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广播」“封楼”后,他们24小时守护居民

2月22日上午8点刚过,合肥包河区常青街道信达林语苑小区2号楼楼下黄色隔离线被解开,“扎营”多日的红色帐篷也被拆除。9点,社区物业人员对整栋楼进行消毒。11点,常青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测量体温,并发放解除隔离通知书。至此,85户业主正式完成居家医学观察,迎来了解封日,可以按照居民区封闭式管理的秩序正常复工上班、出门采购……

从恐慌不安到自觉体温“接龙”

「合肥新闻广播」“封楼”后,他们24小时守护居民

2月14日,信达林语苑2号楼一户居民的亲属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该住户4位家庭成员被作为密切接触者送往包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通过行动轨迹追踪,感染者虽然不住在常青街道,但曾在小区封闭式管理前短暂居住,包河区疾控中心立即下达了对该楼栋实施“全封闭管理”的指令,按照最后一次接触时间,2号楼业主需要居家隔离至2月22日。常青街道和薛河湾社区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对楼栋实行24小时管控,严禁居民进出。

“楼里有人感染了吗?好紧张啊”“心塞得很,什么时候能解封啊?”突发的单元楼封闭管控让业主群纷杂一片:有询问情况的,有互相鼓劲的,还有问社区人员应对措施的。贴公告、楼道消杀、拉隔离线、调配防疫物资……薛河湾社区是一个成立仅一年的年轻社区,面对疫情“大考”,社区上下严阵以待,立即抽调精兵强将,和物业公司联合组成楼栋管控小组,下设消杀组、物资运输组、采购组和应急组,对2号楼进行点对点服务,给业主做好安抚解释。

很快,2号楼前搭起了应急帐篷,24小时应急值守人员排班到位,为解决楼内百余号人的生活物资,社居委和物业联系了辖区一家生鲜电商平台,业主们可通过APP一键下单。“社区刚成立,人手比较紧缺,社区6名班子成员,加上市区下沉支援的同志以及招募的居民志愿者将近20来人,安排成三班倒,在楼下24小时值守。”薛河湾社区党委书记刘文峰介绍。夜深了,楼内的灯火逐渐熄灭,楼下值守的身影仍在忙碌着,业主们的心渐渐踏实,甚至主动在微信群内发起了体温“接龙”。

点对点服务 专业高效守护平安

「合肥新闻广播」“封楼”后,他们24小时守护居民

“万姐,有个快递到了,取件码发给您了,麻烦代取下哈。”“万姐,我从老家带的大米丢在了车子后备箱,能不能安排人帮我拿下呀。”楼栋封闭后,业主的需求每天源源不断地在微信群内“输出”,统一汇集到物业管家万萍的手中,由她和同事们分头完成。2月18日下午,万萍接到了一个“急单”,2号楼一位业主因为过敏全身起了很多红疙瘩,夜不能眠,请她帮忙代买一些过敏药。收到消息后,万萍一刻也不敢耽搁,一路小跑着去了药店,连跑了两家药房才将业主要买的药配齐,第一时间送给了她。

生活物资一键下单统一配送到户,生活垃圾专人消毒清运,楼栋每隔4小时消杀一遍,一切工作都在专业而有序地进行着。隔离数天后,刘文峰获悉,2号楼的4位密接人员核酸检测显示阴性,他们的亲属目前病情平稳,正在接受治疗,他立刻将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物业和业主,大家伙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下了一大半。

迅速的响应机制,高效的处置,细致的服务,让社区和物业公司在这次疫情“大考”前赢得了业主的点赞。“相信政府,相信医护人员,现在物业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物业和社区真是辛苦了,他们晚上还要值班在楼下看着”“危难时刻显真情,辛苦了”“疫期路上,我们一路前行,疫期过后,我们同舟共济,相信明天会更好。”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平静理性面对,业主们纷纷在群内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一场突如其来的“楼栋封闭”,让社区、物业和业主们的心联系得更紧密。“彼此之间都多了一份心心相惜,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相信疫情过后我们的和美楼栋建设不再是愿景。”刘文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