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鄂托克旗历史悠久,名人倍出,只说几位我了解的。

马良诚

在察汉陶劳亥住的朝力孟其其格,她有两个儿子,老大是宝日,汉名叫马良诚。

马良诚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五岁开始放牧,七岁就给牧主驯服烈马,很早就成为鄂托克草原上能骑善射的牧民。

16岁时,马良诚在阿拉庙参加赛马比赛中夺得第一,被章文轩看中,收入鄂托克保安大队。他在和土匪的作战中异常勇敢,不久便被提为中队长。他当官不忘百姓,常常教育士兵说:我们都是贫苦牧民的子弟,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当兵怎么能欺负我们的父母呢?所以他的部队纪律非常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1936年7月,红军把宁夏军阀马鸿逵霸占多年的北大池、苟池、敖包池等多个盐池夺回,交还了鄂托克旗,马良诚深受感动。在交接仪式上,看到红军官兵没有高低之分,态度和谒,对蒙古平民视为兄弟,让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贫苦牧民,他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1946年1月,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他和顾寿山、马富纲率部起义,成为了鄂托克旗第一支革命武装,马良诚担任第二团团长。在之后的革命战争中他战功赫赫,威振草原。

1947年革命受到挫折,许多战士牺牲,高平副司令员也负伤,他临危受命,和一大队教导员只带领着170多名战士,抗击着700多名马鸿逵的骑兵。他只身爬入敌人前沿,一枪击毙敌指挥官,无头的敌人锐气顿挫,扔下几十具尸体逃了回去。可在1948年的一次战斗中,马良诚光荣牺牲。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罗布桑全波勒

罗布桑全波勒,出生在苏米图木章干,是鄂托克管旗章京敖其尔巴图的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当喇嘛后跟老喇嘛普仁赍学习藏文,没几年功夫便可用藏文诵经,并能用藏字对联赋诗。成年后由庙中出走,到贫苦牧民中了解饥寒痛苦,对官府出卖土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写下了《可怜的人》、《三怪》等诗,揭示了底层牧民的生存状况,讽刺了封建上层。当得知“独贵龙”是抗垦组织后,他前往乌审旗寻找,终于见到席尼喇嘛。在参加独贵龙的战斗中,用亲身体验写出了《孤独的明沙梁》、《雅片的毒害》等长篇史诗,并将创作的《独贵龙战歌》献出。不知谁给谱曲后成为《独贵龙进行曲》,在鄂尔多斯草原广为传唱,吹响了战斗号角,鼓舞了独贵龙战士,成为抗恳队伍的战斗进行曲。此后他跟随席尼喇嘛参加多次战斗,其间又创作了《火之赋》和长篇史诗《世界之体》。还为《西游记》画册配上蒙文译释,深受牧民孩子们的喜欢。在跟席尼喇嘛在包头组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军鄂托克支队时,劳疾成病,年仅28岁就去世了。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扎拉僧敖斯尔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阿尔巴斯山上的第亚庙,主持是扎拉僧敖斯尔喇嘛,他是在旧社会时走的最远的鄂托克人。

扎拉僧敖斯尔清朝末年出生在玛尼图阿如布拉格,是牧民那顺德力格尔的大儿子。在八岁时就孤身远行塔尔寺,学习藏文和经书,成年后进入西藏学习藏医和哲学。然后云游北京、上海,直到南端海南岛,一路学习汉族南北语言和中医文化,用蒙藏医术为汉族同胞看病。

回到鄂托克后,扎拉僧敖斯尔常与满巴拉僧仲庙的大师们探讨研究医学,亲自在阿尔巴斯山及贺兰山上采集草药,用学到的中医术为附近旗和阿拉善地区的牧民解决疑难病症。他的最大贡献是用藏文著出《甘露临床验方》,书中归纳有温病、传染病、外伤、妇、儿、五官、杂病等。还把中医的鼠油鼠皮疗、驴骨疗、白马骨敷,以及八宝散、三黄抱龙丸等中药方编入其中,成为了蒙藏汉医学的典书。

那顺胡图克

鄂托克旗包乐浩晓的那顺胡图克,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唱鄂尔多斯民歌,跟老艺人们学会了笛子、扬琴、三弦,是鄂托克的民间歌舞大师,他跳的筷子舞和盅子舞欢快幽默自然,谁家办喜事必请他无疑。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草原


沙木腾

当您走进鄂尔多斯鄂托克草原时会看到,在平缓的山坡和梁上,绿草茵茵,各种野花点缀其上,争奇斗艳。放眼远望,茫茫原野满目青翠,山头上云裹雾罩,虚幻飘渺,有时形如荒原野炊,有时似紫云升腾,今人陶醉。

云朵般的羊群在绿海中游动,骑马的牧人手里握着长长的套马杆,雄鹰在空中盘旋,鸟儿在清脆的歌唱,这一画面如同奇观异景,让人难以忘怀。

在草原的边缘和苏木(乡)通往嘎查(村)的黑色公路两旁,杨树、柳树、榆树郁郁葱葱,微风吹来,林涛声声,伴随着哗啦啦的溪水流声,让人心旷神怡。

可您不会想到,在五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荒漠,由于早些年人们在草原上无序的开垦,使本来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伤害,毛乌素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张,气候变的越来越干旱少雨,肆无忌惮的风沙吹到了牧民的家门口,牲畜无法牧养,牧民吃水都成了问题。

1956年春天,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哈达图嘎查,一位叫沙木腾的牧民,对狂风漫沙开始了挑战。他在自家门口一棵棵的种起了沙柳,尽管成话率很低,可他没有失去信心,只要听说有人去陕西,他就托人家往回捎树苗,不管是杨树、榆树、槐树,他什么树也种。

当第二年春天,沙木腾看到自己种的几百棵各种树只活了十几棵时,笑着对家人说:“这就是希望,种一百棵哪怕只活了一棵,我们就成功了,就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我老了,让我儿子、孙子继续种,沙漠会有树林的,草原会回来的。”

就这样,沙木腾在缺水、风大、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年复一年,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把树种的越来越远,成活的越来越多。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不但他家四周已经有了广袤的树林,整个哈达图嘎查也变的绿树成荫。到七十年代后期,沙木腾绿化沙漠1.5万亩,还种植成活了苹果、杏、桃等果树,并为国家提供各种树苗10万多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使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请大家在享受今天的草海绿树时,不要忘了治沙愚公——沙木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