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会更抢手吗?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吗?

超哥往前走


即便没有疫情,体制内工作都很抢手,一次疫情并不能改变人们的择业观,只是让人更加坚定了体制内的优势罢了。至于所谓的阶层流动,更是无从谈起,一点联系没有。倒是那些日子本就拮据的劳苦之人,因为疫情的突然出现,打乱了生活和工作节奏,班上不成,工资拿不到,每天在家隔离如坐针毡,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讲,还达不到旱涝保收的条件。

企业有资金链的问题,个人实际上也有资金链的问题,都是事关生死的大问题。企业资金链断了企业就死了,个人的资金链断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就要成问题,也是事关生死。而现在很多家庭当中,家中的杠杆率也是很高的,像车贷房贷供血,如果手里没点余粮,一旦没有进钱的门路,那也是很可怕的。今年的疫情影响,时间不止一个月,整个季度甚至上半年都要深受影响,那么自然会影响到很多人的收入。

大家都在工作时,区别不大,就是赚的多少问题,可一旦工资断了,体制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旱涝保收一分钱的工资都不会少,所以心中不谎,疫情长短无所谓,但对于不干活就没进项的人来讲,时间越长越是煎熬,生活的压力拖的就越长,日子越难过。


元芳有看法


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表弟与弟媳都是体制内公务员,这次疫情,俩口子都忙于抗疫,大年初二起,就没回过家。他们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天天一人呆着。其坚绝表示,毕业后绝不进体制内。

过去我家夫妻俩,也都是公务员(我公安、妻药监)。后来我离开体制,自由经商,妻还在单位。

这次疫情,妻所在单位由工商、药监、质监合并为市场监管局,属抗疫一线单位。从除夕夜到今天,单位大半职工都没得到一天休息。为防止频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传染,我每天开车接送。

妻体质差,我又恐这特殊时间,她外出检查时,饮食不干净,所以每天中午做好便当,联系她在何地,及时给她送去。

幸好我离开了体制,才能在这特殊时期,有时间、有精力为妻子做好后勤工作。若我还在体制内,这些是无法办到的。

看待任何事情,都需全面。公职人员职业相对稳定,但在这种危机时刻,奋战一线的也多为公职人员。(志愿者占比较少)

现在想进入体制的人,绝大多数都要凭自己能力考入。有资格能进来者,都不是傻子,会对自己未来发展进行选择。结合自身实际,去蔽追利,不一定非进体制。

至于根本达不到报考体制岗位条件者,就别瞎起哄了。

发几张截图,表明所述不假。

图一为家庭群聊天记录,图二、图三是我发的朋友圈消息。


城镇户籍打工者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很多民企、私企的员工备受煎熬,苦不堪言。


他们之中,有的人被无情地催促要求返工复产,企业根本不顾及员工的健康风险和存在的客观困难;有的人被老板以各种理由克扣薪资,企业根本不管员工死活;有的人甚至直接被裁员辞退,而且没有任何补偿。


这就是疫情之下的民企、私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员工的现状。


反观体制内的工作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等,虽然在疫情之下也有工作上的压力,但总体上比较人性化,而且很少会有裁员辞工的情况。


体制内的单位,都会遵行国家近期下发的关于落实疫情期间劳动保障的相关文件精神,会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或采取远程办公的方式,或采取轮岗调休的方式,以重新组织复工复产。


而且,体制内的单位,在疫情防护上更重视,在物资准备上更充足,可以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特别是在薪资待遇上,大多数体制内单位的员工都没有被降薪和裁员。


常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次疫情的发生,让体制内单位的优势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必然会对不少体制外人员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于是,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不少职场人可能会在疫情之后,萌生出转向体制内单位去工作的打算,故而体制内单位的工作会更为抢手,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从长远的观察来看,体制内单位的热度,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弱、变冷,这是因为:


1.体制内单位的职位终归有限

体制内的单位,都会有其固有的用工总量限制,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岗位,毕竟有限。既然在疫情期间,体制内单位都很少发生裁员的情况,自然就不会有更多的空闲岗位提供给社会。


当然,在疫情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制内单位招聘一定会比原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这基本上是必然趋势,但能够入职的毕竟是少数。这些职场人虽然有入职体制内单位的想法和行动,但最终却无法实现,故而还得回到体制外的单位去工作。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淡化,众多职场人还是会分散流动到社会生产组织的各阶层,体制内单位的热度必然会慢慢下降。


2.体制内单位的固有缺点依然存在

<strong>

虽然疫情之下,彰显了体制内单位的很多优势,但从整体来看,体制内单位机构臃肿、论资排辈、薪资平平、管理陈旧等诸多缺点,却一样也没有消失。


这些固有缺点,在疫情特殊时期被逐步淡化,而体制内单位稳定、规范、基础牢固的优点有效掩盖了这些缺点。


一旦疫情结束,这些为人诟病的缺点又会重新浮出水面。少掉了特殊时期的优势光环掩饰,这些缺点终归还是会让部分职场人难以忍受最终选择离职。


因此,在疫情结束的短期之内,体制内单位固然会抢手一阵,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热度必然会降温,最终还是会趋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社会内体制内单位和体制外单位的数量终归还是会回到一个固有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应该不会比疫情发生前,有太大的变化。


3.体制外单位将有发展机遇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民企、私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国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而会重拳出击,大力扶持。例如:


国家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具体而言,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


这只是国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的第一步,随着疫情的稳定和解除,为了进一步激发体制外企业的经营活力,相信国家还将会在税费上、融资上、产业政策上,实施“精准救助”,以期帮助这些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因此,虽然体制内工作的热度会在短期内增加,但从长远来看,体制内单位和体制外单位对职场人的吸引度终归还是会恢复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换言之,该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人,还是会去考,该去国企应聘的还是会去国企应聘,该去私企、民企就业的就业,还是会去民企、私企就业。


结语

疫情之下,体制内单位的优势被再一次放大,让无数职场人心有所动。这也必然带来疫情解除后入职体制内单位的激烈竞争。

例如,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必然再创新高,国企在校招时的热度必然会“爆表”。


但这种热度只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已,一旦疫情结束,社会运行重回正轨,体制外单位的很多优势和长处又将重回职场人的视野,而体制内单位的热度也将进一步降温。这才是最终的平衡状态。


你现在在体制内单位,还是在体制外单位呢?你想去体制内单位吗?欢迎评论区留言阐述。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雪天惊雷


阶层没啥流动性。

肯定会千方百计的想进去,体制内的都是人精,一般不会吭声(多说话出篓子的事太多了),即使发声正常也是辛苦没油水!(和做生意的道理一样:不赚钱哈),事实是在网络上几乎没有看到退出来的迹象。进不了体制的人会加速赚钱,现实很清楚。这段时间被困家中,大把时间看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情和热点……


信阳肖哥


体制内一直都很受欢迎,旱涝保收,工作也不辛苦,各种福利待遇一样不差,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也不会失业,你看看国考就知道了。当然如果你是个有为青年就不能往这个堆里混,你会颓废的 ,浪费一生!


懒得都不知道懒了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任庆10


都啥强不强手,公务员如果都是按规则走就是饿不死,当然如果有灰色收入另外谈,体制内有能力当上领导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是清官以后可能名垂千古。看自己的方向


自由湾区


分两点考虑吧。

第一,如果说出于安稳考虑,体制内有很大优势,这次疫情确实能体现出来稳定无后顾之忧,但是确实挣得收入太少,尤其是北方地区,出去领导阶层个人收入也就在4000上下。

第二,这次疫情,也是一场战役。几乎所有体制内,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等都走上了战场,从防控开始一直会干到结束,不眠不休,随叫随到!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吃党的饭必须有条件冲上去!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有一定能力水平的又没有太多抱负进取心的人会着眼于体制内。能力水平较好的依然会在社会其他领域施展拳脚。不过,绝大多数毕业生应该会改变最初的想法,有很大比例报考体制内部门了!


曲别针回形针


肯定的,特别是十字会,体制丐帮,奉旨乞讨,不用脑子,工资还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