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新大风歌


真的没办法,就果断处理!把尸体尽快埋掉算了,别因为小事变成大事。赶快火化快点处理,否则。尸体烂了会产生病毒病菌的


王连文自媒体342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刚好在此期间经历过此事。

就在前几天,村里族中长辈大爷爷因病去世。原本咱们农村里是要择日下葬入土为安,且要大开礼堂,一般举办5-7天;但正值疫情期间,经过再三商议考虑,且村委会也来吊念通知不允许聚聚大行操办,希望一切从简,因此决定第三天就下葬了。

因为封村封路,外村亲戚有前来的都被执勤人员拦下,孝子前往取炮竹以及红包礼金,寒暄几句后各自原路返回。

吃饭有5-7桌,基本都是本家人和村里人,由于大家都知根知底,而且都没有外出,所以还好,但实属冷清。

由于丧事从简,很多礼节都省掉了。。。






奇夏村长


大家好,我是陈庆亮,有幸回答这个问题。疫情当前,人员不能流动,我感觉农村丧葬应该按照一切从简的原则办理。

过了年初几的时候,参加了一次远房亲戚的一个葬礼。当时也是封村封路了。不过在农村还是讲究人情世故,死者为大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尽量让逝者安心离开。虽然一切从简,但是最基本的吊唁仪式应该是有的,不过人们个个都是带着口罩,还是尽量做好防护。吃饭也是大锅炖白菜,毕竟非常时期,买东西都不好买,也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丰盛。还有就是提前掩埋。尽量缩短时间,这样人们聚集的时间短一些。在这个时候,一切从简办理,实出无奈。但是非常时期,也别无选择。无论如何,现在的人们思想觉悟确实提高了,也是尽量避免减少麻烦,像这种事情,不办理觉得对不起逝去的亲人,办理的话又在非常时期。确实有些难为情。还是那句话,一切从简办理是最好的选择。





陈庆亮


一个星期前,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幼年时期拜的一个媬媬去世了,他家里亲人是这样处理的, 因为是镇上,所以处理相对比农村还麻烦一点,就在楼下比较宽阔的地方,搭了一个简易帐篷设置灵堂,只通知比较要好或者是近亲属关于亲人过世的消息,其他一切都从简,暂时不搞白事宴请,其他的关于后续处理的问题,按部就班,比如说我们这里乡镇村一般是土葬,请工人选址修建坟墓等,这些都按规划好处理就行,也不会有外来较大的干预行为,只要亲人不过来汇聚太多,一般是送礼后简单聊几句,悼念一下就可以离开了,关于宴请的问题可放在以后,等这个疫情期过去以后再酌情办理。



行走川渝之间


春节前后,农村去世的老人还真不少, 对于丧葬的处理,农村是先火化,再把骨灰放置家中。

我的亲戚和邻居,在疫情期间,先后有三位老人去世,这三位老人不是一个村庄,也不是一个乡镇,但是都是用的同样的办法,自己的家人,(用三两个人)把老人火化后放置家中,待疫情过后,再去安葬。在这期间,村庄把守的都非常严,人们也非常的自觉,这样就可以减少多人聚集。

我认为这个办法还是很好的,是不是大家还有更好的办法呢?谢谢!


真真生活录


我公公就做这方面工作,他是法师。按以前的话第一步得根据去世的人生成八字确定下葬日期一般都是三到五天的样子

第二步在去世第二天移步堂屋,法师布好阵

第三步在第三天陆陆续续有人来凭吊,这天也算正席

第三步一般出葬都是在早上10点以前,完了再吃正席就算结束,中间要做好多场法式。

疫情这期间我们村有几个老人过世,法师就我爸一个去了一次做了一场法就下葬了,没有请客,一切从简



烹小鲜1


二月初的时候,我们村有个100岁老人过世,他们是先火化,把骨灰放在家里,然后等待疫情过去后在办葬礼的。听说还有的火化后直接入土为安不办葬礼的。不管怎样,非常时期都应该响应政府安排,不给国家添乱。希望疫情快速过去,恢复正常生活。


辉哥搞笑


  先说说我们这里的习俗吧,在我们农村,如果某位村民家有老人“去了”,安葬一个人至少3-7天,农村有个习俗就是看期做道场,死者生辰八字要与对下葬时辰对应,我们那里俗称“道士”的人看日期,他们说什么时候下葬才行,都要做几天“道场”,所以一般是三天以上,道场费用一般都是几千上万。

  如果某家的老人“去了”,队上的人都会在他家帮忙,一家老小全都去吃饭,一顿饭至少近十桌,一吃就是3-7天,送的资吊唁金也不是太多,现在农村俗称是“死不起人、结不起婚”,安葬费全算下来至少好几万元。

  此次疫情是“百年不遇”,全国一盘棋,都在一级响应,多个城市“封城”,我们这里也是禁止人员上街道、聚集、聚餐、打牌等。近期我们村和附近有三位老人“去世”,安葬最快的6小时,慢的那个一天半。当然提前会做一些准备,但都一切从简、吊唁后迅速离开、不聚餐等,安葬完后都是给帮忙的村民封“红包”。有个是村干部的母亲去世,他带头不到10小时安葬完毕。尽管有人说他铁石心肠,有人说他不讲孝道,也有人背后骂,但他说:“非常时期,作为一个村干部,我应该起好带头作用。”另外两家是很快就下葬了,都没有走以往的“程序”。

  个人认为背后说不讲孝道是没道理的。图片也是乡下拍的。





甜城小事


特殊时期,农村丧葬也要服从抗疫,一切从简。眼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段,我们更应该做到不聚集、不聚餐,不给病毒任何传播的机会。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到,2月22日0—24时全国有21个省区市确诊病例零新增,但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容不得我们半点懈怠。

农村人历来讲究“红事叫,白事到”的习俗,但凡村里谁家有人去世,不用招呼,知道后便会主动登门帮忙。可眼下全国上下正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而且村里也曾在大喇叭里反反复复强调,人员减少出门,不聚堆,不串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村有人去世,该如何殡葬呢?

非常时期,我们要遵循丧事从简的原则。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第一时间要通知村委会,由村里出面安排人员,前来帮忙。像一些外村的亲朋好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电话通知一声,说明情况就行,就没必要前来吊唁了。村里安排办理好火化手续,直接下葬。前去帮忙的人员也应该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完事后回家自行进行消毒、洗手。

像我们当地农村,如果是平日里家中有老人去世,东家都会请厨师到家里来,安排酒席宴请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和来帮忙的街坊邻居。有的时候,那些家中亲戚朋友多的,都得安排几十桌才能坐下。而眼下正值全国上下防控新型肺炎疫情时期,聚餐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为了大局,下葬以后,帮忙的人员也最好不要逗留,忙完后各回各家。

所以,如果在抗疫期间农村有人去世,那就以大局为重,一切采取从简原则,早火化、早下葬,减少人员聚集、不聚餐,做文明殡葬的践行者、顾全大局,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


建行渐远


农村的婚事可以推,但农村的白事是不能推的,但疫情当前我们该怎么做呢?只能一切流程简化处理了。

就在正月初7的时候,村里的刘大爷因为心梗发作,突然离世了,这也使得家里人和邻里邻居非常伤心。就在家里人准备给刘大爷办理丧事的时候,村委会派人过来进行了慰问,而且也下达了关于疫情期间丧事的处理方案。

首先,我们这实行的是土葬,在守棺的这两天找人去祖坟把墓地挖出来,一切都要快,不要大肆修建,等疫情过去之后可以在修建。

其次,只准找直系亲属,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0人,而且所有人员每天要接受2次以上的温度检查,口罩佩戴也是硬性规定。

最后,流程一切从简,酒席取消,不可有任何丧葬表演节目和流程,在墓地准备妥当之后无需停留3天,可直接入土,入土完事之后都要各自回家隔离。

虽然这个硬性规定比较苛刻,但逝者也一定会理解的,毕竟农村白事的人口流动性太大,一旦出现病毒携带者那就会有很多人不可避免的被传染。所以作为农村人,我们都是非常支持这个疫情丧事处理办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