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的农村打工者的归宿在哪里,八零后的你感觉累吗,你忙吗?

昕昕向荣720


和你一样,我也是八零后,在外面打工多年,前年才回到老家。 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在外面打工如果没混出名堂,回家吧。下面我用实际例子和你分析下。


首先,我也是八零后,在深圳打工了15年,最后回到老家

我于2003年前后到深圳工作,从刚开始时的300元月工资,一直到后来的10000元月工资。打工了十几年,工资虽然涨到10000元,但生活却不是我想要的。首先,工资虽然高,但花销更大,房子一个月要3000元,加上吃饭其它花费,基本上没啥余钱了;其次,岁数大了,30多岁时,精力体力都不如年轻人,在公司越来越吃力,感觉快被淘汰了;最后,我的感觉是,深圳当时限外牌、社保要求高,各项费用高,低端产业的人很难在那里混了。所以到最后,在深圳打工了15年后,回到老家了。

其次,归宿在哪里,八零后的你感觉累吗,你忙吗? 当然

其实打工到现在,30多岁时,精力体力不济时,会感觉到很累的。30多岁了,拖家带口的,根本应付不了天天加班。还要陪家人,陪孩子,还要照顾自己身体。对于繁重快节奏的工作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所以感觉到很累很忙。在外面打工,也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归宿在哪里,所以当时就考虑回到老家了。

最后,到老家才感觉到天地宽

我感觉你找不到归宿时,就回老家。回到熟悉的老家,你才会感觉到天地更欢畅。靠着前面打工的积蓄,可以做做小生意,生意创业。在外面打工多年,应该也有一定的见识,在自己家乡可能会更加好混些。并且最重要的是,归宿有了,所有的事情都 是为了自己积累,这比在外漂着要强的多。


总结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就是:在外面打工如果没混出名堂,回家吧。其实同作为80后,我觉得回到家乡,就找到了归宿,就算是同样忙同样累,也因为有归宿有奔头而更加开心了。


三农时节


我就是80后,最老的80后。自98年开始出去打工,至今已整整20年,也就是说,在他乡的时间比在家乡的时间还要长。

刚出来时在顺德一家五金厂上班,第二年被同学骗去搞传销,后来去珠海做电子厂,9年后又来到广州,一转眼在广州也呆了近9年了。

在外打工这20年,期间的艰难困苦,风风雨雨只有自己才知道,做传销时曾因为没钱买菜而去地里偷菜;曾因为没办暂住证被抓;曾遭遇老板跑路。当然,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遇到过很多好心的人:热心帮忙的同事,体贴的上司,还有帮我争取到失业金的素不相识的社保局工作人员。

在外打工期间,我娶妻生子,凭着打工挣来的钱养育年幼的儿女和年老的父母,这一切都让我心怀感激。

如今,我也奔四了,也开始考虑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在外打工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打工是不能打一辈子的,迟早要回去。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每年回家过年,父亲都希望我不再出来,而儿女的教育也迫在眉睫,今年本已不打算出来,可因为种种原因和无奈,还是出来了。

我已经下定决心,做完今年,明年开始就在家里找事做,钱多钱少另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我始终认为如果迟早要回家,迟回不如早回,毕竟离家久了,在家没什么人脉,也不知道自己在家乡的发展方向,越早回去就能越快适应。

希望每一个外出打工者都能过上让自己满意的生活。





新农人老胡


八零后的农村打工者的归宿在哪里,八零后的你感觉累吗,你忙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允许我,心疼自己三秒!

我是85年生人,今年35岁,基本步入中年人的时代了!

从17岁初中毕业出来打工,这些年也算是饱尝社会的风霜雪雨了!

一开始在别人店里做学徒,拿300块钱一个月,中午吃一顿,住房都是自己解决。

那时候不但工资低,活还苦,而且还不能有意见,也不知道那时候的自己是怎么忍受的住的。

冬天的时候冒着风雪给老板去送货,骑着自己的破自行车,后面驮着一个超大的箱子,一只手扶着龙头,一手扶着箱子,等到了地方,手都冻的没知觉了!

七八月的夏天,中午也没有午休的,顶着毒太阳在马路上送货,晚上洗澡看看身上一身的痱子。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苦,但是可能是年轻吧,也不觉得多累,而且现在想想,居然觉得那时候的日子很幸福!你说贱不贱!

后来做了师傅,手底下也开始带徒弟了,但是工资也就一千多块钱一个月,一年下来,才一万多的工资。

再后来自己开店了,一开始惨淡经营,常常连吃饭的钱都要省,一点都不夸张,我记得一段时间,早晨起来煮一大锅粥,然后倒点酱油拌拌,也能吃两碗,中午晚上都一样,就这样熬了一段时间!,有次回爸妈那边去,走的时候老爸给了我几个咸鸭蛋,我也不敢多吃,一个咸鸭蛋分两次,后来发现剩下的都生虫了,当时那心里真的是又气又恼,气的是这该死的虫子,恼的是怎么不早点吃完,都浪费了!

慢慢的生意了点起色,终于吃饭的时候可以买点肉了,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

前两年结了婚,有了儿子。现在每天回家都有热饭吃,儿子都会在门口等我进门,说实话,前些年吃的苦,也算是没有白费!

至于以后的归宿,我想很大可能性是就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了,但是户口一直在老家,没有迁。我是一个念旧的人,不管在外面多久,总觉得根在那,总想着回去!


送花小哥哥的账号


上至天文下地理,每天说点有用的,大家好,我是湘西自媒体人“九曲黄河万里沙”,江湖人称“九哥”。


作为同齡人,我来试着回答下:


一、先谈谈归宿问题:

八零后,农村打工者,这两个条件,就已经琐定了这部分人的定位:30至40岁,农村人,文化不高,与“体制内”基本绝缘。这部分人的归属,一眼基本看得穿,无非两点:混得较好的话,用自已辛苦集攒的血汗钱,努力在城镇买车买房,进行安家,根据自身条件,自己创业,找点生意和工程做,上给老人养老,下供孩子盘书。

混得较差的话,要么一直给别人找工,直到干不动为止,要么回到生养自己的老家去,继承祖上的衣钵,继续在田地刨食,农闲时节,在附近打点零工,挣点家庭必要开支,尽为人之子、为人之父的职责。


二、再谈谈累与忙的问题:

三、四十岁的农村人,没太高的文化,工种的选择,也不会宽到哪儿去,绝大部分人,从事员工密集型产业,流水线作业,或在外面打零工,少部分人,会进入写字楼或从事服务行业。说大实话,这些行业,基本都处于社会食物链的低端,累与忙,是常态,挣不了大钱,属正常。


总之,老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管以后的归属怎么样,也不论累与不累,忙与不忙,心中怀揣希望,努力活在当下,上对父母负责,中对自己负责,下对儿女负责,其他的,时间自有安排。



湘西九哥自媒体


马上就要到2020年了,80后的农村打工者,年纪最大的都快四十岁了,在这一批的农村打工者当中,大多数都已经是变成中年大叔大婶了。

一种是事业型的。由于敢闯敢拼或者是运气很好的打工者已经在他乡买房买车,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在他乡打拼,大部分的人的父母还在老家,在逢年过节开着车回到老家小住一段时间,偶尔感受一番衣锦还乡的感觉。

一种是奔波型的。当然也有的80后是常年在外打工,在老家也买了房,老婆孩子在老家生活,孩子也都是十几岁了,八零后的锐气基本上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大多数走上了生活和工作上的稳定,每逢过年回家小住十几天,然后年后又返回公司上班。

一种是茫然剩男剩女型。虽然最小的八零后都是三十多岁了,但是依然还有一群剩男剩女在彷徨,不管是因为感情问题还是其他问题,他们过惯了他乡打工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到老家生活。感觉每天忙起来的时候很充实,但是安静下来之后又感觉生活的无趣。

其实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八零后,三十多岁的年龄真的不能太随心随意了,所谓归宿其实就是家。不管是事业有成的还是孩子奔波的,没有成家立业就如一叶浮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虽然看起来自由,但是逐渐老去这个事实告诉你,人生的追求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找个对的人就嫁了,一起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那么,你是属于哪一类的八零后呢?


谢宗兵


我有女儿,我想说,找老公,真的要看自己的感觉,男孩子的长相,谈吐,学历阅历,身高,家庭,工作,收入,爱好,等等等等,都在影响你的喜好,但不能太物质!不能太金钱!如果太物质,真的会让男的看不起!真的会让男的恶心!但是现在很多女孩这都不懂,开口闭口什么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最主要看他舍不舍得在你身上花钱。这么俗气的话,你就不能小声点说嘛!


南洋教父


88年凭借自己努力在昆明有车有房……



茶晓荼


80后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尴尬的年代,什么事都让我们给赶上了,读书不要钱,我们赶不上,涨房价,赶上了,以前的爱情讲究真心实意,现在讲究真金白银,两个年轻人挣钱要养七八个人,一大家子人啊,一天到晚就是忙工作,挣钱养一家老小,家里还千万别有病人,要是再有个生病的,那简直是,喘气的声音都比别人大,哎,真的感觉好累,生活费,房贷,保险,随礼,还有养孩子,什么都离不开钱


ZJXFJH


现在因为生活压力愈来愈大,加上农村经济不景气,很多没有“文化偏低”的农村打工者想要养家糊口,相继走出国。


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在国外辛苦加班也要选择出国呢?

一、因为文凭有限,即使在国内打工,也是苦工力工,也需要加班,很辛苦工资却不高,国外工资高,所以选择出国务工。

二、有一批率先走出去的打工者回国之后拿了一比钱,很多人看到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出国了。


不仅八零后,现在的九零后也很累,工作也很忙,那些安逸舒适的工作往往只出现在电视剧中罢了。

如果八零后在国内找工作难,不妨学一门手艺(厨师、技工、木工等),走出国,寻找更多好的就业机遇。


生活再多的苦累,但是挣钱多了,也算是一种安慰!



万国国际


每个人都累,哪有容易的呀。都是在努力的活着而已,因为有时真的不是简单地为自己而活,只能咬牙坚持,谁知道明天会怎样?或许明天真的会有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