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

临溪润药木


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也有利于普通民众对于中医的理解,更好的传承中医,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正德中医课堂


中医文化进小学课堂,很好,也很有必要!中医来源于生活,中药就在我们身边,特别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和泥土打交道,农村的种植,有很多就是人们身边的中药,艾草,薄荷,藿香,板蓝根,三七,枸杞,大枣等,是食材,也是中药。有个头疼脑热,消化不良,老人们就会用身边的这些食材当药用,给家人调理,往往药到病除,不用每次都往大医院跑。中医也是一门有趣的文化,里面的门道,既高深又有趣,只要有兴趣,入门也不难!小学生早早接触,先学习些基本知识,以后不管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大有好处的!非常拥护这一决定!



报纸广告守望着


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是很好的一件事!为何?理由有三:

一是,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通过中医药文化,可以认识万物之性,可以了解太极、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理念;可以学习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可以树立顺应自然的养生观念;可以学习修身、齐家、治国的基本理念。学习了中医药文化,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开端!

二是,中医药文化,可以建立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

三是,可以用来修养自己。建立良好的保健理念和作息习惯。比如《黄帝内经》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等。春三月,早睡早起;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等等。

当然,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小学生一下子学不了那么多,但是,中医药文化进课堂,是一种接纳的态度,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必将把这件事推向深入。

小学课本第一册第一课就是:天地人。让人确立天人合一观。为培养独立于天地之间的仁人君子打下基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霍贵高


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就又真有点过了,是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外行做法。

真要提倡进基础教育中小学课堂的应该是刘道玉老校长呐喊的启蒙教育——病毒预防与应对基本方法。

中医药文化提倡社会共同学习传承,作为大学选修课,这才是正道。

对中医国学的全民重归重视应该:一、提高全民人性道德回归,特别是急功近利、急于求钱求利求成、尊师重道、医患关系等等;二、中草药的安全;三、中医大德的抢救性保护,回归真正德才兼备有本土大众口碑的赤脚医生、行医、老中医;四:中医名方名典名术的抢救性保护;五、中医传承;六、中医重视的可持续性



虚谷寨主


中医药文化進中小学课堂,应考虑文化冲突。

首先中医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万事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转化而成。中学开了化学课,讲世界是由1O5种元素构成的。两者岂不矛盾。

1905年,清朝正式废除科举,易经正式被抛弃。今天又请進课堂,是倒退还是前進?

中药是长期实践的产物,治疗有些疾病可能有效,但疗效副作用毒性等,都没有科学鉴定。写進教材,学生自已抓药,毒死人,谁的责任?

我认为中国人也是世界人,世界主要国家没有中医,人家活得照样活蹦乱跳。日本韩国的新冠疫情,也没听说用中医中药。

中医進课堂,家长会同意吗?学生赞同吗?国家批准吗?

这些提法,总觉得有股张勋思潮暗中湧动,好像有要男人留辫子的感觉!


辛福先


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我非常赞成。中国国粹很多,最出名的就是书法、国画、中医、戏剧等。书法、国画不说了,现在的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已有了书画课,最近两年“戏剧进校园”也在全国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召开着,唯独中医药文化还在静待花开。有些人认为中医太深奥,开展这门课学生们恐怕听不懂,这是理解上的误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是给学生们讲中医药物的组成成分,而是引导学生中医药文化就是文化的熏陶,是中医保健理念的熏陶。比如校园里的紫丁香,不是让学生背会它属于哪个科哪个目,而是告诉学生紫丁香是花,也是诗歌,花的成长就是人的成长,要顺应自然生长规律,从而使孩子身体,心理成长发育更健康;中医药课堂会针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讲如何合理膳食,才能使自己更加茁壮成长;还有如何利用身体的穴位自己按摩预防近视等等,所以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势在必行。




lin0220


中医中药文化进入小学我是这样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发展中医中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经验的积累,要有人象早期游方郎中那样深入民间,收集民间药方,偏方加以临床经验,不然有很多民间偏方都丢失了,不断发展才能发揚光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事,也不是能急出来的,首先是要引导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持之以恒地坚持就能把中医中药发展好的,至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想不是一个一年级学生也接受的了的,这多只能告诉他们这是花,这是草,这并不是解决的办法。这好是进入初中,增加一门课程,早一点启蒙,让学生多一门选项,到大学有一个师承。才是最快的最好的选择。


用户回头看路


中医药文化进课堂很有必要。有些人一提到中医,就头脑中反应为老古董,封建迷信。好象他反对,才表明他是跟上了时代步伐甚至是文明的人。更有甚者一提到中医就说西医如何如何。他是向人表明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人,内心带有自豪感和所谓的优越感而已。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些盲目看西方文化的人,他怎么能沉下心去仔细看一下中华文化的。中医药文化很大一部分缘于《易经》。它是首先是一部哲学书,是中华文化的基础。中医药文化也是以《易经》为根基。学习中医药文化也是学习中华文化,并有利于宏扬中华文明。


福兴堂


这次疫情的有效防控,是因为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有着我们伟大的党的领导和中国政府,才有我们那么多奋不顾身冲在一线的院士、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打通经络,副作用少,药效固然好。所以让我们的中药传承下来,是应该开这样的课。从小给孩子灌输思想,以后多少知道点理论知识,作为常识防身都好!


原来你也在这里


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浙江省率先实施“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工程。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我国注重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同时在这次疫情当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走进小学课堂,有助于青少年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的同时,也能学习一些中医药常识,有助于孩子从中医的角度认识身体,认识疾病,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让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