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领土越打越少,还不如不打,那么德国当时为什么还要打呢?

谷歌更懂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就是德国为了报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以及把经济大萧条的痛苦进行转移!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来国土面积高达54万平方公里,稳居俄罗斯以西欧洲第1面积大国的德国,缩水为了如今的35万平方公里。德国失去了高达近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就是说,德国损失了40%的国土面积。这个数字比例之庞大,即使我们作为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都觉得触目惊心,德国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今的德国

最为残酷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深知领土对于本民族的重要性,因此,德国失去的领土,被索回或者收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当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周边各个曾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为了弥补战争的创伤,也为了防止纳粹德国的复苏,将德国更让的领土上的德国居民近乎全部驱逐。

也就是说,德国失去领土上,如今居住的已经不再是德国人,而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居民。这也意味着,德国即使想用全民公投的方式收回领土,也完全不存在实施的可能。例如如今俄罗斯位于波罗的海的飞地,原属于德国的加里宁格勒就是这种情况。

加里宁格勒

二战胜利后,苏联将加里宁格勒地区占据,并迅速将当地的德国居民全部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人。为了彻底将当地俄罗斯化,苏联甚至连当地的德式建筑和德国名字都全部改了个遍,从此,除了历史渊源,这块土地与俄罗斯本土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当苏联解体之后,原属于德国的加里宁格勒不但没有要求返回德国,反而仍属于俄罗斯的根本原因。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晚清屈辱的历史是我们民族抹不去的伤痛,尤其是中国失去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更是令每一个国人痛彻心扉。但是就比例而言,中国失去的国土面积比例还要小于德国,从中也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领土损失之惨重。

德国的领土变迁

因此,许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损失如此惨重,为什么德国还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马后炮式问题,是在知道结果之后倒推原因,本身就是极为不合理的。这个问题类似:“既然你明知道没中五百万,为什么还要去买彩票”一样。

对于德国当然也是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损失固然极为惨重,但是,发动战争之初,显然德国不认为自己会一定失败。那么,德国为什么会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

今天的德国地图

首先,无论是发动第1次世界大战的威廉二世,还是掀起第2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他们都不认为德国会因此失败。相反,两个人都野心勃勃的认为:军事实力强大,科技先进的德国势必挑战老牌列强成功,取得世界霸权,从此德国走上世界超级大国的位置。

这一点不仅仅是当时德国的领导人,哪怕是德国的统治阶层,乃至于每一个德国普通民众,对于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在刚开始时都是信心十足且狂热支持的。而这样近乎全民的支持,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从上到下,很少人有人认为德国会失败。他们野心勃勃且盲目憧憬着德国取得大战胜利后的风光场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其次,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取得了失败,但是德国并非毫无胜算。1914年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德国早已超越了老牌列强英国和法国等国,成为当时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同时,德国中西欧第1面积大国也给予了德国仅次于沙俄的庞大人口。

因此,无论是战争潜力、经济总量还是于科技发展,德国都具备了超越英法两国的实力。希特勒时代也是如此,希特勒上台之后,带领经济危机中的德国迅速复苏,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时,德国军队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军,德军强大的战斗力,更是举世公认,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面对占据巨大优势兵力的对手,一直以多胜少。德国在军事方面的巨大优势,也是德国敢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底气。

普鲁士完成的德国统一

最后,则是因为,无论是一战前夕的德国,还是二战前夕的德国,发展都进入瓶颈时期,为了发展,德国不得不战。像如今的中国一样,德国是典型的后起之秀,虽然德国后发制人,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原本的世界第一英国。

但是,限于德国有限的国土面积和贫瘠的资源,德国的潜力已经消耗殆尽,德国无法像中国和美国一样拥有巨大的领土和人口。想要进一步发展,想要获得更强大的话语权,德国除了挑战老牌列强,别无选择。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尤其是竞争近乎赤裸的是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的大国,想要和平崛起,可能性本就是0,除了战争,德国别无选择。

二战后的德国

因此,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遭遇惨重的损失,并不是因为德国人喜欢作死,更不是因为德国人爱好战争,而是德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德国的运气太过糟糕,德国的对手又过于强大,两次挑战都功败垂成。


鸢飞九天2018


因为一战停战之前三个月,德国至少还占据着几乎全部比利时,法国本土的四分之一,俄国西部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己境内完好无损,没有一处让协约国占领。德国所发动的鲁登道夫攻势,又一次打到了巴黎的郊区。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由于美军的参战,协约国的绝地反击,加之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提前停战或投降,使得德国总参谋部误判了形势 想顺应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无兼并无赔款的体面停战的呼声,但结果自己家里却因暴乱和叛变乱成了一锅粥, 最终丧失掉了继续战争的能力,只能听任协约国宰割。

战后,大约七百万人口被分离出去,百分之十四的领土被割占,举国背负上沉重的战争赔款,而且国防军规模被限制在十万人的水平,且不能拥有任何重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的心理只能用悲凉和愤怒来形容,认为国家是被国内的美分党便士党和卢布党所叛卖,才导致的一战胜而无利,停而辱国的结局。最终,德国人用西方所架构的民主的方式给了西方致命的一击,他们选举了穷兵黩武的纳粹党上台,给世界秩序再次带来惊天动地的大变局。


石海钓沉


德国地处欧洲的四战之地,但是德国又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大国,德国历史上一直有争霸欧洲的雄心,但是德国也总是要面对法国和俄国在德国东西两边的夹击,还要面对英国在海上的围困。德国在1战爆发之前,有5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是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国土面积大国。

两次世界大战打完之后,德国如今的国土面积只有36万多平方公里,两次世界大战一共损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连自己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都给丢掉了。众所周知,德国这个国家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如今的位置上,他的发源地,或者说是历史核心区域其实是在东普鲁士地区,正是从普鲁士兼并巴伐利亚等其他城邦开始,德国走向了大一统。

普法战争后,德国击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走上了国家实力的巅峰,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一篇课文《最后一课》就是反应普法战争后法国人对战争结果不满,被逼迫学习德语,想要奋起反抗的民族情绪。当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进入了历史舞台,也一举取代了和英国争霸几百年的法国,成为了英国在欧陆的第一对手。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从一开始就挑起德国和法国、俄国的矛盾,使用离岸平衡的手段,在德国周边煽风点火,这些手段像极了如今美国对世界第二大国的所作所为。英国成功的让德国和法国、俄国埋下了仇恨和对抗的历史基因,使得三国难以走出对抗的怪圈,正是这一怪圈,主导了此后一战、二战的基本格局,也就是德国想要冲破这一秩序体系,打破东西方压力,但是总是面对着东西两个战线的压力,最终崩盘。

可是既然形势如此险恶,那德国为什么要选择打呢?这一方面和欧洲国家的战略逻辑有关,欧洲各个列强都崛起于战争和对殖民地的控制,骨子里带有好战和动用武力的想法,一旦事情遇到困境,总是会想到战争,而且往往选择组成不同的军事集团,这也给了这些国家发动战争的底气,比如德国每一次都拉上意大利,当然,意大利也每一次都抛弃了德国。

在一方面来说,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契机也都还算不错,德国当时的实力确实已经超过了他的主要对手法国和英国,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虽然没有在总体国力上超过英国,但是也超过了沙俄和法国一大截,德国联合了奥匈帝国和土耳其意大利就开始了一战,一开始确实打的法国和沙俄叫苦不堪,甚至还击败了沙俄,沙俄成为第一个在一战中投降的国家。

二战中,德国一开始也是风卷残云一般的席卷了欧洲大陆,法国被一个月击败,波兰一礼拜就被击败,英国也陷入了被德国空袭的困扰,西班牙早已经投靠了德国,德国还控制了意大利,打下了整个东欧和大片苏联国土,当时的欧洲大陆俨然就只剩下德国一家的力量了。所以,德国在一战和二战爆发前,是有国家实力作为基础和底子的,他敢于宣战。

现在,德国已经损失了近半的国土和人口,军力连波兰都不如,以色列都比德国军力强,真正强大的德国已经埋没在历史中,正应了那句话:好战必亡。德国对旧秩序的挑战是失败的,作为第二对第一的挑战也是悲剧式结尾的,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当然,英国作为一战和二战中的战胜国,虽然成功限制和削弱了德国,但是自己也实力大损,早已经不是那个一流强国,所以战争时没有胜者的,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海事先锋


如果说近代哪个国家最喜欢挑起战争,亚洲一定是日本,欧洲一定是德国。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或推动者。两次战争的结果,都出乎德国的意料之外,最终全部都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因为一战和二战遭到严重削弱,尤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从领土上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国的领土面积为59万平方千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领土面积为54万平方千米。一战过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遭到协约国的宰割,领土面积下降到46.87万平方千米。二战战败以后,德国的领土面积进一步缩小为35.73万。美国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苏联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充六七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德国倒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扩大一分土地,反而失去了近一半的领土。就连普鲁士最传统的土地都基本丧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出生的柯尼斯堡在二战之后变成了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德国文化之根的东普鲁士也丧失了。

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为什么德国非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德国效仿美国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德国没有美国的天然优势,德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坐收渔翁之利。

德国的地理位置在和平年代非常有利于发展贸易,但是在战争时代却是一个四战之地。德国地处西欧和东欧的交界之处,德国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处于四战之地的德国不可能向美国那样置身世界战争之外。统一之后的德国,外交政策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只想保持欧陆霸权。当时的德国面临英国、法国和俄国两面夹击。德国为了维持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只得和实力相对较弱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建了同盟国。法国和俄国感受到了来自同盟国的压力,组成法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形成。

德国统一以后,军事、政治、经济实力迅速增加,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二世上台以后改变了俾斯麦相对比较保守的外交政策。威廉二世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世界霸权,追求阳光下的土地。可是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可以占领的土地已经非常有限。德国若想占领更多底盘,只能和英国争霸重新划分世界。英德矛盾逐渐激化,并且成为当时欧洲最主要的矛盾。英国最终加入法俄协约,协约国正式建立。两大军事同盟建立之后,双方为了争夺利益,扩军备战。整个欧洲都充满了火药味,只要有一颗火星,整个欧洲便会陷入战争状态。

1914年7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宣战。接着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卷入这场大战,一战正式爆发。看起来德国似乎很无辜,被奥匈帝国拖进了一战,德国只是被动参战。其实则不然,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即使奥匈帝国不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也会爆发战争。德国参加一战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欧美强国的国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占据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法国和俄国依靠自己的实力,也占领了大量殖民地。英国和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远远超过德国。当时英法俄获得的政治实惠和本国的实力相当,有充足的国力作为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之秀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力量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新兴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最终两大阵营终于兵戎相见。如果说德国挑起一战,有点把责任推给德国的感觉。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战后协约国召开了惩办德国等战败国的巴黎和会,通过了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损失了13.5%的土地。德国人视《凡尔赛和约》为洪水猛兽,认为这个条约是协约国强加在德国人身上的沉重枷锁,是德国人从未有过的耻辱。魏玛政府总理谢德曼拒绝签字而辞职,并宣称:“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德国国内弥漫着浓厚的复仇情绪。德国人复仇的种子已经买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颗种子已经在德国人心底发展壮大。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德国人的复仇情绪,成功上台。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实力得到恢复的德国人,野心重新膨胀起来。当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世界经济危机席卷了德国,德国的经济遭到了巨大打击。纳粹德国借助经济危机上台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经济危机,但是希特勒也把德国经济绑上了战车。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国内经济危机也没有完全平复,希特勒和德国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纳粹德国最后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被击败。战后德国失去了11万平方千米土地,统一的德国被一分为二,一直到1990年两个德国才最终完成统一。再次统一后的德国对外宣称所有属于德国的领土已经全部回到德国。虽然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是近代比较富有侵略性的国家之一。但是二战后,德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再一次腾飞,现在德国经济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位居世界第四位。德国现在也是欧盟的核心国家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终于明白和平与发展才是德国应该走的路。现在重新崛起的德国不再是世界不安定因素,也不再充满侵略性。


依稀说史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除了沙俄之外的欧洲最大国家,有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打完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割让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等到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又是战败国,又被割让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现在就只有35万多平方公里。

要问为什么打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必须要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德国挑起的。



说到德国的历史,日耳曼人在10世纪初建立了德意志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在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组成了德意志联邦,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邦首相俾斯麦于1864年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收回北方被丹麦占领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德国南部多个邦脱离了法国统治,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并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所占的比重到1913年的时候,英国从第一位变成了第三位,美国从第二位变成第一位,德国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而在20世纪初,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

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实是非常突然的,是帝国主义列强们把区域争端玩脱了才引发的大战,不过主要背景还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王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枪杀,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下达最后通碟,德国表示支持,得到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而塞尔维亚是沙俄的保护国,于是沙俄向奥匈帝国宣战,因为德国和奥匈帝国有同盟条约,所以德国就向沙俄宣战,然后德国因为法俄是协约国,所以德国询问法国的意图,结果法国很实在,回电说“见机行事”。

这法国摆明了想渔翁得利,因为法国的实力要比沙俄强,德国害怕跟沙俄开战的时候法国在后面偷袭,随即向法国宣战,因为施里芬计划需要经过比利时,然后德意志一记右勾拳打到了吃瓜群众比利时的身上,而英国在比利时有大量商业利益,再加上想遏制成为欧洲强国的德国,于是英国向德国宣战。就这样世界大战爆发了。

本来奥匈帝国是想趁着有德国的支持,又有王储被杀的口实,夺取塞尔维亚来排挤沙俄势力的,一来沙俄的实力在列强中并不是很强,二来塞尔维亚只是沙俄的保护国,三来协约国非常松散,各国是否支持沙俄还不知道。因此奥匈帝国认为沙俄不敢轻举妄动。


而沙俄则错误估计形势,也以为奥匈帝国不敢轻举妄动,想着和奥匈帝国宣战恐吓一下,最多就是军事对峙,所以在宣战之前也没有进行战争动员,没想到奥匈帝国却真的动手了。

而德国在战前一时口快,只是因为德国高层也觉得不会爆发大战,以为塞尔维亚危机只会停留在纸面上,结果答应大力支持奥匈帝国,所以在战争爆发当天,德国皇帝还在出巡狩猎,都没想到奥匈帝国会真的动手,这战事一开,德国就被带到坑里了,德法的矛盾使得法国向沙俄靠拢,最主要的是德国原以为英国不会为了比利时而打仗的,但是德国加紧扩充海军让英国深感威胁,因此趁德国和法俄两国开战的机会,找了个借口加入战场,就这样欧洲这个炸药桶被引爆,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战胜国对德国提出很苛刻的赔偿条件,特别是法国就想着要弄死德国,不过英国并不想灭了德国让法国更强大,但是协约国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且以黄金支付,德国既没有被削弱也没得到安抚,就是这笔沉重的赔偿让德国经济戴上一付沉重的枷锁,也间接导致了以后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




德国在一战后,经历了数次经济危机,通胀极其严重,矛盾不断激化,而各国也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自顾不暇,根本没空管德国,也给希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由于在上台前开的空头支票太大,使得纳粹党无法依靠正常发展来兑现承诺,希特勒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于是开始大加利用之前的民族主义政治宣传,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走上战争轨道,短暂的使得国民经济和就业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战争在控制更多的人口和矿产,为国内产业提供充足的市场和原料的同时,也满足了德国日益膨胀的民族自尊心,加深了民众对纳粹党的支持,征服带来了市场和资源,也继续推动着战争机器,直到德国再次战败才停了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偿条约间接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在赔偿金额上大大减少了德国的赔款。


历史红尘


两次世界大战确实让德国损失了大片的领土,从最初德意志帝国的54万领土到二战结束沦为四国占领区,再到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一分为二,乃至最后德国重新统一,但是当时的土地只有35万平方公里,整整缩减了19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德国疆域的一半。

从“普法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每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元凶是德国,每次损失最惨重的也是德国,为什么德国人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动用全国之力来发动战争?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德国的“百年宿敌”法国。

1870年7月19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正式向宿敌普鲁士王国宣战,“普法战争”爆发,最终以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也当了普鲁士人的“阶下囚”。“普法战争”的战败给法国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也为日后一战、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从“萨拉热窝”到二战爆发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上演,西方列强对于人类文明世界的利益瓜分正式开始,“普法战争”中达成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已经不满足于已有的利益,希望能够通过战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一战的最终胜利让德国人的美梦破灭,非但没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反而直接损失了已经拥有的大量土地和金钱。“巴黎和会”决定,对德国人的惩罚不仅仅是巨额赔偿款和损失土地,德国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也被占领,德国人的海岸线遭到缩减,禁止德国政府军事方面的发展。

“成王败寇”,输则一无所有

这样一来德国人肯定不乐意了,这不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吗,所以1939年9月1日,积怨已久的德国人在希特勒的蛊惑下积极正式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一战结束后二十多年来忍辱负重所积攒的力量,对全欧洲人进行了一次复仇,势必要夺回一战后所失去的种种权益。

可以这样说,德国人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领土和经济利益,其导火索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于人类文明世界的利益瓜分不均所导致。只不过成王败寇,德国人输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换成任意一个国家,这个结局都是必然的。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奥匈帝国发动的,德国只是被动参战而已。


一战的爆发顺序是这样的:

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遇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下达最后通牒;沙俄警告奥匈不要轻举妄动,奥匈怕沙俄,遂求助于德国。

德国出于利益需要,表示支持奥匈;奥匈有了德国的支持,继而对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同样出于利益需要,因此也对奥匈宣战。

奥匈与沙俄相互宣战后,德俄以为宣战只是做做样子,都没太当回事。结果,奥匈这个棒槌居然真的出兵了。

奥匈这一出兵,沙俄蒙了,牛皮吹了,不能不算数吧。于是,沙俄也出兵。

由于沙俄实力强于奥匈,且因为签了《德奥同盟条约》的关系,德国怕奥匈崩盘,就也只能硬着头皮对沙俄宣战。

至此时,一战的宣战关系是奥匈和德国对塞尔维亚和沙俄相互宣战。当时英国和法国均未表示会参战。

英法不参战,沙俄尴尬了。遂立即催促英法参战。否则它一家单挑德奥,它会是会被打出屎来。


德国害怕法国宣战,就致电法国,询问法国意图。结果法国回电声称:“见机行事”。

收到回电后,德国很不满。

为啥不满呢?道理很简单,法国想让德奥俄三国互掐,它坐收渔翁之利,借机报普法战争的血海深仇。

德国一看法国憋着坏屁,于是就在没有做好跟法国决战的情况下,向法国先宣战。

但是因突袭法国的计划(施里芬计划)需要经过比利时,而比利时又不对德军让道,德国便在对法国宣战的同时,对比利时也宣了战,继而发动对比利时的突袭。

比利时挨打,英国怒了。因为英国在比利时有大量的投资,并且德国如果赢了法国,德国就壮了,英国可能镇不住德国了。于是英国以德国打比利时为借口,向德国宣战。

至此,一战正式开打。具体的宣战关系是德国和奥匈与沙俄和塞尔维亚相互宣战;德国对法国和比利时宣战;法国、比利时、英国对德国宣战。

从这个宣战可以看出:一战的爆发在有其必然性的前提下,也有偶然性。可以说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把一场区域争端玩脱了的表现。

当时,德国的战略是盯着英国,同时防着法国和沙俄,打世界大战不是德国的诉求,并且德国也不认为会爆发大战。比如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出巡狩猎,参谋长小毛奇也正在度假。奥匈咨询德国,威廉二世以为奥匈只是常规操作,就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支持奥匈。

然而,德国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奥匈帝国是个大坑,居然真的开战,直接把德国带沟里去了。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总爆发,大家都是战争发起国。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唯一的一战的发起源头国,那也只能是奥匈,不是德国。

再说二战。

德国是二战发起国之一,这没问题。发动的原因很简单:德国人对一战结果不服气,报仇心理强烈。希特勒利用民族仇恨上台,叫嚣会带领德国人一雪前耻。德国人迷信了希特勒的鬼话,就选了他上台。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了兑现他的选举承诺,以及解决经济问题,就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扩军。当战争机器发动后,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具体来说,一战后,英法对德国的惩罚太厉害了,激起了德国人的报仇心理。并且当时德国的经济不景气,民众对时任魏玛政府的领导能力也持怀疑态度。

民怨沸腾,报仇心理又强烈。于是,希特勒这个极其会煽动人心的奥地利人,就借民众的复仇和求富心理,通过选举上了台。

希特勒上台之后,由于他要兑现他之前的竞选宣言(零失业、补贴、工人权益,保护资本家等),而他又不可能真正解决德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于是,他就只能想了一个歪招:利用民族主义政治宣传,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即依靠大量的军事订货和疯狂修基建为企业提供市场,进而带动产业发展。让资本家和老百姓都有钱可赚,有事可做。

这样做,确实可以短暂的解决国民经济和就业问题。

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现实问题。因此,当德国的军事订货饱和,政府欠债加剧后,希特勒就只能想另一个歪招了——对外发动战争。


以上说的都是当时的“大势”,德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还有两点直接原因。

首先,当时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德国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开战。

具体来说,英法俄占据了大量资源,德国只是它们的零头,其拥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德国对于原料和劳动力的要求。如果不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德国可能会被英法俄挤压的连一点渣都不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选择先发制人可能还有点活路,如果被动挨打,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当时德国又具备了挑战英法的实力,打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其次,民族矛盾无法解决。

举个例子,美国在一战后提出民族自决,让小民族投票表决,自行建国或者加入某一国。这个建议得到了英法的响应。于是一时间,各个小国家纷纷建立。



然而,当德国人想民族自决时(波兰的日耳曼人想加入德国),英法美却不干了。德国人说你们这是玩双标,不公平。英法美直接就说你丫一个战败国,没资格跟我们战胜国谈公平。

这么玩,二战爆发也就不稀奇了。


Mer86


为什么汉朝一定要打下河西走廊?为什么沙俄一直醉心于寻找远东的出海口?为何英国当年一定要控制直布罗陀海峡?

这些都是为了国家战略,甚至可以说都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解释,便能明白当年德国为何要发动一战和二战。


德国在欧洲内陆,属于四战之地,历来欧洲国家都在阻止德国完成统一,因为强大的德国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德国地理位置决定,其是一个海岸线狭窄的国家,同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出海口。

德国扼住东西欧的交通命脉,然而德国的战略环境却是极差,时刻都处于各国的虎视之下。德国需要未来,则必须要出海口。

并且德国还需要同各国的战略缓冲区,所以德国从俾斯麦开始,一直奉行的侵略政策,不断蚕食要地。

其实对于德国当时的现状而言,德国最缺乏的就是出海口,德国工业化之后,出海口又关乎其国家命运。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成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能力爆发之下,面对的是严峻的外部环境。


首先英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使得其殖民地国家只能购买英国商品,而英国强大的海军,一直将欧洲各国的海岸线视为其家门口。

正是面临这种威胁,德国才需要在陆地上拓展,才需要夺取新的出海口,且必要时德国必须将英国赶出欧洲大陆。

所以德国频频发动战争,主要原因还是外部环境导致,外部环境使得德国没有多余的战略空间。为了未来,德意志必须赌国运。


小司马迁论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领土是除俄罗斯外最大的欧洲国家,面积有54万平方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德国割让了大约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下图所示:

第一、承认奥地利、卢森堡国家独立。

第二、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划归法国托管15年,最后公投决定归哪一个国家。

第三、割让尤本和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

第四、北石勒苏益格公投回归丹麦。

第五、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与波兰海岸线。

第六、东上西里西亚划给捷克斯洛伐克。

第七、东普鲁士的梅梅尔(默默尔)划给立陶宛

1936年时,德国的领土面积大约46-47万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割让了大约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德国国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割形势图)

割让土地细则如下:

第一,东普鲁士被前苏联强占(一部分),现在为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第二、德国南部波西米亚划归现在的捷克。

第三、西里西亚州、波茨坦、但泽自由港、勃兰登堡部分和奥德河流域、切仕青等大片领土划归波兰。

第四、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划给法国。

第五、石勒苏益格划给丹麦。

第六、苏联占据东德,英法美占据西德,柏林分区占领,英法美占据的西柏林成为飞地

德国为什么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后,普鲁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军人希望寻找“阳光下的地盘”和“海神手中的三叉戟”,要对当时大局已定的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地盘和势力范围(海外殖民地),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动因,不过德国被打败了。(二战德国击败法国,希特勒和将领们在埃菲尔铁塔)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短二十年后,德国再次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呐?我私下认为主要是一下几个原因:

一、被严重压抑的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从历史追溯来看,德国人是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民族自尊心非常强,如果受到极端打压后肯定会反弹,整体民族都会向往俾斯麦时期的军国主义,重现民族的辉煌。

一战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却是一个惩罚性和报复性的条约,这个条约让德国损失了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约占当时德国领土的13.5%;损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损失了12.5%的人口,随着割让领土而损失;16%的煤炭开采量,50%以上的钢铁产量。

这还不算,战胜国要求德国于1921年5月前,马上偿付赔款200亿马克,这时具体赔偿金额还没有定下来,全部黄金、商品、船舶、有价证券以及实物的形式赔付,德国还要负担所有占领军在其领土上的所有费用。莱茵河两岸50公里不能设置军事防御工事。

战胜国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德国和一劳永逸的削弱德国,让德国永无翻身之时。

当一个国家和民族遭受巨大压力的时候,一般会产生两种极端效果,一种是触底反弹,一种是压力被消化缓解,德国日耳曼民族作为一个战斗的民族在重压下触底反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已经分析研究德国发动战争的这种民族复仇情绪,采取了与一战后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推进“马歇尔计划”,援助发展欧洲国家,包括德国(西德),将这种民族复仇情绪逐步消融瓦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苏军占领柏林照)

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瓦解了德国人的希望。

德国为了还债,拼命掠夺人民财富,人民生活生活困苦,大部分企业集团举步维艰,整个德国的经济随时面临崩盘。

1929年自美国开始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举步维艰的德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农业生产下降了30%,600万人口失业,银行企业纷纷倒闭,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加剧。

三、希特勒上台,法西斯推行

《凡尔赛和约》严重伤害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被德国人称之为“屠夫的合约”,加之经济危机的加重,德国的民族危机加重了。

此时德国为纳粹运动提供了土壤,希特勒成功调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情绪,将激昂的民族主义演变成民族复仇主义。此时软弱的魏玛共和国已经被德国民众所摒弃,他们需要新的强大的政府,新的强硬的国家领导人。在希特勒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德国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支持希特勒,譬如:克虏伯、西门子、奔驰等,企业也面临绝境。

希特勒是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代表,被认为是引领德国复兴的领导人。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党、政、军大权。

上台伊始的希特勒就积极发展经济,尤其是军事工业,并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禁锢,组建军队,1935年时已建成了足可以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1936年3月,德国军队开进了莱茵河非军事区进行布防,从此后希特勒将德国拉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车。(希特勒自杀焚烧尸体的地点)

战争是希特勒评估当时欧洲各国军事实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豪赌,至于战争的最后结局谁也难以下结论,只有打过了才知道结果。战争的任何一方绝对不会在预估自己失败的情况下开战的,希特勒对战争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