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奮戰“滿月”他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從1月25日出徵到今天,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七位援武漢醫療隊員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了一個月,一個月裡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有著怎樣的收穫?

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奮戰“滿月”他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南醫大二附院的七位馳援武漢隊員。南醫大二附院供圖。


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奮戰“滿月”他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七位隊員。南醫大二附院供圖。

孫立群:工作日誌記了滿滿13頁

作為江蘇醫療隊駐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隊的隊長,記者聯繫上孫立群時,她剛剛給一位病人更換完氣管套管。

說起馳援武漢一個月最大的感受,她笑稱“從馬不停蹄到全部理順大家按部就班工作,的確是個磨鍊人的過程”。在武漢的這些天,孫立群每天再忙再晚都會記錄當天的工作日誌,雖是提綱挈領的記錄,但她也已經整整記了13頁,“與後勤院長聯繫物資問題,與業務院長聯繫急救物品,與院感負責人聯繫護理人員培訓,與設備科聯繫瞭解呼吸機捐助情況,到31區查看隔斷安裝情況,繼續溝通重症監護的整改問題,晚例會後討論隔斷裝好後流程問題……”這是2月5日,她工作日誌中的一部分。

“我們不能只當勇士,還要當謀士。” 孫立群想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授人以漁提高整個救治系統的運行效率。基於這樣的考慮,她在救治病人的同時,建設感控示範病房,並逐步推廣到各個病區,為實現“零感染” 提供堅實基礎。最近,針對新冠肺炎的抗疫戰鬥中,一線醫護人員處在多重危機中心,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她又在考慮如何幫助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心理防護。

秦湧: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康復出院

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奮戰“滿月”他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秦湧和病人在交談。南醫大二附院供圖。

秦湧是南醫大二附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他說,自己剛到武漢時,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雖然知道武漢疫情嚴重,卻並不知道到底嚴重到何種程度”。

但一旦正式投入救治工作,這種忐忑便慢慢消失了。秦湧所在的病區60張床,剛到武漢時,全部滿床,而其所在的呼吸五科臨時由心血管科改造而成,沒有嚴格的“三區二通道”,醫務人員由內分泌科抽調組成,對“新冠肺炎”相對陌生,治療上特別需要專科醫生的幫助。

“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就和醫療組長、感控人員一起幫助建立了標準的‘三區二通道’,達到了隔離病房的要求。查房時堅持做到每個病人必查,每張CT片必閱,很快就掌握了每個病人的病情,並按輕、中、重進行歸類,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重病人,儘量採用呼吸機治療,防止他們進一步發展成危重症而失去治療的機會。”

與此同時,秦湧和隊員教會當地醫護人員掌握根據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療措施,讓更多的患者多一份治癒的希望。加上近期增加的中醫中藥治療,很多病人康復的很快。

秦湧說,到目前為止,這個病區已經出院了80多個病人,很多重症病人也轉危為安,“看著這些病人出院時開心的笑容,我的心裡比蜜還甜。我將一直堅持下去,直至看到我的最後一個病人康復出院!”

高燕:一個月,看遍人性至美至善

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奮戰“滿月”他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高燕在忙碌著。南醫大二附院供圖。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你們沒有看過這些護士的眼睛!”這是一位患者出院時說的話,這兩天在網絡上感動了無數的人。高燕說,這是她工作多年來聽到的最為動聽的評價!

在武漢的一個月,高燕收穫最多的是“感動”。“只是為他喂一口水,只是給她喂一頓飯,只是為他擦一下嘴角,只是幫他拍個背,只是幫他扶一下面罩,只是攙扶著她慢慢行走,只是給她一個微笑,只是緊握她的手道聲加油……”高燕說,“我們只是做了一名護士該做的事,但在這裡,在患者的心裡卻烙印成最溫暖最美好的記憶!”

高燕說,面對新冠肺炎,所有人勠力同心、挽手前行,朝著一個目標努力,這是一種她從未如此深刻感受過的勇敢、團結、善良、真摯與美好,而這也讓她更加堅定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初心,更加堅定“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

陶連珊:最大的收穫是快樂!

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奮戰“滿月”他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從緊張,惶恐到現在的坦然,從工作中的不熟悉到現在的熟練,病房環境一天天變好了,要說一個月最大的收穫?那就是快樂”。

陶連珊說,她所在的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病人一天天減少,“每當看到一個個病人健康出院,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病人一次次對我們表達的真誠的感謝,讓我們由衷開心,許多病人說,是你們的大愛,讓武漢這座城市更美好!”

“這些話讓我們感動,實際上我們只是盡了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應盡的職責,我們相信,疫情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被控制,讓我們一起脫下口罩,盡情擁抱美好的春天。”

通訊員 陳豔萍

南報融媒體記者 蔣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