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已经上线了,你说它拼得过抖音吗?

纯粹吐槽


就目前来说,视频号推送机制有点摸不着头脑,大多数都不是自己喜欢看的。

但是基于微信群众基础,视频号肯定比微视的收效要好得多。

对抖音等短视频而言,如何打印堡垒战,又要头疼一阵子了。

对于运营者而言,无非多了一个渠道曝光。

现在最担心的事,视频号会不会沦落为微商带货大军的工具。


慧算账


2020新年过后,微信视频号开始上线,和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APP对比你看好吗?我觉得不看好!

过年期间微信的视频号蠢蠢欲动的就开始推出了,开始还是部分的微信可以看到,目前基本上我用的几个微信都能看到了,而对于微信开通视频号,我也看了很多申请规则,尝试申请了一下并没有通过,我也知道肯定过不了因为视频创作我的内容太少,大多数都是以文章和回答问题为主!所以全网平台也看了下也没有那么好的申请条件!

我重点说说我对于视频号的看法,虽然就像提问者说的这样微信目前拥有了13亿的超级app,的确做什么有一点动作都会爆点,然而我并没有那么看好微信推出的视频号,因为目前而言微信上面太过于臃肿了,在早期也有人说微信推出微信支付,那么支付宝就惨了,可是这么多年下来,支付宝依然还是很优秀的占据着不错的市场地位,因为微信的根基还是社交聊天,而在社交聊天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扩展价值是微信公众号也引起了很多轰动,接着开始推出微信支付以及微信商城(微商微店、京东、拼多多等模式),在这就是带动了小程序的火热!

自从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后,支付宝、头条、百度陆续都开始推出了,甚至360基于浏览器都推出了一个pc版本的!其实微信公众号早都开始支持了视频功能以及传视频功能,但是还是要基于微信打开,而视频号更多是一个分散式的分发平台,他想要做成一个抖音平台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个超级app占据的手机内存太大了,而且微信生态目前你的内容太过于臃肿了,用户选择太多反而不利于一个单项目的发展,在短视频领域腾讯做了很多尝试、微视死而复生、腾讯视频、火锅小视频等等方面,甚至还投资了快手!但是自己做就是没有做出一个很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很多做自媒体也好以及做营销推广的角度,甚至做微商角度,视频号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工具,是在朋友圈之后又一个福利地,相信如果一旦这些人群进入之后,你会发现视频号和朋友圈的小视频也没有多大区别了!

其实视频号如果要做起来除非是他和微视打通,直接同步,接着开放收益功能,激励创作者愿意创作优质内容,而视频号本身的价值就是为微视拓展流量价值,我相信发展肯定会有前景的,但是基于微信独立运营我不看好,虽然早期视频号规则很严格,可能后期慢慢的就开放了,这个是腾讯产品的规律,同样腾讯微信做视频号到底能够支撑多久?这个还是未知数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创业者李孟


非著名程序员:换个角度看世界,另辟蹊径,提供新思路,优质的回答。

我作为第一批内测微信视频号的用户,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来聊一聊关于使用视频号的感受。

视频号体验后的感受

首先,视频号开通之后,给我的第一个直觉感受就是:视频号做的形式不像是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更像是 Instagram 和 短视频的结合体,说白了,是既能发图片,又能发视频的东西,而整体的产品设计呢?整个界面风格,很多人说像绿洲,其实绿洲抄袭的谁,大家还不清楚吗?当然是整体的设计风格像极了 Instagram 。


其次,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个视频号确实是还在内测阶段,整体的产品完成度确实不够成熟,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内测阶段嘛。但是总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视频号不像是微信团队的人做的。总之,感觉跟微信格格不入,用起来很别扭。具体要说怎么别扭呢?又说不上来,但是确实用着感觉很难受。


最后,视频号也采用了算法推荐+关注的形式,而且可以加入公众号文章链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随时一个公共流量池,可以变相为公众号导流,这个形式对于公众号自媒体来讲是一个利好的。大家,或许可以利用这种形式为公众号吸粉。

视频号 VS 抖音

说实话,抖音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了,用户月活也好像是 4 个亿了,要是说对抖音没有冲击,也不可能,肯定会有所影响的。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我们还得观察一下视频号的发展趋势才能了解。


对于短视频自媒体人来讲,就是多了一个可以变现的平台,大不了就是制作一个短视频,多个平台一起发呗,所以,在这方面,短视频创作方面,我认为影响不大。


影响稍微大点的是:用户。大家都知道,用户的流量红利就这样了,现在争夺的不是用户数量,而是争夺的用户时长,从争夺用户量的战场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已经变成了争夺用户时长的战场了。视频号出来以后,可能是如果大家在微信里停留时间长了,那么自然就会减少使用其他软件,所以,抖音的时间长可能会缩短。

前期来讲,喜欢看短视频的肯定还是以抖音和快手为主,视频号兼顾。如果视频号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起来了,肯定会抖音和快手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初步的体验来看,我总感觉腾讯没有做短视频的基因,不懂短视频的玩法。所以,就当前来看,我个人并不看好视频号的发展。


所以,综合来看,我个人感觉视频号拼不过抖音,快手,我个人是不看好视频号的,肯定会造成影响,但是我认为拼不过。其实一个产品最大的壁垒,对于大公司来讲不是技术,而是养成的用户习惯。微信的视频号要想把这两年抖音和快手养成的用户习惯改掉并不容易。这也就是可能为什么我感觉视频号别扭的原因吧。


非著名程序员


拼肯定拼得过

抖音是做短视频,属于娱乐APP

而微信属于社交软件,现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少不了的媒介

当微信的视频号宣传起来,人们更习惯用微信看视频的时候,抖音用户会受到冲击

如今的直播带货十分火,日后肯定会越发火

而传统的直播软件已经饱和了,后续加入的肯定难

我相信日后微商的战场也会转到直播上

现在微信直播出现的各种APP,无论是腾讯投资的小电播,还是什么特抱抱

因此发展的火苗已经烧大了


云生活


从产品定位和算法策略来看,微信一定比快手活得久,快手一定比抖音活得久。不过微信视频号短时间不会对抖音和快手造成直接威胁,三款产品的产品逻辑和产品形态完全不一样,会有部分用户重叠,不过不会形成直接冲突。

微信一定比快手活得久、快手一定比抖音活得久;微信是刚需、抖音更快消

按照目前的产品逻辑来看,微信一定比快手活得久,而快手一定比抖音活得久。

微信是社交产品,在国内就拥有超过10亿注册用户,在全球更多,微信拥有国内最好的互联网用户基础,用户之间亲朋好友、同事圈、合作伙伴、路人等组成的强弱社交圈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社交关系链,这还是一个网状社交关系链,因此微信很难被取代。

快手不只是短视频、不只是推荐引擎,更是一个视频社交应用,围绕短视频内容,快手还搭建起了一个依托内容平台发展起来的快手小店电商生态。除此之外,快手还发展了游戏直播,快手小剧场、快手生活等众多功能阵列,快手已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生态。

同样是短视频App,快手更像一个互联网视频社交产品,抖音则更像一个视频媒体平台。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最主要的官媒平台,抖音会成为微博的补充,未来将用视频作为一种宣传或者传播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微信最难取代,快手次之,抖音最容易被替代。

微信是一个刚需产品,快手生态也相对比较稳固,而抖音更像是一个快消产品,可替代性会更强,天天都看同样类型的内容,每天看同样类型的小哥哥小姐姐你总会看厌。

微信去中心化、视频号不在一级入口,人工推荐和机器推荐的差异

微信是一款纯粹的去中心化产品,当然快手也是一个完全的去中心化的产品,不过抖音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还是会坚守中心化的原则,毕竟抖音未来的主要定位就是互联网视频媒体平台。快手是目前一个更完美的短视频商业生态,大概率会比抖音活得更好。别看目前抖音用户量更大,海外发展更好,但是快手发展更稳固,产品生态更完善,商业变现更好。

去中心化当然有优点,但是对于内容平台来说未必是好事情,微信视频号的内容将主要依靠用户在朋友圈之间传播,相对于抖音、快手的算法推荐,微信视频号的推荐效率要低很多。

从内容展现形式来看,微信视频号层级非常深,这一点非常不利于用户使用,微信的核心功能肯定还是会留给聊天,毕竟微信首先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工具,其次是一个支付工具,最后才是一个内容平台,而这个内容平台要把大部分的流量留给公众号,而不是视频号。

所以说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微信一定会比快手和抖音活得久,微信是刚需、抖音更快消,快手目前商业生态比较折中。不过微信采用去中性化产品形态,加上必定要更多的依靠人工推荐而不是机器推荐,算法逻辑上肯定要更低效一些,微信视频号很难取代抖音。

30亿投资春晚让快手得到了很大的曝光度,同时是第一家向武汉捐款的科技公司,而且是在春晚预算达到30亿的前提下率先捐款1亿,这为快手带来了好的口碑,这会为快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快手接下来三年时间会迎来爆发。


本文为作者EmacserVimer悟空问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转载、抄袭必究!

EmacserVimer


要拼,肯定能拼过,毕竟是腾讯旗下的产品。就算拼不过,也能吃掉抖音的很多用户。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

先来看一下一月份app月活的榜单,微信和抖音分别位居第一和第六。但微信的月活数达到了9.7亿而抖音只有5.6亿,这中间的差距可想而知。现在在流量方面,微信能给新的视频号带来更多的流量。

用抖音的人基本上都用微信,但用微信的人未必会用抖音,我这样说,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微信的用户面涵盖了更多年龄段,也更丰富,还蕴藏着短视频领域里的许多潜能,因为很多微信的用户只会通过别人分享的链接来看短视频,而不会特意去打开某个平台去看,但微信如果真的重推视频号,相信会激活这部分潜在的用户。

火不火,拼不拼得过,重点还是要推广力度

短视频等自媒体前期很多钱来补贴,来宣传,而腾讯恰好又有这份实力,如果他们依然看好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我相信他们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推广运营视频号的。


要拼,肯定能拼过,毕竟是腾讯旗下的产品。就算拼不过,也能吃掉抖音的很多用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SkySource


5G时代已经来临,除了5G带来速度上的体验之外,网络媒体上的内容也开始从图文慢慢向视频倾斜,尤其在短视频领域更为如此。

有人说,5G时代的来临会让短视频出现井喷发展的势头。

不得不说,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短视频了。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不断地占据着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

今年春节期间,疫情让许多人出不门,宅在家中无所事事,进一步为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目前国内社交一哥的腾讯自然不会放弃这一短视频红利。

前段时间有微信用户注意到,在微信的发现页面出现了一个“视频号”的入口。最近随着微信7.0.11内测版地推出,腾讯向更多的用户开启了这个视频号。

小雨注意到,这个视频号与抖音和快手在模式上有点类似:

各种小视频是以视频流的形式向用户展示的,通过上滑下滑就可以观看。

根据小雨的体验,这个微视号与抖音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抖音是以娱乐视频为主,几乎都是纯视频的内容,而视频号则是结合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注重价值传播。

所以,尽管腾讯想要通过微视号来分得短视频市场的一杯羹,但是在产品设计上却与抖音、快手等采用的是不同的理念,是产品差异化运营的结果。

因此,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冲突与竞争。

实际上腾讯也有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微视。在去年的时候,腾讯通过“用微视可以在朋友圈发布长达30秒小视频”的策略,希望可以让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带动微视的发展。如今看来,微视还是不温不火,并没有达到腾讯预期的效果,更没有对抖音造成太大的竞争和压力。

所以,此次微视号能否快速成长起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小雨觉得能够引起用户最大关注的方式就是让用户通过这个产品赚到钱。所以,如果微视号能够在前期通过资金鼓励用户使用、创造内容的话,再加上微信号10几亿的用户基础,或许在未来能够殷掀起行业的一波腥风血雨。

我是【电脑手机那些事儿】的小雨,欢迎大家关注订阅,和小雨一起学习关于电脑、手机的实用软件和应用技巧。


电脑手机那些事儿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将微信与抖音对立了起来,先不说能否放在同等位置进行比较,这种潜意识里的对比其实就已经能说明抖音这几年成长对腾讯系社交的威胁。

当然,说回微信视频号,虽然还没有开放申请,但网上已经有相对完整的信息,很明显,它是微信内容领域的一次“补短板”行为,并且与公众号平台深度绑定,即便背靠着微信这棵大树,我依然不认为视频号可以拼过抖音。

在我看来,微信推出视频号,跟去年抖音推出飞聊一样,布局作用明显,颠覆效果却小之又小。理由如下:

第一,短视频的即时社交属性并不明显。

其实从更广的范围来说,视频本身其实都不具备很强的即时社交属性,我们一般将视频称作深度内容,意思就是人们在观看视频时侯其实即时社交的需求会被压抑,而且是深度压抑,视频越好看,用户沉浸越深,而且因为存在描述语言的问题,用户很难分享看视频的感受的细节,这也为即时社交增加了难度。

抖音能够火爆,跟即时社交也没有任何关联,它最初的目的其实就是构建视频类内容分享平台,让人们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视频,与此同时在观看过程中形成标签,让视频能够找到带有标签的用户,与此同时用户分享及上传的视频也会形成标签,推送给网络上的其他人,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其核心逻辑在于用户对于图文类内容的疲劳,以及对视频类内容的兴奋。

所以即便抖音推出了飞聊,飞聊与抖音及头条深度绑定,依然无法取得用户数量上的增长,因为抖音本身的调性决定着用户对即时通讯的需求弱小。

换而言之,即时通讯与短视频内容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微信的确可以为视频号带来巨大的流量支持,但不要忘了,内容的传播机制才是内容运营的核心,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微信视频号还是走的社交路线,这对于天生喜爱大流量的短视频来说本身就是缺陷。

第二,品牌认知的形成,以及用户基础的影响。

在用户群体中有这么一些比较普遍的认知:一是年轻人带火了抖音;二是学生用QQ,进入社会后使用微信。

第一种认知里的年轻人指的是95后00后们,抖音上前几年的发展中,其内容生产主力和消费主力也基本上都是这一类人群,同时传播的源头也基本上是它们,90后们80后们首先被拉近这个用户群体,而后开始向着全年龄段扩散。

第二种认知也很普遍,微信向来被视作“成年人”的社交软件,因为它够简单,并且基于熟人社交关系,这比较符合国人的生活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封闭”也是微信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两种品牌认知中,抖音的好玩和开放是很吸引年轻人的,因为年轻人受限于物质条件和关系链,同时和这个年龄段所保有的旺盛的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社交圈外的世界发生着什么拥有异乎寻常的热情,相比较而言,成年人会“现实”很多。

抖音能够向着全年龄段扩散的逻辑其实也隐藏在这样的心理变化中——国人的观念也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让人们需要更为多元化的视角,人们不愿意受限于熟人朋友圈及固定的内容。

抖音的品牌认知让人们容易接受它,同时它的主要用户是移动互联网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

这也是腾讯或者微信想染指短视频但屡屡碰壁的主要原因,它在内容领域无法获得年轻群体的支持,在图文内容领域,微信公众号的实力可以说首屈一指,但在泛娱乐化的视频内容方面,微信公众号缺乏的是能够打破朋友圈壁垒的传播机制。

第三,技术对于用户心理的把握上,抖音堪称业界典范。

想想我们身处的时代,说是信息大爆炸毫不为过,我们每天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信息,很多时候面对着资讯,我们只能被动被卷入信息狂潮中。之前的信息推送几乎全都是瀑布流,按照简单的分类,由编辑团队进行筛选后呈现,在信息的呈现上可以说完全中心化。

微信公众号的推出解决的是信息简陋和完全中心化的问题,公众号之后,自媒体兴起,人们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公众号,与新闻相结合来获取信息,这时候体现了人的选择性,可以说内在逻辑跟百度搜索趋同。

但信息量的激增,以及人们对于非必要信息的需求,是这个时候的公众号和百度搜索都无法提供的。

头条的诞生,从它最初的slogan——你喜欢的,就是头条——可以看出它的解决方案,它将用户关注的内容都打上标签,并且将网络上所有的信息也都打上标签,然后让机器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标签推送相对应的内容。

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一句话来说,就是治好了用户的选择困难症。

后来的抖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人们的压力越大,对于非必要信息的消费就会加剧,并且非必要信息因为带着娱乐或社交性质,往往没有很明确的搜索关键词,这时候我们就很难定义用户需要哪一类内容,但过往的使用数据,比如在哪一类视频上停留时间较长,哪一类视频互动较多,就会让机器形成判断。同时抖音也有自己的“纠偏系统”,目的在于让用户也能接触到其他领域内容,提升内容新鲜度。

微信视频号沿袭的还是公众号的逻辑,从公众号内容入手建立标签,但微信本身的基本属性——熟人社交约束了视频号的传播,如果可以放开评论显示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对微信的形象又是一次考验,张小龙未必会因此改变微信的某些“基础”。

总而言之,我并不认为微信视频号可以拼得过抖音,这跟app规模关系不大,因为抖音的日活基本上也跟微信处于同一层级,而且微信视频号能够活跃的市场也仅限于国内,抖音却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但笔者还是很欣赏微信的这些动作,一个居安思危的团队才能拥有更健康的机体,只是微信更应该思考的可能是内部的矛盾——内容与即时社交的分歧,我始终认为微信更应该关注的还是即时社交本身,关注5G和新硬件对即时社交的影响。

至于内容,微信没有必要变成一个臃肿的集群,孩子大了就应该让它独自飞。

以上。


关注好人长安君,掌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看更多科技热评哦!


好人长安君


视频号在内测,没有正式上线。

2抖音偏视频,图文为辅。

不会取代,彼此不同,生态更加繁荣。


TiMi自媒体


现阶段拼不过抖音,用户习惯,创作群体大部分还在抖音那,接下来要看看微信要怎么操作,微信如果没有什么计划下来那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