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修承德避暑山庄?

岳祥聘


传统上中国人就没有海边渡假的习惯,海滩洋房也是西洋人进入中国后带进来的,北方人并不习惯海边生活,再看一下卫星地图,以北京为中心看它的西北、正北及东北,要避暑肯定去北京的北面吧!先看一下西北方向有北太行山及其余脉整个包围了北京的西面和北面,穿过北太行山就是内蒙古草原的南部,那里是一片丘陵沙地土质很差,植物生长极其困难,由于西面再没有大的山脉阻挡所以风沙非常大,再看东北方向热河承德这片区域有山川河流草原广阔,山并不太大河流较多且分布合理,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生活养兵都没有问题,由此清代皇帝的避暑之地的选择是非此莫属了!


CD深海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2个颐和园,8个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康熙皇帝开建避暑山庄,不仅是供皇家休憩度假的园林,更重要的是从政治、民族和外交、军事上考虑。

一是作为政治上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离北京远近适中,公文朝发夕至,地理位置十分合适。同时山川优美,气候宜人,在北京之外,选择一个地方处理政务,这里是避暑的极好胜地。

避暑山庄地处蒙古部落和内地的交错地带。长期以来,蒙古部落动荡不定,不仅威胁南部长城地区的安全,还对西北广袤的地区影响很大,康熙平叛噶尔丹、大小卓木等战争,显示西北部对政权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这里,地处蒙古诸部落之中,当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时,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尼尔乘机在东蒙辽西一带发动叛乱,沙俄也不断威胁,康熙皇帝必须要增强对蒙古等地的边防管理。康熙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皇帝来54次,嘉庆皇帝来19次,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另外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避暑山庄。

二是民族宗教上的蒙藏事务管理。

建立避暑山庄,可以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就可以与清廷在较方便的承德沟通交谊。西藏和蒙古上层和贵族都信奉喇嘛教。康熙皇帝等还为他们建立外八庙等藏传佛教宗教场所,也是从宗教上和政治上的需要。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通过宗教,怀柔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上层和贵族,对治理西北地区意义重大。

三是军事上的边防巩固与皇家习武。

在平定三藩等一系列叛乱的战争中,康熙有感八旗兵的没落,决定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八旗贵族之弟。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亲自率领八旗军北上选址。经反复筛选,最后在距北京350公里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用于训练八旗军队,并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围打猎。木兰围场建立的数十年,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举行大规模的秋猕大典。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带戴鹿头,在树林里口学鹿啼叫,引诱异性 ,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汉语,意思是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 狩猎。“木兰秋狝”中的“狝”就是行猎的意思。通过打猎,来培养八旗子弟的尚武精神。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和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其中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是最大的一座,是康熙皇帝亲自择址相地而建的。  

通过打猎,又可联络北方各少数民族,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

四、环境上躲避瘟疫的需要

康熙皇帝在承德建行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明末清初,天花等瘟疫时常发作。满族皇室对天花免疫力低,容易感染天花。顺治皇帝所生的8个阿哥6个格格,其中4个阿哥早亡,格格更是只幸存了1个。顺治皇帝也是因感染天花,最后病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35个皇子25个公主,其中15个皇子13个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则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满族皇室的灾难。康熙皇帝当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宫外,躲避天花。直到他2岁后染上天花,并挺过这生死劫难后,才搬回宫内。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建行宫,也有躲避天花的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地方是康熙夏天用来避暑闲暇的胜境,殊不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建造次行宫真正的秘密竟然和他体内流淌的血液有割舍不开的渊源。

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占地面积8千余亩

从历史的真实和严谨性来说,康熙仅仅是把避暑山庄开始建造,后续雍正和乾隆为了完成先帝爷(康熙帝)的遗愿,最终竣工耗时90余年。

有人对康熙把避暑山庄建在承德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康熙不把自己的避暑山庄建造在北京附近呢?

这样一来方面自己去消遣避暑,二来不耽误朝政。

下面我们先来释疑这一点:

避暑山庄全貌

此行宫取名避暑山庄,顾名思义,和此处的地貌地势密不可分,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枝繁叶茂,行宫的打造设计完美的结合了山貌,保持了山河树的原貌,真可谓美不胜收。

首先康熙本为满族,骨子里更善习性北方天寒地冻的寒冷气候,建造此行宫确有避暑之意,但避暑仅仅是其中最表层的意愿,其实此行宫在建造过程中也用于政治和军事的办理和衔接。

亦有重视和监视蒙古之意,又有和北京遥相呼应之阵。

避暑山庄的虎狼地势,迫使康熙不得不在此处建造一个对外称避暑山庄的行宫,更多的为了方便远在边疆的“子民”不必长途跋涉进宫朝拜康熙,而且康熙每年或者每几年会来此处与蒙古等地试着会面,交流民俗风情,了解军民稳定性。

据说从建造开始康熙来过此处约50次上下。

避暑山庄的地理位置从军事格局来分析,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河北省简易规划图

综合以上分析,避暑山庄工程框架由康熙启动,后由雍正和乾隆竣工,此处的避暑作用和怡人的风景毋庸置疑,符合满族人的习性确实是个避暑的绝佳之地,

但是最主要的是还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硬性需求,所以此宫殿建造在此处可以说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约九十年,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全部建成。至于康熙为什么要修建承德避避暑山庄,我认为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用以清代皇帝休闲、避暑之用

我们看,现在的一些有钱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各个地方买房子,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地方居住,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比如,东北就有不少人在海南购房,冬季到海南过冬。所以,皇帝也不满足整天呆在紫禁城里,修建避暑山庄,做为休闲避暑之地,也很正常。

康熙皇帝在北巡和参加“木兰秋狝”时,在喀喇河屯(今栾河镇)修建了行宫,康熙比较喜欢这里,经常住在行宫。他认为这里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他每次住在这里,连食欲都倍增。有一次,康熙走访附近的老农,得知有一个蒙古牧场,附近既无人家,也无坟场,草木茂盛。而且泉水质好,喝了很少生病。于是康熙亲自骑马前往老农说的地方考察。发现果然是一个好地方,此处森林茂密、气温凉爽,小河弯弯、景物诱人,而且还少有蚊虫。看着对面的棒锤山,康熙被此处景色迷住了。于是,康熙亲自设计避暑山庄的园林工程,决定取其自然景色,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主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将湖泊挖深,修建了湖中长堤,并命名为芝径堤。经过五年的修建,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山庄基本建成。到乾隆时期,又对其进行了扩建,山庄的面积达到了560万平方米,在山庄周围用石砌了宫墙,长约十余公里。

山庄建成后,康熙及后来的几位皇帝,一年之中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处理朝政事务。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为承德州,承德的名字也是由此开始的,乾隆四十三年又升为承德府。

二、皇帝北巡和木兰秋狝时的行宫

为了加强与北方少数民族联系,巩固北部边防,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康熙每年都要从北京出发,由古北路或喜峰口,巡视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年年如此,终康熙在世没有停止过。在康熙皇帝北巡时,发现了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最关键离京城又不远,只有230公里,并且在北京与东北清王朝发祥地之间,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设行宫。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成了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在平定“三藩”过程中,康熙皇帝发现八旗士兵战斗力大不如昔,为了避免八旗子弟骄逸自安,康熙认为通过木兰围猎,可以增强八旗士兵的体质和素养。他亲自划定“木兰围场”的界地,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大约二十天的木兰秋狝,用这种方式训练提高士兵攀登、骑射、搏斗的水平,这也是他训练军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康熙说:“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每年还由蒙古王公轮班同往围场守猎,以行猎习武,举行赛马、骑射、摔跤活动和大型宴会,并对蒙古王公进行赏赐,以密切清廷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同时,也起到监督作用,从而稳定清朝统治。

避暑山庄同时也成为了清朝皇帝接见外国使臣,和接受其他少数民族朝觐的重要场所。在乾隆时期,来自各地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苗族和台湾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场,先后来到避暑山庄朝觐清朝皇帝。朝鲜、南掌、安南、缅甸等国的使节和国王也来到避暑山庄,英国也派出使臣到山庄拜见乾隆皇帝,请求通商贸易。可见,承德避暑山庄,俨然成了清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承德避暑山庄,充分利用山谷盆地多变的自然景色,有康熙和乾隆命名的七十二景。有连绵的山峦,也有幽静的峡谷;有著名的南山积雪,还有棒锤、罗汉峰耸立在远处,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卷。这座中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宛,也成为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剑南闲聊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的夏宫,由康熙皇帝下旨修建。这座宫殿位于距离北京市200公里的承德市武烈河西岸一带的狭长谷地上。避暑山庄历时87年修建完成,从康熙四十二年一直到乾隆五十五年,占地面积达到564万平方米,堪称古典皇家园林之最。而避暑山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分为宫殿区,苑景区两个部分。

清朝的建筑多以金碧辉煌,奢华大气为主,但是避暑山庄算是其中的异类。因为避暑山庄没有故宫,颐和园那种标志性的红墙黄瓦,而是以灰瓦罩顶为主。避暑山庄之所以与当时大部分宫殿建筑风格不同,与康熙皇帝是分不开的。

纵观历史,康熙皇帝算得上是排名靠前的明君了。不仅仅学识渊博,而且文武双全,有远见卓识。16岁除鳌拜亲政,在位期间平三藩,打台湾,平定噶尔丹。康熙皇帝持国有道,深知节俭的重要性,也总是会以“勤俭可以兴邦,奢侈可以亡国”来告诫自己。在避暑山庄修建的时候,康熙就下令营造司要就地取材。

避暑山庄中最能够体现康熙皇帝节俭观念的就属楠木殿了。这座楠木殿顾名思义是由纯楠木构成,包括天花板和门窗都是由楠木雕刻而成,顶部铺盖灰瓦。楠木殿只是俗称,指的就是避暑山庄正殿“淡泊敬诚殿”。诸葛亮有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深得康熙认同,所以就以淡泊敬诚为宫殿命名。

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康熙皇帝为什么修建避暑山庄,而且一座皇家园林修得如此朴素,而且与避暑山庄同时修建的,位于行宫东面、北面的外八庙却如此金碧辉煌?

其实康熙修建避暑山庄,并且汉、蒙、藏所属宫殿个个恢弘壮丽,高大巍峨,装修的规格都超过了皇宫。原因就在于,康熙皇帝为了彰显重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希望宗教能够成为维系各民族关系的纽带,减少战乱。这就是为什么康熙修建避暑山庄,并且自己的行宫要比其他宫殿朴素的原因。


环宇影视片段


康熙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呢?

1、最大的理由就是符合避暑这二个字。因为承德地处山区,在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上,年平均气温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4摄氏度,因而承德夏季凉爽,气候宜人。比起夏季烈日炎炎的北京,承德的气温更适合居住。更有康熙亲笔题写的“避暑山庄”为证,说明避暑的重要性。

2、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刚刚建国不久,为了保持满人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康熙皇帝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官兵。就在今天的丰宁坝上和围场坝上建立了木兰围场。用来训练八旗子弟。而承德正好处在北京到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上。

3、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还有一个和气候相关的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当时天花瘟疫的流行,那时对瘟疫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八旗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修建避暑山庄,也是多一处躲避天花的场所。

4、承德风景秀丽,有山川、河流,有平原、丘陵,更有奇石立于山顶之上,如磬锤峰,双塔山等等,堪称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放眼所能看到的都能成为绝妙的景观。

5、承德地处蒙古、东北、北京三地交界处。距离北京不是很近,如有重要的奏折,能够一天时间就从北京传到承德。所以在这个地方处理国家大事与在北京的紫禁城宫中几乎一样。既能够保证休闲避暑,又不会耽误处理国家大事。











手机摄影师帅哥


承德古称热河,因其境内一条周围布满温泉的泉眼,冬季不结冰的河流而得名,在清朝雍正年间,以承天之德的用意,改名承德。

公元1703年,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在热河上迎,武烈河西岸的狭长谷地上,一座规模庞大的皇家宫苑开始动工兴建,时称热河行宫。

在这座行宫始建后的第八年,康熙皇帝亲自将其命名为避暑山庄,这座皇家园林的修建,历经了康熙 雍正 乾隆 三朝皇帝,历时八十九年,其规模是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的。

避暑山庄的面积相当于八个北海公园,或者两个颐和园,比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还要大出三千亩,已经掌有无上权威,成为紫禁城主人的康熙皇帝,为什么决定在北京二百多公里的这个荒凉的小村落,修建一座如此规模的皇家园林,难道他到这里来,仅仅是为了避暑吗?

其实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与康熙皇帝年幼时的一场疾病有关。在当时,天花是一种非常可怕,流行性非常强的病,可是像蒙古也好,像西藏也好,他们那个地区,没有这个病的流行,这个病主要是在汉地流行。 在清代,得了天花的人,是九死一生,就连皇室也不能幸免,据清代皇室家谱《玉牒》记载,顺治皇帝的八个皇子中竟然有四个因染上天花而夭折,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后,他的皇三子八岁的玄烨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的即位,竟也源自于顺治皇帝对天花的恐惧,病中的顺治,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时曾经犹豫不决,而当时在宫中服务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最终让他做出了抉择,因为在康熙两岁时已经出过痘症,对天花有了终身免疫,结果这位皇子因祸得福,成为大清江山的又一位继任者。

这位皇帝在年幼时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掌下逃生,脸上却留下了许多麻点,这也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选择一处没有天花病毒的场所,来安心休养和处理政务,或许正是修建避暑山庄的最初原因。 其二是因为清朝的建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它实际上是和蒙古的一个联合统治,他这个联合的特点就是满蒙联合统治,蒙古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盟友,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盟友,他必须要控制住蒙古,这个控制就包括两手,一手就是拉拢让他们觉得和自己是在一条心,另外一种就是在军事上要严格的控制他们。 然而由于天花疫病泛滥,清朝政府与蒙古王公之间的往来几乎中断,据《清世祖实录》记载由于恐惧传染天花,顺治皇帝整整六年没有接见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来觐见的蒙古王公,京城内时常爆发的天花疫情,也让这些蒙古王公们谈虎色变。

他们以进塞为惧,本来是好事,仰见天颜,结果呢出天花死在北京,皇帝也非常怜悯他说这样好吗,你不要到北京来了,找个凉爽地方我来接见你们,皇帝就选中了承德。


石家庄新闻网


康熙修建的避暑山庄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承德避暑山庄,又叫做热河行宫。是康熙皇帝于公元1703年下令建造的,又经历雍正、乾隆两朝的扩建和改造方才建成。这座庞大的皇家庄园依山傍水,风水极佳,总共占地8000多亩,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面积。庄内景观数不胜数,比较有名的是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七十二景,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圣地,地理环境优越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内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之处,属于中国典型的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一年当中七月最热,但平均气温只有24度左右,非常凉爽,与北京的盛夏伏天相比,这里无疑就是一处避暑天堂。其次,承德所属地区在康熙年间是一片游猎牧场,地广人稀,湖泊、平原、丘陵交相掩映,在这里建造行宫不会大规模侵占百姓的民田民居,而且地势开阔,也便于建造大型皇家园林。

地处咽喉,交通便利

承德位于蒙古、北京、辽东交界处,距离北京和关外龙兴之地都不远。古时候,天子离京是比较危险的,可能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搞不好可能连皇位都丢了。但承德距离北京不远,朝廷的一举一动还有各位大臣的奏章条陈可以在一天之内送到皇帝手里,在这里处理国家政务几乎不收影响,也相对安全。

政治意义浓厚

蒙古各部族向来都是清廷的心腹大患,在这里方便监视草原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什么异变,清廷可以第一时间有所准备。其次,每当蒙古使者前来朝见,也基本上在承德避暑山庄举办会盟,康熙皇帝会在这里进行围猎活动,一方面向蒙古各部族展示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各方势力确认康熙皇帝在蒙古的统治地位。


溯古


确切地说,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与大名鼎鼎的木兰围场有关。自从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击灭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之后,康熙便加强了对内、外蒙古诸部的控制。当时,康熙控制蒙古诸部的手段比明朝更加高明,简单来说14个字,“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屏藩”。当然,话虽然这样说,但联系、控制蒙古部落最好的办法是软硬兼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所以,康熙便设置了“木兰秋狝”这一活动。

(注:所谓“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古代秋天打猎为狝,如秋狝。称春天打猎为搜,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

(注:蒙古诸部多居住在高寒的草原,部落牧民多未出痘。往昔,多有蒙古王公前往京师参见清朝皇帝时染上天花而死者。故而,蒙古王公十分畏惧入塞。为此,清朝设立了“年班”和“围班”制度。若蒙古王公已出痘,则每年年末轮流进京觐见皇帝,是为“年班”。若蒙古王公并未出痘,则在塞外进行木兰秋狝的时候觐见皇帝,是为“围班”。)


通过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清朝不仅锻炼了八旗军骁勇善战的作战能力,还可以利用木兰秋狝向蒙古王公展示武力,告诉蒙古王公“小心伺候”,并通过接见蒙古诸部王公熟悉各部的具体状况,从而相机加强对蒙古诸部的控制。众所周知,秋天是秋高马肥的好季节,也是历来少数民族南下掠夺中原的好时候,古代中原王朝屡次兴师动众搞的“防秋”大演练即是对少数民族这一习惯的畏惧。所以,通过木兰秋狝还可以使蒙古诸部的马匹疲于奔命,减少蒙古部落搞摩擦的几率。另外,清朝控制了内蒙古水草最丰美的木兰围场还可以在帝国有需要之时,迅速组建野战骑兵奔赴战场。

同时,木兰围场地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地带,方圆面积达到了1万多平方公里。(注:历史上的木兰围场主要由现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景区组成)如果搜索木兰围场的具体位置,你会发现木兰围场位于内蒙古的中心地带,北接蒙古、南邻京师,是清朝政治中心与内蒙古、喀尔喀蒙古、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连接通道。另外,木兰围场水草极其丰美,自古以来便是草原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同时,木兰围场距离多伦所属的元上都遗址(正蓝旗草原)不足150里。当年忽必烈即是在此登上汗位,并击败其弟阿里不哥巩固了政权。对于元朝人为何选择多伦,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给出了以下的理由:

  • “盖龙飞之地,岁丙辰始建都城,龙岗蟠其阴,滦河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山中有水,水有鱼盐,百货浪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

这无疑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木兰围场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自然环境也是极其优越的。

如此,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的原因就显现出来了。上文已述,木兰秋狝是规模宏大的围猎活动,期间清军与蒙军的千军万马需要充足的物资供应。如果从内地转运则为扰民之举,故而清朝需要选定一点作为固定的物资储存地。在铁路还未兴起的古代,水运是最佳的运输方式,而承德避暑山庄的位置正好位于水运发达的滦河流域。确切的说,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滦河支流——武烈河。先说滦河,滦河入海口在山海关内,其上游深入草原的位置即是上文所说的多伦。所以,清朝必定会利用滦河源远流长的水运来运送给养。(参见《滦河水运兴衰史》)当然,之所以选则武烈河畔的承德,一则是武烈河素有“热河”之称。(注:热河名称来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温泉。温泉水流入武烈河后,武烈河下游在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下也不结冰,蒸汽蒸腾,所以被称为“热河”)二则武烈河可以作为滦河的水运管理处。(因为武烈河不上冻,滦河水运的船只可以到此驻扎过冬)所以,与其说承德避暑山庄是清帝养生的好场所,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有高大城墙保护、可以随时准备打仗的军事要塞。

此外,承德避暑山庄位于燕山山脉。又可以作为前哨阵地控制或监视中原内地与东北之间自古就存在的卢龙道、古北口道。东北方面若有情况,有利则可作为出击前哨。不利,亦可凭借背后滦河水运提供的丰厚给养和军力供应与之周旋。如此,兴建承德避暑山庄就形成了对蒙古草原与清朝龙兴之地的双重控制。如此看,清朝的这一步棋的确比明朝放弃燕山之地,并退到平原地带的修长城高明多了。


大福读史


康熙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

第一,可以供皇帝和皇室成员避暑。

满洲人世代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入关以后不太适应中原地区的气候,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更让他们无法忍受,所以要修建一座可以供皇帝和皇室成员避暑的宫苑。这座宫苑所处的地方要和东北地区的气候相似,又不能离京城太远。所以经过多次考察,决定在承德修建一座专供皇家避暑的宫苑建筑群。

第二,可以​加强对蒙古诸部的管理。

蒙古诸部虽然很早就臣服于大清王朝,但是​其中一些部落却叛服无常。修建避暑山庄之后,皇帝可以在承德就近接见蒙古诸部的首领,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的政务。

第三,可以巩固北部​边疆的防务。

离避暑山庄不远就是木兰围场,清初之时,每年的秋季皇帝都要​带领王宫大臣和八旗军队在围场内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这种常规性的准军事活动即可以避免王公贵族、八旗军队因国家承平而松懈武备,又可以向心存不轨的某些蒙古部落和更北边的俄罗斯展示强大的武装力量,进一步震慑住敌对势力,加强对北部边疆的防控。

第四,可以彰显天朝大国的强盛。

清朝皇帝多次在避暑山庄里面接见蒙古、西藏等地的民族首领或宗教领袖(如蒙古的渥巴锡、西藏的六世班禅)以及外国公使(如英国的马戛尔尼),在处理政治、民族、外交事务的同时,利用避暑山庄的恢宏气势向朝见者展示大清帝国的富有强盛,更加直观地彰显出大清帝国的天朝威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