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從公元前27年到公元68年,是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朱里亞·克勞狄王朝時期,開創者是奧古斯都,未代皇帝是尼祿,歷時95年,共有五位皇帝。

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開創了“精緻的虛構”體系,這是一個有著自我檢測功能的元首制體系,這個“精緻的虛構”之所以精緻在於,權力上雖然元首掌握著幾乎所有的權力,但仍然要受其他方面的有效制約。作為皇帝來說,他擁有最高的軍權,掌控著全國的軍隊,但前提是軍隊要對其效忠,如果軍隊認為皇帝沒有能力統治國家,便會出現軍人叛變,甚至直接刺殺皇帝的情況,如卡里古拉就是死於近衛軍之手,同時皇帝決定了軍隊裡軍官的任免,也可以宣佈軍隊是否犯有“叛國罪”;皇帝是“第一公民”,意味著他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能支配行省人民的羅馬公民權的“第一人”,於今天美國總統較為類似,美國的總統稱之為president,其中的“pre"是第一的意思,“resident"是公民的意思,美國總統其實翻譯過來,也可以叫做“第一公民”;皇帝擁有護民官權,意味著皇帝可以否決元老院的一切決議。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精緻的虛構”體系

對於元老院,皇帝可以宣佈元老院的議員犯有叛國罪,也可以對元老院議員的任命做最後的決定,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要當上元老院議員,皇帝不同意,那麼這個人是肯定當不上元老院議員的。同時,當前一個皇帝去世,新皇帝繼位的時候,元老院能夠決定新皇帝“第一公民”的繼承是否合法,而要把“第一公民”的措施上升為法律,則要通過元老院才能實現。

對於公民,皇帝是公民的統治者,但公民是否承認皇帝“第一公民”的身份合法,是一個皇帝能夠執政的前提,同時公民對皇帝有輿論監督的權力。

元老院可以派官員擔任軍隊指揮官,而軍隊可以通過軍事力量對元老院施壓;元老院派遣官員管理公民,公民如果對元老院不滿,則可以通過遊行示威的方式向元老院施壓;軍隊的成員來自於公民,而軍隊能夠通過軍事力量鎮壓公民。

這就是奧古斯都建立起來的“精緻的虛構”體系。

希臘之旅

尼祿在文藝青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崇拜希臘文化,甚至是至死不渝。自公元54年當上皇帝以來,直到公元66年,他基本都在羅馬地區,最遠也只是去了下那不勒斯,還沒有到羅馬地區之外的任何地方視察。作為帝國的皇帝來說,視察帝國的領土是個慣例,直到他在位的第12個年頭,他終於離開了羅馬。

此次出行,尼祿選擇了希臘,與其說是去視察領土,倒不如說是去沐浴希臘文化的空氣,藉此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可惜的是,他更多的在於找新鮮,也沒有去仔細探究希臘文化的精髓。尼祿繼續了自己的“藝人生涯”,他帶上了“奧古斯特阿尼”啦啦隊,與希臘當地的藝人比拼起了才藝。當時並非希臘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賽之年,他強行命令當地開辦這些競賽,由於尼祿要參加競賽,原本沒有的音樂項目,也在奧運會中加了進去。

如往常一樣,因為皇帝的到場,尼祿所到之處往往人山人海,啦啦隊為他喝彩,群眾為他歡呼,尼祿在這樣的氛圍下更加賣力地演唱,當然每次也都獲得了冠軍,“贏”下了不少的黃金桂冠。作為獎品的桂冠本來是用月桂樹的樹葉編織而成,但由於獲獎者是尼祿,桂冠被專門以黃金打造。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希臘及周邊

不過尼祿到希臘,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他還是履行了一些皇帝的職責。其中一件是開鑿科林斯峽谷,使愛奧尼亞海與愛琴海連接了起來。然而這個工程在尼祿死後被擱置了,一直無人問津,直到19世紀才最終得以完工。此次希臘之旅,尼祿獲得了眾多的冠軍,也贏得了希臘人民的諸多捧場,對此尼祿有些high了,他給希臘送了份大禮,宣佈希臘全境升格為“自由都市”。此前只有雅典和斯巴達因為其傑出的貢獻而獲得了“自由都市”的稱號,這種升格意味著這些城市的內政將實行自治,行省稅全免。正因為此,當時的希臘人把尼祿奉為明君,並對其表現出了無比的狂熱。

不過這種不靠譜的政策畢竟持續不了多久,免除了希臘的行省稅,那整個帝國將如何維持?所以在尼祿死後不到兩年,這些政策就變成了一紙空文。

羅馬帝國在萊茵河防線駐守了8個軍團,其中擔任萊茵河上游到中游防線的4個軍團被稱為高地日耳曼軍團,擔任萊茵河中游至下游防線的4個軍團被稱為低地日耳曼軍團。這8個軍團是公認的帝國最為精銳的軍團,高地日耳曼軍團和低地日耳曼軍團各自由一名軍團長統領。此時擔任高地與低地日耳曼軍團長職務的,是斯克裡伯尼烏斯家族的兄弟兩人,他們被尼祿召到了希臘。與他們一同前來的,還有擔任敘利亞總督的科爾布羅。

尼祿在寫給他們的信中表達了對他們出色工作的肯定,同時也表達了對他們的感激,毫無防備的三人從軍隊駐地趕到了希臘面見尼祿。然而當他們來到希臘的時候,他們見到的不是皇帝尼祿,而是尼祿賜死的命令,三位出色的軍團長就這樣被殺了。原因在於尼祿懷疑他們參與了刺殺行動。這次事件中,尼祿並沒有解釋為什麼要賜死三位出色的軍團長,這也是在一年多以後軍隊反叛尼祿的一個重要原因。

內政動搖

公元68年1月,尼祿在希臘遊玩了1年半後才返回了羅馬。尼祿認為他的希臘之行是一次偉大的旅行,必須用凱旋儀式才能對的住他此行的功績。實際上在羅馬人看來,尼祿的這次希臘之行只是一次個人表演秀,到處開巡迴演唱會的巡遊,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功績。

但尼祿卻不這樣認為,他要拉拉隊員每人手持一塊宣傳牌,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每個牌子上都記錄著獲勝的各場賽事。為了讓目不識丁的人一睹他的功績,尼祿下令在宣傳牌上繪製了他表演時的場景,宣傳牌的盡頭跟著一支隊伍,他們高舉獲勝的獎品黃金月桂冠,據說月桂冠有1808頂,那麼宣傳牌也應該不少於此數。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尼祿總是驚歎於自己的“才華”

最後遊行的主角尼祿閃亮登場,他頭上戴的是黃金做的月桂冠,依照羅馬帝國的古代禮儀,身穿繡有金線的深紅斗篷,駕著4匹馬拉的戰車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他沒有按照慣例去最高神袛朱庇特神殿表示感謝,而是去了阿波羅神殿表示感謝,在他看來,是掌管藝術的阿波羅保佑了他,讓他“贏得”瞭如此之多的“勝利”。

也就是說,這次凱旋儀式並不是慶祝羅馬在軍事上獲得了勝利,而是慶祝尼祿個人在表演上獲得了勝利,這是羅馬建國以來從所未有的“凱旋儀式”。對於這樣的凱旋儀式,羅馬人自然不感冒,也就對尼祿冷淡了下來。尼祿則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羅馬人藝術修養不夠,因此他決定前往更具藝術氣息的那不勒斯,此外在羅馬他只能在奧運會的時候登臺演唱,但在那不勒斯,他隨時可以登臺演唱。

正當尼祿來到那不勒斯打算繼續他的藝人生涯的時候,高盧暴動了。

發動暴動的,是高盧●盧格登的總督蓋烏斯●尤里烏斯●溫德克斯(以下簡稱溫德克斯),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呢?是的,就是當年凱撒在征服高盧之後,將自己家族的名字賜給了很多高盧貴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高盧貴族都以擁有凱撒家族的名字而自豪。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高盧全境

溫德克斯的家族來自於阿奎塔尼亞,當時盧格登行省的首府在盧格登,也就是現在的里昂。羅馬在這裡駐有2個大隊(不足1000人),他不但擁有地區行政權,還擁有一定的軍權,駐紮在盧格登的2個大隊歸他指揮。當然對於他來說如果要發動叛亂,那麼首先面對的就是駐紮在萊茵河畔的8個帝國最為精銳的軍團,這些軍團隨時能開到他的地盤上鎮壓叛亂。

溫德克斯反叛的原因在於他認為尼祿不配做帝國的皇帝。他發動叛亂,並不是要尋求高盧人的獨立而是要扶持一位新的明君成為帝國的皇帝,說白了就是要消滅尼祿這個昏君。溫德克斯歷數的尼祿的種種罪行:大逆不道,謀害生母;用叛國罪陷害賢良;作為一國之君不務正業成天出去當歌手等等。

溫德克斯很快就說服狼來了大約10萬高盧人加入了他的陣營,而這位總督在號召人民反抗尼祿的是後續用的身份不是高盧人,而是羅馬人,同時他還鼓動了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也加入叛亂的行列,並想推舉加爾巴為帝國新的皇帝。

然而溫德克斯還沒有和加爾巴聯繫上,駐守在萊茵河畔的日耳曼軍團便來到了高盧鎮壓叛亂。駐守在萊茵河畔的8個軍團除了要負責日耳曼方向的軍事作戰外,同時還兼顧背後的高盧地區,只要高盧地區出現叛亂,無須皇帝下令,這些軍團就會來到高盧展開鎮壓。

溫德克斯的10萬大軍根本不是帝國精銳部隊的對手,很快就被日耳曼軍團擊敗,損兵折將達2萬多人。溫德克斯被打敗後,居然對軍團長魯弗斯說道“將軍如果想當羅馬之王,我願效犬馬之勞。”魯弗斯雖然拒絕了溫德克斯的提議,但也沒有否定溫德克斯,因為在軍隊看來,他們反對尼祿的心情和高盧人差不多。

國家公敵

西班牙總督加爾巴出身名門,是元老院議員出身,在擔任西班牙總督期間將西班牙治理得井井有條。今天的伊比利亞半島分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當時來說分成了三塊:東北部的希斯帕尼亞●塔拉戈納行省、南部的貝提卡行省以及西部的盧西塔尼亞行省。整個西班牙地區有3個軍團,集中駐紮在塔拉戈納行省,這個行省的總督是加爾巴,也是西班牙地區最為年輕的一位總督。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伊比利亞半島

加爾巴接到高盧人叛亂的消息後,沒有猶豫立馬舉起了反旗,在加爾巴看來,連20年前才被獲准進入羅馬元老院的高盧人都憂國憂民,他作為地道的羅馬人,又怎能對帝國的危機袖手旁觀呢?當他接到溫德克斯戰敗自殺身亡的消息後並沒有退縮,堅定地舉起了反抗尼祿的旗幟。

很快,加爾巴就得到了西班牙地區另外兩個總督的支持,而此時作為 高地日耳曼軍團長的魯弗斯就是否進軍西班牙鎮壓加爾巴而猶豫不決,同樣駐紮在萊茵河畔的低地日耳曼軍團也舉棋不定。很快元老院接到報告,加爾巴在西班牙擴充了1個軍團。按照規定,總督要擴充軍團必須得到皇帝的同意,加爾巴在沒有得到皇帝同意的情況下擴充軍團是違法行為,於是尼祿向元老院提議將加爾巴列為國家公敵。

但這次針對尼祿的叛亂很快就擴散到了羅馬公民當中。羅馬人發現本來運輸小麥的船隻裡竟裝載的是沙子這些用於改建鬥獸場的建築材料,而下令的人正是尼祿。糧食安全是羅馬人的頭等大事,把自己自私的需求駕於全體羅馬公民之上的行為激怒了民眾,再加上之前尼祿的種種行為,民眾也終於對尼祿忍無可忍。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尼祿的行為終於引起了人們的不滿

雖然宣佈加爾巴為國家公敵,但元老院也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行為,而是暗地裡派出了使者與加爾巴之間建立了聯繫,加爾巴也派人來到羅馬臥底,雙方一直都在暗中往來,只有尼祿被蒙在了鼓裡。在元老院看來,此時72歲的加爾巴比30歲的尼祿更靠譜,再加上加爾巴本身功勳卓著,在帝國中也素有威望,當時很多羅馬人都傾向於加爾巴而非尼祿。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尼祿一直以來信任有加的提格里努斯也不知所蹤,提格里努斯手上有1萬名精銳的近衛軍團,這也是駐守羅馬本土唯一的軍事力量,沒了提格里努斯,尼祿就失去了一個依仗。而另一位近衛軍長官比德烏斯則投靠了加爾巴,尼祿已徹底地成為了孤家寡人。

驚慌失措的尼祿不得不選擇出逃,他身邊的人也紛紛離他而去,本打算開往埃及的船隻此時也跑得一個不剩,就在這個最為危機的時刻,元老院宣佈尼祿為“國家公敵”,也就意味著尼祿的皇位被宣佈為不合法。在尼祿被宣佈為“國家公敵”後,近衛軍長官比德烏斯擁立了加爾巴為新的皇帝。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終結

反叛尼祿的主角加爾巴

這個時候的尼祿已走投無路,但他沒有自殺的勇氣,他幻想著去希臘,因為他曾經給與希臘人非常優厚的政策。他還考慮出逃帕提亞帝國,但眼下他無處可逃。最後尼祿帶著身邊僅存的4名僕人逃到了羅馬城外的一處住宅。當尼祿發現有人要找到他的時候,他絕望地自殺了,了臨死前說道“可憐的藝術家要死了。”

公元68年6月9日,羅馬帝國第五任皇帝尼祿去世,終年30歲,在位時間14年。在他死後,遺體被簡單火化後被兒時的乳母及初戀女奴阿可特埋在了其生父杜米提亞家族的墓地內,這處墓地位於馬爾斯廣場,現如今已經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然而前來拜祭他的人仍然絡繹不絕,他的墳前經常有鮮花和祭奠物品,羅馬人對自殺身亡的尼祿還是比較寬容的。

拋開他皇帝的身份來說,尼祿是一位有著一定天賦的文藝青年,雖然他沒有善始善終,但也是有一些政績,但作為領導者,他顯然缺乏應有的意志。

尼祿的死,並不簡單的是一位皇帝的死去,而是意味著奧古斯都所創立的“精緻的虛構”體系的崩塌。卡利古拉死後,繼承帝國皇位的還是擁有著奧古斯都血統的人,在尼祿之後,奧古斯都血統的人便再也沒有繼承皇位,元老院最終站在了與奧古斯都沒有血緣關係的加爾巴一邊,其實換個人來當皇帝,在羅馬人看來也未嘗不可,這個人也不一定非要是擁有奧古斯都血統的人。

在當時的羅馬來說,奧古斯都開創的元首制,是一個有著監督體系的元首制,這不同於一般的集權制或是獨裁製政權;但這個體制又不同於少數精英掌控的元老院體制,畢竟有皇帝存在。這樣的體制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運作,證明了一點就是隻有皇帝是一位賢能的人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否則再好的體系也無從說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