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哲学家?

洪浩江苏南通


想要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定义很多,但在哲学是研究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根本问题上。哲学大师们是统一认识的。并且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

相较哲学,纵观我们的历史,这样的哲人寥若晨星。

在东方文明浩瀚的海洋中,唯有老子、庄子是与西方哲学大家同时代的东方巨匠。堪与比肩的大哲!





行走到何方啊lll


一、伏羲

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八卦的创立者,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发明了最原始的渔猎,驯养野兽,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是人类婚姻、文字、乐器的发明者。

二、周文王

《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上普遍认为《周易》为周文王的著作,这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巨大贡献。《周易》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朱熹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五、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一樽墨趣


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9、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

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10、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

(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道艺2


一、老子——生命的大智者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二、孔子——永远的“至圣先师”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三、庄子——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四、孟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五、荀子——不是“醇儒”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六、董仲舒——“大一统”的设计者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七、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八、王守仁——“致良知”说的宣导者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九、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启蒙者

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十、王夫之——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

(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解答文化问题


老子

(约) 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孔子 Confucious

( ) 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

〖春秋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曾任“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为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邓析

( ) 公元前545 - 公元前501

〖春秋〗

春秋末法家先驱,名家。郑国人。曾任郑国大夫,并创 办私学,以所作《竹刑》(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教人,宣传法治,“民之……学讼者不可胜数”(《吕氏春秋·离谓》)。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究之词”,对后来辩者颇有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邓析》,系后人托名所作。

曾子

( ) 公元前505 - 公元前436

〖春秋·鲁〗

(前--前)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名参,字子舆。 孔子学生。以孝行著称。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又主张“慎终(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大戴礼记》中多记载其言行,相传《大学》亦为其所著。后世封建统治者尊其为“宗圣”。

3 回复:中国古代哲学家简介

庄、孟、墨。

子思

( ) 公元前483 - 公元前402

〖战国〗

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曾受业于 曾子。宣扬儒家道德观念“诚”,以为“诚”是世界本原,以“中庸”为其学说核心。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世封建统治者尊其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相传为其所著。

墨子

(约) 公元前468 - 公元前376

〖战国〗

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相 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天志”、“明鬼”学说,承袭殷周传统思想形式,但增入“非命”与“兼爱”等内容,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以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力主“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处世奉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当时人民反对战争的意向,其“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为反对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又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紫韵壶艺


哲学永远是超越现实的大胆思想。现实中摸不到她的肉感,但却有种让你仰视的力量,好像是穿越历史隧道打到现实的一束光,让你看到光明原来在头顶上,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雾霾或黑暗。

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应该很多,只是他们当时可能还有现实的身份,所以哲思都是碎片。具有系统性哲学思想的恐怕只有老子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现实,老子的思想折射出东方文明高度的智慧,未来人类的哲学思考恐怕都难以逾越这种文明。超越人性的光辉将点燃人类未来的方向。


AI国叶


中国古代是没有哲学这个提法的。从科学学与科学史的意义上来说,哲学家是指:拥有自已的哲学范式,有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哲学思想体系的哲学学人。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被后人推崇的哲学家有;

1。老子。(公元前600年—470年右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传说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著作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被后人称颂为“生命的大智者”。

2。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颂为“至圣先师”。

3。庄子,(约公元前369年—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今河南商丘)。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后世将他与老人并称为“老庄”。

4。孟子,(公元前372年—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道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荀子,(公元前313年—238年),名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今山西新绛)。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需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末期两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董仲舒,〈公元前179年—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代思想家、政治家。是西汉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学大师。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

7。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意境深远,有不少词作广泛传诵。

8。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9。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其学问渊博,思想澡遂,著作宏富,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10。王夫之,字而农,步涢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用户言午泽群


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老子了吧,老子是生命的大智者,《道德经》对我国哲学的影响十分深刻。此外,孔子、孟子、荀子还有董仲舒,朱熹和王阳明等,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个人非常喜欢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此人乃全才,可惜一生不为朝廷所重用。



美璃趣谈国学


第一: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相传是活了130多岁,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享誉全球的五千言的《道德经》。

第二: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第三: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第四: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第五: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第六:“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第七: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

第八:“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阳明已逝,心学仍存。阳明先生的心学是哲学,更是治国良方。心学的“知行合一”直到现在还是学术界、思想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曾国藩、严复、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蔡元培、郭沫若、三岛毅、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等中外名人,几乎都对王阳明有很高的评价。而整个日本近代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王阳明思想的影响,甚至说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也几乎人手一部王阳明的《传习录》。

第九: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

黄宗羲

宗羲(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0-1610-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第十: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希望采纳,打字不易,感谢


涂鹏


哲学含义简单说就是智慧之说,它是指导人类和谐发展的一种产物。它可以是道德、可以是仁义,也可以是思想。只要是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就是好的,也是大家愿意学习的。

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多如牛毛,留存后代经常提起的,伏义,文王,老子,孔子,墨子,旬子,王阳明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家思想一直以来崇尚自然,他们主张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他们喜欢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孔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不止对中国,对世界影响都很大。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人影响也比较大,他的学说对明代影响深远。他推崇知行理论,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我们要知道,也要行动,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

黄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按年代来排列如下:

一、 春秋战国

1、 儒家:孔孟荀

2、 道家:老庄

3、 法家:韩非、商鞅、李斯

二、汉

1、 董仲舒

2、 王充

三、 唐

1、 韩愈

2、 柳宗元

3、 刘禹锡

四、宋

1、 二程

2、 朱熹

3、 陆九渊

五、明

1、 王守仁

六、清

1、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 王夫之

3、 顾炎武(日知录)

4、 龚自珍(己亥杂诗)

历史上的哲学家还是有很多的,他们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