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熟悉俄蘇文學的人,對《靜靜的頓河》這部小說都不陌生,因為它不僅是前蘇聯文學的一座高峰,就是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有著極重要的歷史地位。作者更是憑藉這部小說,於196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俄羅斯第三位獲得此榮譽的作家。

這部小說對於我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家,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例如陳忠實、路遙、莫言、餘華等等。這其中影響最深的當屬陳忠實和路遙,他們的作品裡,也都有著《靜靜的頓河》的影子。

陳忠實更是公開表示,自己的當年在寫作《白鹿原》之前,一直在反覆閱讀這部小說,所以才寫出來後來的《白鹿原》。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靜靜的頓河》作者是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他以描寫頓河哥薩克的生活和命運而聞名於世。他在蘇聯敘事文學中開創了悲劇史詩的藝術先河。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肖洛霍夫誕生在頓河岸維約申斯克鎮克魯日伊林村。不過他家卻是遷居頓河的外來戶。

肖洛霍夫曾說:“我是在勞動哥薩克的環境里長大的。勞動哥薩克後來在國內戰爭年代支持蘇維埃政權,被稱為紅色哥薩克……生活更新了,頓河更新了,它的居民——熱愛勞動、性格堅毅、個性頑強的人民,也新生了。而這種更新,生活的這一部分,都寫在我的作品裡了。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那麼到底什麼是哥薩克?

它的原意為“自由的人”、“勇敢的人”。他們是15世紀至17世紀不堪地主和沙皇的壓迫的農奴,從俄羅斯內地逃到頓河草原落戶,這些逃亡的農奴及其後代,便稱為哥薩克。

哥薩克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勞動者,集莊稼人和軍人於一身。他們一生都是農民,同時又是職業軍人。

肖洛霍夫從童年起就受到頓河人民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薰陶。他喜歡頓河的景色,熟悉哥薩克的生活,他的日常生活也與本地的哥薩克並無二致。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葛利高裡

一、《靜靜的頓河》簡介

在頓河沿岸,有一位名叫葛利高裡·麥列霍夫的年輕人愛上了鄰居阿斯塔霍夫的妻子阿克西妮婭,他倆的狂熱之戀很快地傳遍整個部落。葛利高裡的父親為了遏止這種行為,便替他娶了一位富農女兒娜塔莉亞為妻,而賢淑的娜塔莉亞,也受到全家人的喜愛。

但是,葛利高裡不喜歡性格冷淡的妻子,所以他便不顧一切帶阿克西妮婭私奔。他暫時在李斯特尼斯基將軍的府裡工作。娜塔莉亞在失望之餘企圖自殺,但未成功。

不久,葛利高裡被徵召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他在前線出生入死時,在後方的阿克西妮婭卻在少主人的誘惑下,開始與他陷入纏綿的熱戀之中。受傷返鄉、得知此事的葛利高裡,在憤怒之餘便回到頓河岸的父親家裡。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娜塔莉亞

又重回戰場時,娜塔莉亞已生下一對孿生姊妹。後來,俄國發生大革命,哥薩克們都離開部隊,回到自己的家鄉,只有葛利高裡卻加入紅軍,與白軍作戰,但又再度受傷返回鄉下。內戰風暴逐漸逼近頓河沿岸,哥薩克認為紅軍和革命動搖了自己的利益,於是在白匪的蠱惑下反叛,葛利高里加入叛軍。戰後,他在村莊裡與阿克西妮婭重逢,兩人也再度在一起。此時已懷身孕的娜塔莉亞,得知丈夫的心又回到阿克西妮婭身上時,企圖墮胎,卻失敗而死亡。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阿克西妮婭中彈死去

後來,紅軍的勢力控制了整條頓河,身為叛軍的葛利高裡只好帶著阿克西妮婭,混在逃難的人群裡逃亡。在逃亡的路上,阿克西妮婭被子彈擊中,失去生命。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葛利高裡的兒子米夏洛

最後,身心疲憊的葛利高裡回到頓河岸的家。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他唯一擁有的只有年幼的兒子米夏洛。

二、《靜靜的頓河》人物分析

1、葛利高裡

葛利高裡是“一個搖擺不定的人物”。他身上具有哥薩克勞動者的一切美好品質,如善良、勤勞、純樸、剛烈等,同時也帶著哥薩克世代相傳的種種偏見。他的搖擺不定不僅體現在情感上,更體現在對戰爭的態度上。而且性格上也體現出很多矛盾的因素,如勤勞與愚昧、勇敢與粗野、善良與殘暴、正義與偏見、理智與瘋狂、自尊與虛榮等等,這些元素交叉融合,他不是一個純粹的好人,也不是一個壞人,這反而讓他整個人顯得更加真實具體。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娜塔莉亞劇照

2、娜塔莉亞

娜塔莉亞在《靜靜的頓河》中是一個“正統”形象,這一點在她剛剛出場的時候就表現了出來。在哥薩克大戶坷爾叔諾夫家長大的娜塔莉亞,從小受著哥薩克精神和道德的影響,是一個節守婦道、善良、質樸的姑娘。

她對葛利高裡一見鍾情。所以她不在乎葛利高裡的名聲不好,她一心想要嫁給她愛的人,最後她的父親妥協了,答應了他們的婚事,娜塔麗亞的悲劇也由此開始。

葛利高裡並不愛她,所以她只能整日含辛茹苦,任勞任怨,竭盡全力來維持這個形式上的家庭,她的整個一生都在爭取葛利高裡的愛情,最後卻在痛苦和絕望之中死去。

同時娜塔麗亞對葛利高裡的愛又是博大的,雖然這份愛帶給她的只有苦難。但最後在即將離開人世時,她仍然囑咐兒子,讓兒子代自己親吻一下自己苦戀終生的丈夫。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阿克西妮婭

3、阿克西妮婭

在這部小說裡,阿克西妮亞是作為一個“叛逆形象”出現的。阿克西妮亞的一生是受盡男性壓迫的一生,在少女時期就遭到了自己生父的強姦,結婚的第二天,阿克西妮亞就面對著沉重的現實 :一是丈夫的毒打,二是婆婆移交的繁重家務。面對肉體上的折磨蹂躪和繁重的勞動,精神上的空虛和丈夫的不忠。她開始了反抗,她的反抗就是接受葛利高裡的示愛。

阿克西妮亞是一個敢做敢當的哥薩克女人,在她身上有一種忍受一切苦難的韌勁。雖然她的前半生痛苦不堪,但最後她卻成了葛利高裡的終生所愛。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三、《靜靜的頓河》特點

1、用人與人的衝突體現階級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震撼了頓河大地,也影響著哥薩克的各個階層乃至家的關係。所以頓河地區的階級鬥爭,不僅體現為貧農和富農、紅軍和白軍的鬥爭,而且深入到每個階層、每個家庭內部。

這部小說著力於描寫社會衝突的尖銳和嚴酷性,他對國內戰爭的描寫、觀察角度和表現方式與其他作家有所不同。綏拉菲莫維奇的《鐵流》、富爾曼諾夫的《恰巴耶夫》、法捷耶夫的《毀滅》等作品所描寫的國內戰爭,場面較大,規模宏偉,表現一群人對一群人、一個階層對一個階層的鬥爭。階級、集團之間的鬥爭佔據主位,個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隱在集團和階級鬥爭的後面。

肖洛霍夫則不然,他把巨大的階級鬥爭場面濃縮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通過家庭矛盾,通過父子、夫妻、兄弟之間的對立和衝突表現出來,這更加鮮明和突出地反映出時代變革的急遽和嚴酷。

《靜靜的頓河》:創造新的農民形象,開創了蘇聯文學悲劇史詩先河

2、成功地塑造了新的農民形象

俄羅斯文學曾經塑造了許多成功的農民形象,但是大多數只是把他們作為配角出現。但是肖洛霍夫是第一個真正把農民推上歷史舞臺的中心的作家。他在《靜靜的頓河》裡詳細描寫了哥薩克的農民,他讓他們站在最醒目的地方,讓大家清晰地看見他們的形象,感受戰爭對他們的影響,也看到他們為戰爭做出的選擇和改變。

而且這些農民不再是歷史的感受者,他們反而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積極探索、思考,不管是主人公葛利高裡,還是柯曬沃依、潘苔萊·普羅珂菲耶維奇等。這些普普通通的農民,無論他們是順著歷史潮流而動,還是逆歷史風向而行,他們都是積極的行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