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區戰“疫”一線,這些“溫暖”令人感動


合肥:社區戰“疫”一線,這些“溫暖”令人感動


合肥:社區戰“疫”一線,這些“溫暖”令人感動


合肥:社區戰“疫”一線,這些“溫暖”令人感動

自疫情爆發以來,包河區方興社區康園黨委日以繼夜地奮戰在防疫第一線,尤其是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以來,康園黨委頂住了巨大的管控壓力,嚴格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堅決落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黨員的主動擔當、物業的積極配合、社工的全力支援,更有一大批熱心居民主動參與到防疫抗疫的一線,黨群合力、共抗時疫的氛圍也感染了一些居民。

濱湖康園小區是合肥最大的回遷小區之一,小區居民多是失地農民,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以及身份認同的缺失導致康園小區的管理難度很大,不少居民對志願服務沒有參與意識,不願意走出來。從疫情爆發之初,康園小區就立刻在小區門崗處設置體溫檢測點,積極勸導居民少出門、戴口罩,但彼時疫情並不嚴重,有一小部分居民不以為然,不戴口罩、不配合測量體溫,門崗處更是隔三差五會爆發“小衝突”。

“管這麼嚴有必要嗎?”“我才出去一會回來就要量體溫,是不是太麻煩了”……最初,康園居民史先聰和聶廣能也是其中不能理解的居民。面對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康園黨委成員也始終堅守在一線,過年期間食堂沒開門,大家更多時候只能吃泡麵湊合;連續奔波,週末無休,大家“輕傷”不敢隨便下火線;下雨下雪,門崗執勤也不會絲毫放鬆。社區工作者的付出,居民看在了眼裡,隨著疫情不斷嚴重,居民們慢慢意識到小區嚴格管理的“苦心”。

“我來報名參加志願者!”2月1日,史先聰來到了康園睦鄰生活館,主動報名參加康園疫情防控志願工作,在門崗處站崗一站就是十幾天,“我以前一直以為‘當官的’怎麼會為老百姓服務的,但是最近這一段時間不管多冷的天我都能看到工作人員站在門崗,挨個為居民測體溫,有時候居民不理解了發幾句牢騷他們還要忍者委屈安慰居民,作為普通老百姓我看著很感動也很不好意思,所以就想著能不能也為小區出份力。”史先聰說。

而就在幾天前,康園小區門崗處收到一位居民送來的一千塊錢的紅包。這位居民把錢放下,說了一句“捐給武漢的”就離開了,恰好值班的居民志願者認出位捐款者是康園居民聶廣能,這位居民日常對大家工作諸多意見,大家每次都悉心聽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康園社區工作者的言行讓聶廣能慢慢改變,也越來越相信他們。

如今,在康園黨委帶領下,越來越多的黨員和群眾走到一線,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守護居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汪菊玲是康園小區黨員志願者,接到康園黨委發動黨員骨幹參與小區防疫工作號召後,她第一時間報到。1月25日開始,從擺臺宣傳,到出入登記,從體溫檢測,到走訪摸排,她參加了小區防疫工作的各個環節。“我住在這裡,參與防疫宣傳不僅是保護小區也是保護家人和自己。”2月18日,汪菊玲與丈夫李桂林來到康園黨委,交上了一份一千元的特殊黨費。

老年人多是康園小區的一大特點,“我們都是從田裡來到小區,聊聊天,串串門,這些在平時再平常不過。但這個時候不能給黨和政府添亂。”康園南區第二黨支部書記韋朝玉說,“疫情發生後,我們幾個支部委員,一人包一棟樓在單元門口站崗,有些老年人習慣了,在家呆久了就想下來,老人們固執,勸說不能硬來,社區工作者大多年輕人不好勸,我們都是鄰居,應該站出來主動勸說。”在韋朝玉的帶領下,康園38棟樓的單元門口勸阻了走親串友的人數近千人次。

“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我們康園黨委班子成員一直繃緊著一根弦,小傷小病都自己硬挺著,半天都不敢休息。雖然辛苦雖然難,但能得到居民認可和支持我們都覺得這一切都值了。尤其是經過這次疫情,一些以前對我們有誤解的、敢說敢做的居民都願意主動參與到我們的防疫工作中,困難把我們康園黨委和居民的心拉的更近了。我們都相信只要黨群一心,我們肯定能度過這個難關。”康園黨委書記劉冬梅說。

(包育曉吳賽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