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芯,脱缰野马的绝路狂奔

小米在造芯路上已经迷茫了五年。

回顾自2014年起的这五年多时间,小米造芯高开低走。

澎湃惨淡收场,手机处理器后继无人

2014年10月16日,小米和联芯合力静悄悄地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2015年7月6日,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9月芯片样品回片,9月24日凌晨1点48,小米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

这是澎湃S1首次问世,并应用在了小米5C上。然而,由于手机的定位过于平庸,和小米已有产品线产生冲突,小米5C成为了给一代神机小米6和千元机杀手的红米4X让路的牺牲品。澎湃S1较低的集成度也带来了信号频段过窄 的问题,注定小米首次造芯无法一鸣惊人。


小米造芯,脱缰野马的绝路狂奔

澎湃S1之后,下一代迭代产品迟迟没有消息。澎湃 S2 在2018年11月传出连续五次流片失败的消息。

据传后期小米造芯团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坚持下去,重新设计,新设计保守估计也要再进行4次流片,但是这样即使造出来也是亏本的。而且推迟两年,小米只能装千元机了。但是这样至少锻炼了队伍。另外一部分人推倒重新设计,靠ARM的新设计重新设计芯片,这样能保证性能能跟上,这也是当时一度传言澎湃S2比肩骁龙845的缘由。但是工程师队伍之前没有亮片的问题没有解决,不能保证新的芯片没有问题。

然而,这次“分家”直接造成澎湃团队元气大伤,受困于分家造成的资源分散,松果在2018年仅进行了一次流片。

小米一度对松果失去耐心,将真金白银用于其他半导体企业投资

造芯片和做软件不一样,有大量的坑需要填,在填坑过程中投入的海量资本和人力最终会构筑成为芯片企业的护城河。

华为海思从卖给山寨机都不要的k3v1,坑了自己的k3v2,终于在14年弄出了能用的麒麟910。等到推出可以和高通主流处理器打擂台赛时已经是2018年。海思在芯片上十年如一日的巨量投入支撑起了华为自有芯片的发展。

小米显然没有这个耐心。

在松果受挫的2018年,小米没有坚持对自有芯片企业的投入,反而参与了对芯原微电子、晶晨半导体、乐鑫等企业的投资。


小米造芯,脱缰野马的绝路狂奔

在2019年,呈现出了自有松果半导体无奈拆分为大鱼半导体更改赛道发力物联网,同时小米投资的半导体企业业绩喜人的魔幻场景。

大鱼半导体选择了一条看似省力的路

大鱼半导体选择了对软硬件配合已经团队协作复杂性没有那么高的物联网领域,配合现在大火的AI,借到了AIOT的东风。

小米造芯,脱缰野马的绝路狂奔

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大鱼半导体携手平头哥推出面向物联网领域的全球首颗内置 GPS /北斗的NB-IoT双模芯片大鱼U1。大鱼半导体在一颗 Die上同时集成了 GPS和PA。

同时,大鱼半导体还开辟了图传专用芯片,用于无人机的高清图像处理。

IOT芯片是一条看似简单的难行路。以乐鑫的EP系列WiFi芯片为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终端企业能够独立消化乐鑫的产能,也就是说,作为IOT半导体企业,永远无法复刻海思的跳跃发展路径,由华为为海思产品提供保底的应用场景,并在华为的产品闭环中不断打磨。在IOT领域,大鱼半导体的母公司小米无法拥有对整个行业市场的话语权,小米自有产品线也无法消化一个物联网芯片企业的产能,供养大鱼发展壮大。

大鱼半导体切入了一个热点领域,但这个热点领域的利润率决定了只能采用传统半导体企业的商业模式。这对于继承自松果半导体团队的大鱼半导体来说,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强手如林的新领域。

小米造芯的路,正在越走越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