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醉墨客


“菩提”為根本智慧、究竟的智慧,在這種境界裡,所有一切都是無二無別的,似有還無,若來若去,說有不對,說沒有也不對,確定下來有沒有更不對,一落言詮便是錯。

當時神秀大師在惠能大師前面寫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一偈,惠能大師看後在後面跟著寫了題目中的那一偈。

其實說起來神秀大師寫的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走的是“漸修”的路線。你看,身體就像是菩提樹,我們的心就像明鏡臺,當這兩者上面沾了灰塵之後要怎麼樣呢?當然要時常打掃、拂拭乾淨它才對,不要讓它染上塵埃,特別是心,發現心上有了邪念惡念要當即把它打掃乾淨。有問題嗎?沒有問題。

只不過相對於惠能大師後面寫的這一偈,在闡明根本智慧的本意與度脫眾生煩惱上,還是差了一截了。在菩提智慧的實相里看,有沒有什麼所謂“煩惱”?沒有。那裡面空空的嘛,什麼也沒有,你生起了也是妄念,是虛妄不實的,那何必在意它?事實上,在菩提的智慧裡,即使真有煩惱生起,馬上也自動被菩提智給照破了,因為它虛妄不實!

所以說道這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惠能大師所言的法子要更根本,從根上解決問題,而神秀大師所說的則是煩惱來一個消一個,來一個消一個,雖然久而久之也能達到定境,但終究要繁瑣、不如惠能大師的簡潔明快一些。

還要補充一句,雖然在兩人寫各自偈語的時候,那時候都很年輕,頓漸兩路是截然分途的,但在惠能大師年邁要示寂的時候,大師親口說過這麼一句:“實無頓漸,無所謂頓與漸。”

至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實無頓漸,無所謂頓漸”,留給讀者君慢慢去參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