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疫知识技能学习和普及以应对突发疫情


加强防疫知识技能学习和普及以应对突发疫情

自打响新型冠状肺炎“防控阻击战”以来,全国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防疫长城”,被誉为“最美逆行者”。我们做为新时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管理者与参与者,陷入了系列的思考中。我们的学生,防疫知识和技能教育是否足够?如何加强他们的知识结构?面对疫情,他们的应激心理承受度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也在口腔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做了调研,其中9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具备全面防疫知识和技能,更有22%学生认为对防疫认知程度和普通民众相同,主要原因是在教学课程中公共卫生课程学分仅占6.6%,感染病学仅为选修课程,防疫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无法应对严重突发公共疫情。

日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认为新型冠状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我们要从知识储备、临床诊治、人才培养、生产生活防范等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为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的长期存在,以及未来可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医学教育教学及知识科普中,应加强防疫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普及。

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

目前,由于待遇低和社会地位不高,选择公共卫生专业学习的学生较少,即使录取进入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思想也不稳定,寻找机会转专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认为,发挥公共卫生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和根本,公共卫生在默默维护人民健康,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此次疫情也督促国家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的培养和待遇,不仅要扩大规模,还要切实提高质量,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培养一批既懂公共卫生,又懂系统防疫应急响应的人才队伍。

优化医学课程设置

医学教育的目标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价值观与职业精神。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一样,但是基本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应是每个专业的必备课程。应根据专业特点开改进课程,如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与全身疾病息息相关,把感染病学相关内容整合到口腔医学专业中,构建学生的感染病学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防控意识,可以开设《口腔公共卫生学》,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腔专业也能够拿出一套成熟的防治体系。其他医学专业也可以设计“专业+公共卫生”的交叉课程。

科普社会防疫知识

疫情是天灾,普通民众基本防疫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可以使疫情成为人祸。所以需要加强科普感染病的防治宣传和技能普及,教会民众正确佩戴口罩、正确的七步洗手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像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一样,进入公共场馆、学校、企事业单位得到普及;要像防火演习一样,定期开展演习和实践。做到人人了解,人人掌握,这样未来面对疫情突发状况的时候,民众知道如何自我防护,保护他人,树立信心避免恐慌和混乱。


作者: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樊立洁 陈谦明 王柏翔 谢志坚 王慧明;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孟东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