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转笔法和摆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夕阳碎影


绞转作为一种单独技法动作的提出,是相对于平动、摆动、侧动而言的。很多初学者对其不太了解,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绞转笔法是什么

绞转是指笔锋入纸后,笔毫打破原来平顺的状态,看似散开,实际上笔毫之间更紧密地咬合在一起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形式。

笔毫的四种动作中,绞转是最为复杂也最难掌握的一种。


二、绞转笔法的特点及使用

1、绞转的运动过程和太极拳中讲求的缠丝劲极为相似,运动的形象如螺旋,运动的路线必须具有一定弧度,如此,笔力才能杀入纸中,同时线质又显得厚重苍茫。

2、绞转笔法可以使每一个点画都节节贯穿,同时,使显于外的张力形成一种鼓荡的效果,内力弥满,使笔势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所谓“鼓荡”,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张力,相比之下,平动或摆动所出现的视觉效果则势单力薄,这 是书家重视绞转笔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在运用绞转笔法的过程中, 要求主体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而非紧张,贯注始终,节节发力,不像提按, 更多关注的是线形的两端。

所以,绞转表面上看是形的连贯,实质上是精神的贯通,和气机的连绵不断。

4、点画的连续性,意味着笔锋运动轨迹弯折的增加,而绞转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频繁的弯折。同时,频繁的弯折又促使绞转获得充分地发展。

5、从根本上说,绞转笔法就是一种合力,实现了更加强劲的“万毫齐力”,就像拔河比赛用的麻绳一样,拧得越紧,则绳子的韧性越大。绞转笔法下写出的点画质量与此同理。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绞转笔法的使用并不是一味地将笔毫绞在一起,如果这样,还算不上 真正懂得该笔法。

正确的使用应该能够做到随绞随散,随散随绞,这样才可谈 得上善用笔。能绞不能散,只能令气机混乱,神志不清。如果是为了绞而绞,势必走向问题的反面。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大家好,我是景堂书法。

绞转与摆动笔法的问题,我觉得挺有探讨的意义。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希望能抛砖引玉,请各位朋友都来聊聊,以能够更好,更深入的理解学习。

首先,我认为对于邱振中老师关于笔锋的平动、提按和绞转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而题主所说摆动与绞转,恰恰也就是笔锋的这几种运动方式,但摆动与绞转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简言之,前者是平动与提按的结合,后者是指笔锋的转动和绞裹。我用一张图来展示下——


上面的是摆动痕迹,下面的为绞转痕迹。

这样比较一下,我觉得二者的区别,便很清楚了。摆动是毛笔在书写位置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因为距离的变化产生提按,从而形成两头尖,中间粗的直线条,线条光滑圆润,基本是中锋行笔,体现出流美飘逸的特色。绞转则是通过转动笔锋,让笔毫绞裹扭转,笔尖因为受力成不规则的曲线转动运行,笔画提按较少,形成粗细变化不大的曲转线条,线条苍茫劲涩,中锋侧锋并用,给人以古朴厚重的感觉。



谈到二者的相同点,我觉得都是书法学习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同属于笔法范畴。



一点粗浅的认识,请大家指教。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景行书苑


摆动是使用中锋的左右转动,而绞转是使用侧锋的绞转动作!


摆动时,要求笔意流畅,不需要明显的提按,只需要笔势连贯,协调自然。


而绞转笔法也不然,绞转需要施力,当然,这种力是巧力,绝不是蛮力!在极小的半径里使用短促的爆发力进行扭转的动作,绞转的效果是浑厚,是笔力蕴含在笔划中的一种表现。


摆动与绞转区分不开,写出来的字就会平淡,无味!整个的感觉也是单调,轻浮!

能从容地使用绞转笔法的人都是个中高手,没有足够的功底做保证,绞转只会毫锋破散,败笔凸显!


一笑貫长天


绞转和摆动是两种用笔方法,摆动教为简单,绞转涉及到用锋,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用笔技法。

联系和区别

客观上说,摆动所写出来的线条是有粗细的变化。绞转的用笔同样也有粗细笔画,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不通过提按实现粗细。


(图为摆动所出的线条,中间细两边粗,但是并不是通过提按而成,与摆动相对应的叫平动)

绞转的用笔通常出现在圆转的地方,或者锋面需要转换的的地方,

有如此图。我们所熟悉的兰亭序,第一行的“岁在癸丑”的丑第一笔就是一个转换,粗细上会自然的有所变化,但是并不是直线而且圆转的曲线,这样的用笔草书中最为常见。


一金堂书法篆刻工作室,希望能解答您的疑问,希望得到您的关注与点赞评论!


王舸


簡言之,絞轉若大海波濤起伏,多姿多態。擺動如盪鞦韆,來回擺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