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为什么要理发?有什么说法吗?

WW布施


农历“二月二”在北方称“春龙节”,是蛰龙升天的日子,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理发的风俗至今已经有300多年了,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着龙抬头之吉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无病无灾,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就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在来年福运连连。又因为民间还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对于男孩子来说理发是一种常态,当然啦,因为疫情还未过去,很多人也可以选择在家里修修剪剪。如果真信奉这一习俗的话,你可以给家人、哪怕是婴儿,剪掉一根头发也可以。理发不在数量多少,而在态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给自己剪掉一根头发,也就代表吉祥如意了。

其实对南方人来说,“二月二”又称为“踏青节”,在南方这时候已经百草萌生、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虽然疫情绊住了我们的脚步,但绊不住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病毒杀不死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强大。在此也希望我们的祖国“龙抬头,接好运,疫霾尽散,否极泰来”。


东方国学


龙抬头是传统节日,在龙抬头的时候,会有一个习俗那就是理发,但很多人却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理发,那么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呢?说法和原因是什么呢?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说法三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其实,中国的所有民俗习惯都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是智慧的结晶。例如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过年期间,理发店是不开门的。


愤怒的小番茄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

一一兼谈以往“福兮祸之所伏”是“福祸互相转化”解释的错误

一、“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的过年是到二月初二才算结束,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不清楚。党和国家决定“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是:人要善于呼吸,提不同意见,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做主人,纳福避祸。搞清楚“二月二”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就抓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牛鼻子,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操作意义。

二、“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的价值

过去,把《道德经》中的“福兮,祸之所伏”解释成“福祸相依”的意思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过年是从正月这一条龙中的“一”,到二月初二,这个正月的“一”才算结束,轮到“二”呼吸系统等做主的程序了。

应用数学、龙的第“二”位属牛,是龙的组成部分:牛鼻子,代表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等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工作要抓住牛鼻子”的来历。龙的牛鼻子长在龙的马头(首)上,应用数学、龙的第“七”位属马,是龙的组成部分:马首(头),代表“惊险跳跃”、交换、票决等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马到成功”“唯马首是瞻”的来历。

例如:马在“惊险跳跃”前,总是要抬头深呼吸、长鸣两声,然后憋气跳跃。商品交换、票决前,总是要让人们讨价还价、提不同意见,才能使交换、票决成功。这也是传统年俗“二月二,剃龙头”,“吃猪头”的来历。因为,应用数学、龙的第“一”位属鼠,是龙的组成部分:鼠须,代表意识、主导意见等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胡(须)思乱想”和中医理论说的“心主血,其华在发(须)”的来历。为了抓住二月初二这个“二”呼吸系统做主的程序的牛鼻子,必须剃去龙头上的头发胡须,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把龙的组成部分猪口及其代表的不让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等的“猪头”吃掉,使人们纳福避祸。

三、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

“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是要善于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做主人,纳福避祸? 我们家家户户在过年时贴的最多的斗方是“福”字,亲友互相祝福,表示美好的愿望,可“福”字到底是什么文化内涵,怎么操作才能纳福?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人们常说,“福是二至,祸不单行,都是说福祸由“二”引起。可不,“福”“祸”二字首先就是展“示”的一个“二”字头,并不是说,福祸都是接连发生。 “福”字的文化内涵及操作:人善于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想改变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例如:一个衣食无忧,健康的人,累了能善于自己做主休息呼吸,就是头脑和身体之“福”。

再比如:顾客能善于与让人讨价还价的商家在背地里砍价,商家让利,就是顾客和商家之“福”。 如果人善于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错了对象,就是“祸”。因此,纳福必须搞清楚“祸”字的文化内涵及操作:人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例如:一个衣食无忧,吸入病毒病菌,患了病的人,自己做主休息呼吸,不去医院治病,就是头脑和身体之“祸”。再比如:顾客与不让人讨价还价的商家砍价,要求商家让利,就是顾客和商家之“祸”。

还比如:一个少年儿童或弱势群众,背地里批评实施犯罪的成人或强势领导,向其表示不同意见(而不是正确地暗暗举报),就是双方的“祸”(可能导致杀人灭口等)。这就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来历。

所以,《道德经·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让人们正确地纳福避祸。可是,长期以来把这句话曲解成“福祸相依”的意思,这是非常错误的。其正确的意思是:人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是“祸”啊,“福”是人善于以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想改变不让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见的人和行为,这才是依靠(的二、牛鼻子);“福”是这样善于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抓住二、牛鼻子)啊,若以这样的呼吸、背地里表示不同意见,制约不让人这样做的人和行为,“祸”就潜伏下了(详见《解密红楼梦的真味道》)。

四、“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的操作原则

二、“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中华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纳福怎么操作? 怎样铲除祸根?按过年和一年各个月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办事,重点用“福”字与交换丶票决这一龙的马首解决问题。

有人说,村主任选举,五百元贿赂就把选民收买了,投村霸的票,这样的票决能行吗?这是由于主持选举的领导不得票决要领造成的。《论语》说"不愤不启”,意思是:不到人们对装门面的花“卉”式的票决愤(字意)怒时,不启动票决(详见《破译背后的龙学密码》)。即像解放初《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控诉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一样控诉村霸罪状,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然后启动票决,就是《红楼梦》中说的那种"醉金刚"也会投正义票,不会出卖投票这一生命权的!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做主人,呼吸顺畅,纳福吉祥!

(说明:在2018年回答“头条问答”“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在古代是个节日吗?”时曾用过本文内容。

(图片2为梁永丰新画,其它的都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他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那之后,人间连续的干旱,田里的庄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几乎干涸的可以见底了。

田里面没有了收成,村里面闹起了饥荒。大家都没有粮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

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老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

于是他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下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龙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着急。但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让金豆开花的方法。

就这样,到了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人们从 家里拿出许多的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

有个老人忽然发现,这些金灿灿的黄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

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让他的妻子到锅里去炒一炒,看看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炒了一会儿,黄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干了,于是都爆了开来。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啦!金豆开花啦!”

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了开来,老人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的百姓。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地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

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点上了香炉。大家把炒熟的黄豆和玉米供了起来。

龙王得知了此事,于是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

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他召回凌霄殿。让他做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

随即,天空一声霹雳,把大山劈成了两半,只听见“啪”的一声巨响,青龙冲破山石,抬起头长啸一声,腾空而起!

然后,青龙冲上了云霄,翻腾了几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青龙在老百姓们的头上盘旋了几圈,感谢人们的搭救之恩。百姓们抬头望着青龙,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天空倾泻下来,百姓们都乐开了花。他们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脸上,感受着雨水的滋润。

瞬间大地又复苏了起来,几天后稻田里,山间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过的好了。

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黄豆,爆玉米花吃。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这个故事之后,后世也传颂了很多龙抬头俗语:

一抬头,丰收在望好兆头;

二抬头,福禄寿喜全都有;

三抬头,烦恼霉运全溜走;

四抬头,成功事业攥你手;

五抬头,步步顺达争上游;

六抬头,幸福健康到永久。


亦夫


关于二月二的典故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说在在老年间,有一年天下大旱土地开裂,老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大家祈求上苍。又是烧香又是上供,可是玉帝就是不允许龙王降雨。在天庭有一条看守天河的青龙看天下百姓忍受苦难于心不忍,私自打开天河给人间天赐甘露,让百姓可以耕种。这一年天下百姓庄稼大丰收。

可是玉帝知道后大怒小小青龙敢不遵从御旨,下旨命太白金星将青龙压在五台山下不得动弹。天下百姓对青龙感恩戴德,看青龙受到如此大难。就摆下供台为其求情。玉帝下旨说除非“金豆开花”,否则青龙永世不得抬头翻身。

百姓们苦于没有办法也是替青龙着急,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淘气把玉米粒放进锅里,玉米在热锅里膨胀变成了白色的小花成了爆米花。大伙儿一看,这个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第二天百姓们全都在家炒玉米花给玉帝看“金豆开花”。玉帝一看金豆还真的开花了,就下旨让青龙抬头翻身再次位列仙班。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氷雪Love華


很高兴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二月二最应该吃爆米花,为什么呢?距传说,武周时期,武则天建立朝代的时候惹得了玉皇大帝震怒,命令龙王不要下雨。另天下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就在这时掌管天河的青龙见天下百姓疾苦于心不忍,就私自倒转天河下起了雨,另天下万物复苏。玉皇大帝知道后震怒,把青龙给压在了山下,说什么时候金豆开花青龙才能官复原职重回天庭。百姓知道后都在帮青龙想办法,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在家做饭不小心把老玉米粒给掉进了热锅中,玉米粒瞬间就爆开了花,他一看玉米粒金黄金黄的这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赶紧走街串巷告诉了大家,最后一传十十传百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家炒爆米花,炒好后对天大吼,玉帝请看金豆开花了,我们凡间的皇帝还金口玉言呢。玉帝离得远就看见金色的豆子开花了,于是说,朕怎么会说话不算数呢,就把青龙给放了出来。青龙一出来高昂着头颅飞回了天庭官复原职了。这天就是二月初二,百姓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就把这天称为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流传的版本有很多,不过都是这个意思。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南城荒凉北城伤vlog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和“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龙抬头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在唐朝,武则天登基,违背了天意。所以玉帝下旨三年不准下雨。可是龙王不忍百姓受苦,偷偷降雨。结果被玉帝发现,把龙王压在山下作为惩罚。并在山上立碑:“私自降雨犯天规,要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待得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为了感激龙王,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把玉米粒用铁锅翻炒,直到爆开。大喊“金豆花开,龙王归来”,玉帝看到人间遍地的玉米都开花了,只能收回大山,放了龙王。龙王扬天一声吼,然后直冲云霄。这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而人们认为二月初二,是龙王重新成仙的日子。为了借这个吉利,也在这一天理发。为小孩求个健康成长,大人求个辞旧迎新、一步登高。而且还有正月里面不理发的习惯,等了整整一个月,正好也是理发的时候了。








嘀嗒讲故事


民间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龙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另外,为除旧迎接新年,大人孩子年前理发,经过一个正月冬季过去,春季来临,万物复发,头发也长长了。借助“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就在这一天理发,而中国民间也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只是今年因疫情,理发店也都修业,在家能剪的就剪一剪,不能剪也洗洗头,偶意2020年好兆头。



远方那片海


二月初二这天理发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按照过去的风俗,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有种说法叫做“正月剃头死舅舅”。

  而实际上,“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属于误传。不剃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老百姓都必须剃头,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借“思旧”的谐音“死舅”,有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这种说法流传开来,虽然没有什么道理,但老百姓为了图个吉利,都尽量避免在正月里理发剃头,所以在过去,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大家都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


細香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百虫开始苏醒。人们庆祝“春龙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每年二月开始,春风吹过后,黄昏时分,代表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显现;之后升起代表龙颈的“亢宿”;直到接近子夜,代表龙胸和前爪的“氐宿”也出现了,这便是“龙抬头”。

就好比《易卦》第一卦乾卦的象辞从“潜龙勿用”转换到“见龙在田”,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理发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关于龙抬头习俗,流传最久最广莫过于理发了。

正月过后人们重新回归到日常的生活、生产之中。二月相当于新一年常态的开始,这是“头”,一年吉利从头始,于是正好趁着“龙抬头”的吉日,从事与“头”相关的行为——“理发去旧”,以表达新年对鸿运当头的美好期许。

说法一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说法二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

俗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此很多人都在二月二这天剃头,有应“剃龙头”的吉意,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有“理发去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