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抗金名将岳飞之死,是因为情商低吗?

筆墨雲烟


岳飞到底是因为情商低而死,还是因为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死,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专家给出的情商概念,就是指人的情绪、意志、性格和行为习惯组成的商数。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不能控制的这部分情绪变为自己可以控制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从理论上讲,人与人的情商先天性差别并不大,或者说没有明显的差别,而更多的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从岳飞成长的经历来看,岳飞从二十岁开始,先后四次从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由一般的普通士兵到升任神武右副军统治,一直到正二品太尉、正一品少保、枢密副使(南宋国家军队副职)等前后十多个职务,特别是二品官以上的任职,没有赵构皇帝的同意和认可是不可能任职的。从这一点上说,岳飞不论从情商还是智商上讲,至少不低于一般人。

岳飞在征战中与其他武将关系融洽。像吴玠、韩世忠这样的南宋名将,在朝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岳飞与他们有着良好的关系。

即使像刘光世这样,在岳飞收复襄阳六郡过程中,应该出兵援助而没有援助,岳飞在上书南宋朝廷赏功时也没有忘记刘光世,朝廷按照岳飞的上书奖赏了刘光世。这样的为人处世情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岳飞在与南宋文官交往过程中,与他们也有着不错的关系。从朱胜非、张俊、赵鼎再到宰执大臣级别的王庶,历任南宋宰相,可以说都对岳飞极为赏识和看重,都把他看作是未来南宋伐金最有力的统帅。这样的关系,文官们免不了也要在宋高宗赵构面前美言几句。

岳飞和赵构皇帝的关系也是正常的君臣关系。从岳飞一贯的表现来看,他本人在政治上也是极为谨慎的,而且也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极准确的判断能力,他也不可能与赵构逆向而行,也要维护赵构皇帝的权威和威望。如果与皇帝作对,岳飞不可能长期统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岳飞的情商并不低。

既然岳飞情商不低,与赵构皇帝和其他官员关系也好,那后来为什么要以“莫须有”的罪名致岳飞以死地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核心原因:

一、宋高宗赵构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心存杂念。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宋微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之变”后,金人将宋微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俘掳,宋灭亡,史称北宋。当时的康王赵构才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称帝,继承宋的政权,史称南宋。

南宋建立后,一方面要应付金人频频对南宋的大规模入侵,连年战事;另一方面农民起义不断。这些因素,导致国力日衰,民不聊生,严重威胁着南宋的政权。

在赵构看来,南宋的社会安定稳定才是最主要的。和金议和,一是减少了对外的战争,二是他至少可以统治淮南大部分土地,既是向金俯首称臣也在所不辞。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国内的主战派要比金人的威胁还要严重。

二是宰相秦桧等一批议和派认为,只有清除主战派的力量和阻力,议和才能顺利进行。

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信中直白地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绍兴十一年(1141年),赵构向金表示了坚决议和的决心,紧接着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先要解除岳飞等一批主战派大将的兵权。

为了清除这一障碍,只能以“莫须有”的罪名铲除岳飞。这个时候,赵构已经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反议和的人,谁反对议和就要清除谁。清除的最好办法就是千方百计给你定罪。

三、精忠报国的思想根植于岳飞之心,宁可捐躯,也不能改变初心。岳飞自小就目睹了金人入侵后百姓惨遭杀戮的和被奴役的惨状,立志从戎报国。岳飞母亲为了鼓励儿子报效国家,为国家效力,在其背刺上“尽忠报国”这四个大字。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大字,不仅仅只是刺在岳飞的身上,更是烙在了岳飞的心里,深入到了他的灵魂,这也成为岳飞在短短的一生征战中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他驰骋疆场的动力。如果他没有“报国”的思想,不为国家着想,不再坚持主战,“议和”不管是什么情况,依他所处的地位和做出的贡献,他完全可以荣华富贵,安享生活。

因此上讲,岳飞的死,是赵构甘愿向金人俯首称臣、屈辱议和的结果,是岳飞精忠报国、初心不改的结果,并不是什么情商不情商的问题。


文史料理4022


首先要说的是岳飞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死的!但是与情商关系不大,而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以江南财阀为代表的统治阶层不愿意出兵北伐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战乱不休,生产力和生产资料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北方人口迁移到江南地区,不仅带过去众多的劳动力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江淮、江南地区的荒地经过开垦变成了富庶的良田,手工业和锻造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茶叶、丝绸、瓷器更是成为畅销全国和外国的硬通货,给江南地区创造源源不断的收入,从此江南地区成为了古代中国新的经济中心。“苏杭熟,天下足”更是反应了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当时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范祖禹转》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此江南财阀们在满足巨大的财政收益后,目光就瞄准了朝堂之上,以希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确保财富能够稳定增长。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南宋将国都定于临安(现在杭州),也是江南财阀们的意志体现。

当江南财阀掌控统治阶层后,考虑问题首要原则是自身的利益,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让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财富不衰减,对于北方是否战乱、国土是否流失是没有太多认同感的。

尤其是江南盛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不仅在宋朝国内而且在北方诸国都是畅销品,宋朝朝廷每年支付给北方诸国的钱财也会源源不断的回到自己手上,所以对于北伐并没有太多认同感。

如果进行北伐势必会消耗大量的钱粮,这样反而会给南宋朝廷其实也是给自己带来大量损失,以岳飞为代表的北伐派注定不为统治阶层所接受,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莫须有”。

二、岳飞情商较高,并无提出“迎回二圣”说法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岳飞北伐是要“迎回二圣”,从而得罪宋高宗,世人由此认为岳飞情商较低,惨遭毒手。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率先提出“迎回二圣”的口号用来收揽人心,从而帮助自己获得臣民的支持,当时所有的南宋高级官员都跟着赵构一起喊过这个口号。

岳飞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口号的不妥,非但没有继续使用,还跟几位大臣一起建议废除这个口号。将徽宗称为太上皇,钦宗称为天眷,只把他当做高宗的亲戚而非皇帝,还是尊宋高宗赵构为正统。绍兴七年,岳飞上了一道名为《乞出帅札子》的奏折,明确写道: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岳飞《乞出帅札子》

中国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评价说:

“以为岳飞因主张迎还钦宗而遭赵构毒手之说,是完全昧于史实者的一种无稽之谈!”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岳飞情商比想象当中的要高,这种关系到皇帝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是能够妥善做好处置。所以说岳飞情商低的言论是一种荒谬之谈,毫无事实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岳飞本身情商较高绝不是不懂是非之人。岳飞惨遭毒手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北方,一心想要北伐收复故土,却得不到朝廷统治阶级的支持和认可,最后才惹祸上身,遭人陷害。

岳飞自己也知道朝廷保守的态度,就连他手下的将领也投降了保守派,最后放弃了北伐的念头。但是北伐就是岳飞心中坚持的信仰,一个宁可坚持信仰也不愿意妥协的人,在那个浑浑噩噩的南宋朝廷更显得与众不同,不愧为华夏的民族英雄。


诧寂说史


关于岳飞之死因,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有一条就是:徽钦二帝被掠,高宗赵构借机上位,岳飞呢,总是在赵构和众臣面前说:臣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试问,赵构该怎么想?把他们俩迎回来当皇帝,我这个皇帝该怎么办呢?这就相当于在职场中,总经理因故被董事会撤职了,来了个新总经理,一个职工总在新总经理面前说老总经理是被冤枉的,要给他平反接回来,那么,新总经理该怎么想呢?是不是得想个法把他给搞走?




荒村钓叟


岳飞情商不高、岳飞政治幼稚、岳飞不懂人情世故、岳飞实在太不成熟,即使很多为岳飞鸣不平的人士也都有这样的认知,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举一个例子,岳飞无论与上级平级下级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

岳飞的确提到过所谓『迎回二圣』,不过『迎回二圣』不是岳飞的发明,追根溯源,这就是宋高宗赵构本人首先提出来的,是当时非常正确非常官方的政治号召,满朝文武也都纷纷支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不引起猜忌的政治口号,反而是岳飞本人意识到这四个字有点敏感,后来改称为『迎回天眷』——徽钦二帝不是二圣而是天眷,也就是皇帝您老人家的亲眷,回归颐养天年则可,复位是一辈子不可能复位的。

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中的最年轻的一个新进将领,面对张俊、韩世忠等前辈的嫉妒醋意冷落,始终礼貌周全,努力挽回。岳飞先后给他们写过30多封信,想要缓和与他们的关系,还将战利品送给他们,虽然这些卑辞厚礼的行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报,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实质上关系还是缓和了许多,张俊后来参与陷害岳飞,主要是揣摩上意逢迎以求自保,不见得有多大的私愤——一开始,张俊甚至是想联合岳飞整治韩世忠的,只是岳飞不肯违心从命而已。

实际上,甚至是秦桧,在对付岳飞之前,本来也是想联合张俊与岳飞一起对韩世忠下手的。

岳飞的人情世故与政治博弈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并没有什么严重的技术上的缺陷,他的悲剧是一个忠诚、才干与品格与阴郁幽黑腐朽的暗箱政治格格不入所造成的悲剧,与他的情商无关。

All in all,哪有一个情商不高的人20岁参加工作,30岁就做到上市公司总裁(只是一个比方,岳飞三十建节,即成为节度使)的。


谈古论金


昆仑山Z识为:岳飞从小聪明好学,才能出众是杰出的人才,他文武双全并且卓越。只是他具有精忠报国的志向,该志向束缚了他的行为,以至有些愚忠了;再者,岳飞确实设想到秦桧能用莫须有的手段杀害他,这属于对汉奸、间谍之七不预料不足!他设想到秦桧已是金兀术收买的间谍汉奸!好人总是对坏人的坏估计不足!谁能想到秦桧会坏到不是人的程度呢!


手机用户92980177760


岳飞的死和情商低是两回事。

个人挺不太赞成从所谓的情商来看待岳飞的结局。归根结底是岳飞触犯了皇帝的权力底线,所以对皇帝赵构来说,岳飞必须死。他才能内心安定。请问!当皇帝觉得下面的臣子必须死时,所谓的情商能有什么意义。

岳飞真的没有情商吗?

岳飞作为抗金名将,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岳家军相当强悍,让金人吃了太多苦头。岳飞在军中能有那么大的威望,只靠个人武力而不会识人带人显然也是不可能的。领导力本身就是高情商的体现。



岳飞坚定不移的理想意志。

为什么千百年来,大家对于岳飞都推崇备至?因为他武功高吗?不是。因为他打怕了金人吗?有这个原因。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佩服岳飞那坚定不移的理想意志力。

难道当时的人不了解岳飞的死主谋是赵构吗?当然知道,也知道秦桧是奉命行事,但是人们不会也不敢去直接指责皇帝,所以那股怒气必须秦桧来背。


岳飞作为军人,虽然不擅长政治斗争。但并不是所谓的幼稚,起码基本的利害关系还是了解,毕竟也是处在政治圈。他的政治能力只是比不上那些老油条,但肯定远强过圈外的普通人。他不可能一点不知道自己一直打下去如果迎回了徽钦二帝,对于现任皇帝赵构意味着什么。也多少会想过自己的结局。但岳飞思想深处已经被“还我河山,精忠报国”占满了。他是个纯粹按照自己思想行动的人。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人物真的不少,而这些伟大人物几乎都是没有退路的。

所以!试问。岳飞如果是个懂得保全自己,左右逢源的高情商政治人物。岳飞还是现在的岳飞吗!还会如此一直让人敬佩直到现在吗!

一个人能坚守自己的思想意志到这种程度,无论外界环境多么复杂也动摇不了自己的原则坚持。这才是岳飞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最让后世推崇的核心原因。


就好像孙中山先生一样,我们佩服他哪一点?对,就是和岳飞那样,坚定不移的理想以及超强的意志力。大半生为了推翻清政府而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生命随时被威胁着。但从未退缩,依然如初的进行着在别人看来异想天开的美梦,因此被人嘲笑称吹牛的“孙大炮”。可是这些恶劣环境和嘲笑对孙中山来说毫无影响。虽然最后的国家没有他设想的那么民主完美,但光这个精神和坚持就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所以我们要对岳飞感到敬畏。他的精神境界是纯粹的。如果用情商高低来评价他,说真的,太显得小儿科了。


集论社


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基本上都会有忠臣、贤臣、廉臣冤死的现象。商鞅,白起,李牧,岳飞等等,这些人的死,并不能归咎于某一个方面的原因,他是综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国家方略,帝王意愿,奸臣当道等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拿岳飞来说,如果他情商不高,又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收服手下那么多的将军呢?我认为,岳飞的死归根结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外的:他触碰了大老板也就是皇帝赵构的核心利益。赵构想什么呢,想当皇帝,如果岳飞的愿望真实现了,那一下子多出来两个皇帝怎么办呢,谁干谁不干啊,俩人一个哥一个爹,怎么都轮不到他呀,所以他不干。此外,赵构肯定想,岳飞是能臣武将,他一心一意要迎回被俘二帝,到时候他还会支持自己吗?这个他心里也是画问号的。而且,现在金朝也答应议和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的皇位也就是核心利益也保住了,其他呢还扯什么呢,无非就是地盘小点嘛,但最富的地方还是归他管啊,老百姓过的好不好,能不能吃饱啥的没关系,他赵构有地位有钱有饭,锦衣玉食就好了呀,这是在外原因。内外的:我们看岳飞背上的字就知道了“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很有内涵,他不是精忠报“皇帝”,而是“国”,这是岳飞心底最终的价值坚守,国家是第一位的,至于赵构当皇帝还是别人当皇帝,那都是第二位的。按说报国就等于报皇帝,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但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只能在和平时期才能得到兼顾,一旦到了岳飞那种情况,他肯定认为国家要大于皇帝的,而岳飞与赵构的矛盾也就变的不可调和,只要他坚守心中的价值底线,必然会触碰赵构的核心利益,赵构必然得弄他。说到底这就是两个人的利益之争,一个代表自己的利益,另一个代表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而受儒家熏陶的岳飞,必定会坚守“忠”字之道,就像曾国藩一样,有能力推翻清朝,但内心的坚守不会让他这么做,最终才导致岳飞被杀的悲剧发生。







骑了个大怪呀


岳飞字鹏举,南宋名将,岳飞自幼学武,后从军报国。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东京汴梁,俘虏二帝。康王赵构南逃,在杭州登基,史称南宋。

由于国破家亡,二帝又被俘虏,所以南宋朝廷的愿景就是收复失地,迎回二帝。主战派此时占据上风。可随着时间的消磨,赵构习惯了偏安一隅。开始倾向主和派,岳飞此时带领岳家军在不断向北推进,大有直捣黄龙之势。



这时,赵构害怕了,因为金国的军事实力在宋之上,宋没实力灭金,可金有实力灭宋。所以赵构想见好就收,和金和谈,做个偏安之君。而金此时又使出离间计。赵构又想如果二帝真被接回,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他哥哥,怎么也不会到他做皇帝。所以,赵构不惜下十二道金牌招岳飞回朝,岳飞无奈,只能从命。

岳飞回朝后,被罢了兵权,但仍要北伐,这触碰到了赵构的底线,也碰了主和派的利益,所以,赵构起了杀心。岳飞必死。

总的来说,谁都没错,都是时代造就的,都是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


中华印记


读野史,韩世忠拿刀找秦桧。秦桧说:你觉得仅凭我一人之力,扳的倒岳王爷吗?韩世忠想了想就走了。岳飞死就死在情商低上了。1抗金口号:直捣黄龙,迎二圣回朝。以前的皇帝回来后当今皇帝咋办?明显没有揣摩皇帝心思,这就是为啥朝廷割地赔款求义和。2悍山易,悍岳家军难。军队都变成岳家军了,难保皇帝多疑。主意是皇帝出的,背锅的却是秦桧。岳飞像前跪千年的也是秦桧夫妇。要我说一个忠臣被另一个忠臣害了,一个忠国一个忠君


羽落尘290


方圆论坛在线

岳飞死于情商低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关于岳飞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深情厚爱这就不需要多说了。而且在南宋诸多爱国将领之中岳飞也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岳飞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情商太低。而且和皇帝的意见总是相左。要知道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的权力和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总和皇帝对着干的岳飞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宋高宗赵构曾在岳飞被处死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赵构知道岳飞罪不致死。但又不得不处死岳飞。岳飞之死离不开两个原因。第一,功高震主。第二,岳飞总和赵构对着干。这两条罪名任何一条都足以致命。但岳飞却两条都犯了。这也难怪赵构会处死岳飞。

首先我们说说赵构和岳飞分歧最大的地方。那就是关于是否和谈。赵构为什么会从一个力主作战对抗金国的君王变成一个想要和金国和谈的君王呢?就是因为南宋已经支撑不起战争了。继续和金国对抗下去只会使南宋灭亡。因为连年征战民间起义暴动始终不曾停止。所以赵构想要和金国和谈。事实上当时除了岳飞等少数主战将领之外,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没有忍想在打仗了。而岳飞却偏偏还要坚持主战。这就使赵构对岳飞非常的不满。

而岳飞除了主战之外还犯了一个大忌。在岳飞的北伐策略当中还包含了营救宋徽宗和宋钦宗。但岳飞忘了是赵构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而且假如真把宋徽宗和宋钦宗救回来了。你让赵构该怎么办!要知道就是因为徽宗和钦宗被劫持北宋灭亡。赵构才建立了南宋。如果徽宗和钦宗回来势必会威胁到赵构的统治。这是让赵构最接受不了的。而岳飞要迎回二帝的举动,在赵构看来无疑是对他的背叛。所以赵构想要杀掉岳飞也完全说的过去。


最重要的是,在整个国家已经一致决定要和谈之际。岳飞竟然抗命不尊。要知道当时宋朝绝大部分军队都掌握在岳飞手中。岳飞抗命不尊想干什么?明白的人知道这是岳飞不满和谈。但这让赵构怎么能放心。万一岳飞要是造反怎么办。所以才会有朝廷连下十二道命令召回岳飞的事情。最后一代英雄岳飞也为他的低情商而买单了。被处死在风波亭中。杀死岳飞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