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南極高溫20多度,北極甲烷將大爆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對此,你咋看?

順和裡故事


如果是發現這類問題,地球人類、動植物將面臨著再次遭被滅絕的危機。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南北二極、珠峰和那些高寒山峰都是地球的“空調器”,調節著地球各個地方有規律的氣候,讓地球海洋、陸地冷暖交替,生長著各種各樣讓人類得以溫飽的動植物。如果這類問題發展下去,後果將不可沒想:1、全球持續升溫,很長的一個時期裡都難以得到降溫的緩解,這將爆發全球飢餓、瘟疫爆發、冷熱落差巨大、狂風不斷、洪水滔天、地球的保護層被太陽風吹一乾二淨、沙莫全球化(像火星、金星一樣)遍佈整個地球,至此,人類、動植物幾乎滅絕。


陳健光1959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2020年的開局,經歷了複雜嚴峻的挑戰,先是澳洲大火的持續燃燒,我國發生的疫情,東非蔓延的蝗災,最近又先後報道了南極高瘟、北極甲烷將大爆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這些往常不可想像的現象。在人類持續性地加大對地球資源利用程度的進程中,地球也似乎變得更加脆弱了。

無論是南極摩西島夏季首次出現2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還是北極圈內特別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的融化可能帶來大量甲烷的釋放,抑或是冬季珠峰在海拔6159米處長出了綠色植被,這些無疑都是全球氣溫升高的一個縮影。

在近100年來,隨著工業化的迅猛發展,排放到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逐漸增多,累積效應正在日益顯現,特別是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氫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也日漸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從地表散發短波輻射的攔截效率,使得地球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從而引起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問題。據有關機構研究顯示,近10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將近1攝氏度,雖然這個數值看不去沒有那麼起眼,但是這個升溫不是均衡分佈的,在空間上呈現一定的集中分佈特徵,特別是兩極地區的升溫幅度要明顯大於其它地區,從而直接引發兩極和高原地帶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象災害頻繁、動植物棲息環境破壞甚至物種滅絕加劇等問題。

人類作為當前地球的主宰,在想方設法利用地球資源、能源為人類社會服務的同時,由於過去傳統、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得對自然環境的干擾、擠佔、破壞等行為層出不窮,同時也向自然環境系統中排放了大量的汙染物質,當汙染物質的濃度超過生態環境系統本身的調節能力時,就會打破自然環境本身的容量及平衡,超出了環境承載能力,造成各種生態環境問題,反過來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比如全球可用水資源的短缺、沙漠化的擴張、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空氣、土壤環境的汙染以及包括海洋在內的水汙染問題,這些都是因為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所直接產生的後果,對人類來說既是預警,也是懲罰。


而澳洲大火的持續燃燒、我國發生的疫情、東非蔓延的蝗災,雖說有自然因素的原因所致,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與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以及生物圈的干擾和破壞有直接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是推動地球良性發展的正確選擇,而不是不計後果的去拼命索取和壓榨。無論是企業、家庭還是個人,對待保護環境,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只當成一句口號,更要去用心去實踐,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真正的聲音。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喊了幾十年全球氣候變暖,我們平常人一直都不當回事,因為感覺這件事離我們很遙遠,還有一點就是科學家整天喊“氣候變暖了”,我們也沒怎麼感覺到啊!這就是普羅大眾一直以來對這個全球性氣候問題的態度。

那麼現在情況好像發生了變化,我們真真切切的能感覺到氣候的異常,北方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小時候冬天那雪下的是鋪天蓋地,不僅次數多而且量大,現在每年下雪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並且冬天明顯能感覺到沒有小時候那麼冷了。所以說,全球性的氣候升溫已經成了我們所有人已經共識的問題。

而近幾年的情況貌似比以前更加研究,就如題所說,南極出現了罕見的高溫,達到了20多度,這個溫度就意味著你在南極只需要穿個衝鋒衣就可以了,如果爬山還會出一身汗,這跟我們心目中的南極簡直是大相徑庭,而北極這邊又爆出了凍土層中的甲烷將出現大爆發,並且可能會釋放出冰封已久的病毒,如果這些甲烷洩露到大氣中,將加劇全球氣候惡化,病毒如果進入生物圈,又會給人類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

地球兩極的情況讓人堪憂,而常年積雪的珠峰也出現了問題,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居然長出了植物,植物肯定是好東西,但你長在珠峰上肯定不行。這隻能說明就連高海拔的地方溫度也明顯回升了,我們知道珠峰上的積雪是人類的淡水庫,很多地區的河流水源頭都在珠峰上,如果珠峰出現問題,全球大部分人的淡水資源就會受到威脅。

看來以上這些嚴峻的問題,我真的覺得,人類真的要停下腳步好好想想以後怎樣於大自然和諧共處,全球性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問題。說到這裡,我想簡單解釋下,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目前的情況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的?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熱來自於太陽,你可能會想,是不是太陽出現了問題?如果它變得比以前更熱,地球肯定會升溫,如果真是這樣得話,我們人類也沒辦法。事實上太陽確實會隨著年齡得增加,核聚變反應得速率變快,這是因為核心不停的消耗燃料就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內收縮,這是一個絕熱的過程,也就是說,收縮的核心溫度會更高,這就造成了核反應的加劇。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太陽自誕生到現在光度增加了20%,正在壯年時期的太陽燃燒十分穩定,不會再短期內因為自身的變化給地球帶來威脅,但在10億年後,太陽光度會再增加10%,屆時地球上的海水將會被曬沸騰。所以問題不再與太陽。那麼還有哪些因素呢?

太陽光度穩定,接下來就是地球於太陽位置的關係了。眾所周知地球在過去的250萬年裡,共經歷了50多個大冰期,每一次都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我們目前就處在一個間冰期,那麼這些冰期的週期性是怎麼來的?地球為何會在某些時間尺度上升溫變冷呢?

我們認為,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關係有著週期性的變化,其中包括:

  1. 地球軌道週期性偏心率的不變化,也就是從近圓形軌道到橢圓軌道的變化,這個週期在96000年。

  2. 黃赤交角的變化(地球自轉軸進動),也就是地球赤道平面和太陽黃道平面的角度在週期性的變化,週期為25800年。這就造成了南北極日照時間和接收到的日照量發生變化,如果南北極冰蓋大面積的融化,更會加劇全球氣候的變暖,因為白色的冰蓋反照率更高,能反射更多的陽光,冰蓋融化會吸收更多的陽光。

  3. 最後一個因素是,地球公轉軌道進動的問題,也會造成地球於太陽位置的變化。但這個影響比較小,而且週期更長。

以上的因素以前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週期性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但是20世紀以後,我們發現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就是地球大氣成分的變化,也就是溫室氣體的增加, 是地球氣候不變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因為就算地球和太陽位置在變化,造成了接收到的日光量在變化,但這個週期特別長,再加上地球上的大氣並不會吸收波段在可見光範圍的光線,而是會吸收地面反射回來的紅外輻射。而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一些氣體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也就是說這些氣體的不斷增加就像給地球不斷蓋被子一樣。

所以溫室氣體目前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而這些氣體的來源正是由於人類活動、工業排放、各種尾氣排放造成的,而反芻動物(牛羊鹿)消化食物的過程也為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全球變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僅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還要改善畜牧業結構,因為治理全球變暖、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量子科學論


現在北扱甲烷情況還不很明顯,還有較多時間給人類採取必要措施。據統計分折,過去30年間地球平均升溫不足一度,但北冰洋大部分地區卻上升了3度,一些冰原消失的地方,氣溫甚至上升了5度。有人預測,北極的迅速變暖意味著,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地球最北端將升溫10度。


手機用戶54578927414


從人類發射火箭衛星的那一刻起,說明地球上這種病毒有空間傳播的危險性,火星,木衛2有感染風險,望太陽系,銀河系各星球注意!


威航天下


我認為地球人多到處開礦;

現代工廠不斷擴大城鎮化;

地面積建多升高折光溫高;

我不敢相信地氣侯劣這快。


李志勇LZY


人類自己造成的後果,如果能平安度過,希望人們能緊記這次的災難,還地球一個美麗的容貌,生態和平共處。


王騰小翊翊


地球好危險


guge527


全球變暖,地球的氣候正在逐步走向惡劣,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正是我們人類自己。社會越進步、科技越發達、工業化越進步,環境保護就越要重視,地球只有一個,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環境,這個環境裡並不只有人類,還有無數的動物、植物。只有共享生態環境,才能和諧發展。真的希望能夠不要再繼續破壞大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系統、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若不然,早晚有一天,人類將自食惡果,而2020年這個開端,正是地球向我們發出的警告⚠️。


A阿邱865


物極必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