派我去非洲工作,每天1000元補助,要不要去?

在路上的老秦人


單身的話你可以去幹一年,感受一下。看能不能適應非洲當地的生活。

有家庭的話,就不要去了,錢也不多,去了非洲實際上等於被軟禁在那裡一樣,家裡有點什麼事很不方便,畢竟還是有點距離。尤其你有子女的話,你又怎麼捨得離開他們?

非洲還是比較落後,環境惡劣,條件艱苦,衛生情況嚴峻,還缺水,還高溫,很難想象在那裡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在那裡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孤單寂寞沒有依靠,你和當地土著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通,剛開始還有點新鮮感,時間長了就很難承受。

在非洲呆幾年,國內的人際關係肯定會被淡化掉,而這些關係金錢是很難衡量的。

最主要的是安全問題,異國他鄉,孤立無援,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雙拳難敵四手,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錢再多,沒命花,等於一場空。

如果是女的,那什麼都不用想,直接拒絕,在家好好做乖乖女吧。


磐石底座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做分析,理性對待,不能人云亦云。

一、如果你還年輕,而且想要在短期內積累收入,可以嘗試

從薪酬來看,每天1000元的補助,一個月就是3萬左右,再加上基本的工資和年終獎金之類的話,摺合一年差不多得有將近50萬左右,兩年左右也許就可以積累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

因為派遣到非洲的崗位基本上都是一些建築公司,本身就離市中心比較遠,再加上當地的娛樂設施也不廣泛,所以基本上消費也不會太多。

我原來就有一個朋友被公司派遣到非洲工作,基本工資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但是相關補貼還是挺可觀的。在非洲工作3年後,朋友帶著將近100萬的存款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不僅在三線城市買下了一套房,還配上了一臺小車,現在正和家人一起過著安逸的生活。談到當初在非洲工作的經歷,他說“其實還是蠻苦的,尤其是那邊的環境比我們這邊真的差多了,那幾年真的是耐住寂寞熬過來的。但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值得的,畢竟給家裡人帶來了想要的生活。”

二、如果是為了有發展空間的事業,也可以去

很多被派往艱苦條件工作的人,一方面,公司一般都會擇優選擇,並會承諾將來優先納入管理人才計劃。

另一方面,由於他們要在資源不足、語言不通、環境惡劣的地方開展工作,可以接觸到國內很多人都碰不到的難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和積累經驗。等他們回國的時候,這些經驗會成為日後管理團隊和攻堅難題的寶貴財富。

三、如果已經成家立業,而且家人不允許,那就不要去

對於已經成家立業的人來說,這個時候陪伴伴侶、孩子和父母應該是要慢慢成為自己生活的重心。

我們試想一下原本年輕的時候為了工作就已經不顧家庭,如果這個時候還要遠離家庭和親人,那麼我們即使得到了不少的收入,但失去的也會更多。比如和伴侶的親密關係,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孝順父母等等,這些一旦沒有了,你掙再多錢,擁有再多權利,都是徒勞的。

所以,對於每天有1000元補助,但要去非洲工作這件事情,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考慮。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金錢?事業?還是家庭?只有搞明白了這些,才可以做出最佳選擇。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這樣的機會不是很多,有底薪再加每月3萬的補助,

真值得搏一把,這樣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是在國內兩年的。

在國外呆幾年,攢個兩三百萬,即使不做別的投資,

就做最保險的銀行理財,一年利息也有十幾萬。

當你的被動收入能夠負擔日常支出時,

你的選擇餘地也會多很多。


如果是我,有這樣的機遇 ,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答應的。

一個人的機遇一生就那麼幾次,

而年青時正是毫無牽絆可以一往無前之時,

有機會一定要抓住。等年齡大了,

拖兒帶女,精力也不是那麼充沛時,有機會可能都去不成。

人生就是歷練的過程,不斷嘗試新的事物,

如果你是男子漢,就應該去走過,無論金錢還是閱歷。


但前提是你所說的都是真的,

並且一千元的䃼助是否含吃住?如果含,就別去了,太少。

如果不含,基本上沒有公司補助會給這麼多,

不論國企私企,你是受騙了。

你去問問華為中信保利中水特變北方,誰給你這麼多?

騙沒出去過的人行。

所以說,你的這種假設,我不知道真假,

一定要搞清楚事實在說話吧。

當然,如果是真的,那麼恭喜你,工資真的不低,

一定要毫不猶豫的去。


其實這件事沒那麼複雜,很簡單的選擇:

自己有本事在國內掙大錢或家裡有礦,不去!

要去也是發達國家,因為非洲很苦,

還有傳染病,雖然是出國但說起來沒面子,

去非洲工作的人都是為了掙錢或者單位要求去,

你不想去辭職不就行了,最終還是為了錢!


老徐說事999


這個事值得說道說道,去或者不去,別人無法為你做主,你要自己考慮清楚。

我有個高中同學本科學的土木工程,畢業後去了某建築公司。公司在巴厘島有個橋樑工程,當時領導問他們新入職的員工,誰願意出國。

我同學想著,步入社會了,沒人脈,沒錢,爹媽也靠不了,還不如出去闖闖。然後他就報名了,後來就順利出國了。

基本上是一年回來一次,有一次聚會,我看到他,媽呀,好震驚!

老了,黑了,頭髮少了,瘦弱了,跟記憶中的模樣大相徑庭。好好的一個少年,變成了一個小老頭。

我問他:“當初為什麼非要出國,多累啊,人生地不熟的。”

他沉默了一會說:“錢!像我這樣窮人家的孩子,只能出國搏一搏。”

現在,他已經回國了,在省會城市買了房,過上了安穩日子。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有利有弊,關鍵在於你怎麼取捨?

一、如果想要掙錢,這是個不錯的途徑。

題主描述,每天補助有1000元,一個月下來就有3萬,這比在國內強太多。1-2年下來,普通城市的首付也夠了。

我弟也是學土木工程,工作了4、5年,目前工資還沒過萬,日子活的扣扣巴巴,想要買房,首付還沒湊夠。

當初,有個機會可以出國,我爸媽不同意,覺得太遠,不安全,還是待在國內好。

那現在就得面對這些困境,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

二、吃不了苦,那就老實待在國內

我們都知道去國外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飯菜不合口味,也沒啥娛樂設施,活的像深山野人。

如果你不能忍受這些,還是趁早放棄比較好,因為一旦名單定了,想反悔都來不及。不去也得去,待上個1-2年,你可能得瘋。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幫助。看完了?點個贊,再走吧。

歡迎關注@海格進階,分享更多職場秘籍,我們一起成長。

海格進階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我大家就知道了。20年前與今天在非洲的我。




用戶4411023264150


你好,我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徐一峰院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原上海市精神病醫院),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滬閔路3210號、佔地約100畝,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始建於1935年,是一所上海市精神衛生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我院防治科看到你上傳的視頻後,對你的病情相當重視,並要求我與你取得聯繫,精神障礙指的是大腦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表現為妄想、幻覺、錯覺、情緒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只要你積極配合我院治療是完全可以醫好的,最後希望你樹立信心戰勝病魔,祝你早日康復。

綜合分析,您具有妄想症分裂型人格特點,因您病情極為嚴重,所以我院決定全部免除您治療費用,作為我院科研治療病例特例,望您早日入院,我們報銷您全部路費。


CWQOO


講我友人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倆是鄰居,也很要好談得來,九十年代去了非洲埃及,公司委派乾的是木工活,一去三年才回來探親,當時在非洲一份工資,在南京公司有一份固定工資,二者相加大約一年收入不到三萬元。

當時已婚,有一個孩子,走時家人非常高興,在那個年代能出國掙錢是極少數人群,人的思想也相對保守,可時間常了,老婆受不了孤獨寂寞,有了外心,友人在國外也不知道家裡發生之事。回來知道了夫妻之間的情況,沒提出離婚之事,後公司又派他去阿聯酋兩年,最終他思前想後還是去了,兩年後回到家中夫妻還是辦理了離婚。

現在去非洲工作不比九十年代,社會進步,人們思想也開放,如果是年輕人我建議去闖闖,增長見識。如果是已婚人士,建議要和老婆好好商量,她同意你去你在去,她不同意不要勉強,必定婚姻是大事,來不得義氣用事,冷靜對待心態就會平和,掙錢多少一樣生活,關鍵是你自己怎麼看,錢掙的再多,回來老婆沒了又有什麼用呢。



黃海榮


你好,我給你分享我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吧,她叫沉香紅,現在是《女友》雜誌的副主編,陝西省作協文學院副院長,已出版了自己的3本書籍。她在21歲的時候曾去非洲安哥拉工作。

2010年,她21歲在一家國企工作,當時單位要派一批人去非洲援建鐵路,因為喜歡三毛,她便報名去了非洲,到了非洲那邊她的工作任務是開叉車,帶著黑人勞務去不同的庫房、集裝箱清點物資數量,再用叉車運到領取物資的大貨車裡,那裡的條件很艱苦,有蟲蚊、瘧疾,但她還是在那裡堅持工作了2年,回國後,她把自己在非洲安哥拉寫的12萬字,整理成文稿,出版了自己的首部散文集,《蒼涼了綠》。

她告訴我她當時去非洲的原因:

一、去非洲單位給的工資比較高,她在非洲工作的那兩年,回國後,便攢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二、年輕的時候多出去闖闖,都是在給自己的人生增加閱歷,在非洲工作的那兩年,條件很艱苦、戰亂瘧疾,不僅磨鍊了她的意志,並且給她的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三、她說她很感謝21歲去非洲的那段經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這是我一個作家朋友的真實故事,僅供你參考,具體你要不要去,還需要結合你自身的實際情況:

如果你現在單身,不怕吃苦,又想多掙錢,沒有什麼牽掛,那麼我建議你去非洲鍛鍊一下;


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家裡不缺錢,你又怕吃苦,或者家人不同意,那麼你就不要去了。


劉一言


3年前,公司要派我去斐濟,情況跟你差不多,我沒有去。


原因是那一年要結婚,而且新房在裝修,如果去斐濟,這些事就可能停止。我回家和父母商量,也和女朋友商量過。他們對我的態度是,覺得我很可疑,“明顯就是不去啊,這有什麼好問的?”弄的我很尷尬,像個逃婚嫌疑人似的。


後來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如果一個選擇,使你的生活方向,發生劇烈的改變,那麼它是個很棒的選擇。我想想,它說的並不無道理。其實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軌跡是相似的,那麼有相似的結果也很正常。


當然,這裡不是鼓勵不走尋常路,而是鼓勵用最理性的方式去分析選擇。我回憶了當年因為斐濟做選擇時,發現那些看似不可改變的東西,其實也並不是不能改變。


比如,當時女朋友在事業單位做臨時工,這工作純粹有勝於無,完全可以放棄工作陪我出去,或者隔一段時間飛斐濟。還有結婚,雙方父母是開心了,但是誰碰到結婚不是開心的?那完全是正常的情緒流露。不能為了父母開心,而放棄思考。


所以我後悔了,並且反思了一下,發現兩個主要原因。


1:生活重心從工作到成家。

為了那年的結婚,我已經準備了很久,每天想的事,也是以這方面為主,當時的感覺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不僅是我,很多人也是,父母們就是在迫切的等待著。


當公司要求我去斐濟時,我的情緒沒有一點波動,走程序似的回家找家人商量。因為我知道,我一定不能去,去了後,婚禮怎麼辦?裝修怎麼辦?女朋友怎麼辦?雙方家人怎麼辦?


從這裡可以看出,“社會時鐘”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什麼時候是結婚的時候?什麼時候是生孩子的時候?這些都在“社會時鐘”上標註好了,任何不遵守“社會時鐘”的事,都會讓人不可理解。


好在這幾年,我觀察到“社會時鐘”的影響在淡化,所以,我建議,在做有關自己的選擇時,儘可能擺脫“社會時鐘”的制約。


2:沒有客觀冷靜的分析利弊。

在第一點的影響下,第二點的出現更加合情合理了。當時的真實情況是,這事我都不好意思和家人提,怕他們有情緒上的波動,怕萬一我要是去的話,他們傷心,所以我想著自己拒絕了吧。


不過後來,說了的結果也是一樣。從這裡我總結出,因為某件事,他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不能因為情緒而打消了客觀分析的念頭,哪怕是吵了起來,也要把分析進行到底。把客觀的情況全部羅列出來(收益,發展,能學到什麼,以及意外),放到檯面上說,和家人朋友一起討論面對,這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我現在遇到拿捏不準的事,都會找家人或是朋友,把心底的顧慮通通傾倒出來,不講清楚不罷休。這也是我的第二個建議。


以上是我的兩個建議,也是對自己的反思,希望對你有用。另外,祝好!

我是@絕對思維 ,關注我,聊點你關心的,學點有用的,成就更好的人生。

絕對思維


公司派去非洲工作,每天1000的補助,你們公司不錯啊!補助夠高的呀!

我以前去過非洲工作,基本工資還是國內的水平,補助什麼的也有,但是沒有那麼高。

至於非洲的生活嗎?也沒有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無聊。寂寞肯定會有的,畢竟離家遠,沒有親人在身邊。別的方面啊,在哪都是工作,在非洲難道還能不用幹活。

其實吃飯睡覺都還好,交流才是個問題。當地人的英語帶有很強的地域性,就和我們這的方言差不多。很多的話你即便是英語200級也是聽不懂的!所以有的時候溝通上會很苦惱。

現在要是還有這種1000補助的機會,我想我不會去了,因為我結婚了,父母年紀也大了。所以我現在不會考慮遠行的工作,哪怕工資補助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