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武漢遇難題 綿陽“師父”來支招

“徒弟”武漢遇難題 綿陽“師父”來支招

師徒遠程探討患者病情

“徒弟”武汉遇难题 绵阳“师父”来支招

患者出院前與高峰合影

“師父,病人現在靜脈血氧飽和度只有百分之七十幾,感覺呼吸困難……”

“再給病人檢查一下,看肺部是否還有基礎疾病……”

22日,身在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高峰,通過視頻連線遠在四川綿陽的科室主任王開祿,溝通病人的情況,在王開祿的提醒下,高峰查出病人還有肺部的基礎疾病。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從2月份起,高峰幾乎每隔一天,都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和他的“師父”王開祿討論病人的情況,王開祿也會做一些指導、提醒。他們表示,這樣可以更加精準、有效地為患者進行治療。

病人症狀加重

支援武漢醫生視頻連線“師父”

高峰,今年35歲,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1月18日,作為綿陽支援湖北第二批醫療隊的一員,高峰到達武漢。在武漢,綿陽醫療隊接管了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15樓病區,高峰是醫生之一。

23日,高峰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15樓病區有各種輕重症患者,綿陽醫生共有4人,還有3名武漢當地醫生,另外有20餘名護士,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對於病人的病情,他們也會互相交流、探討,優化治療方案。在高峰的印象中,他第一次和王開祿視頻連線是在2月1日。當時,一名患者的病情加重,他下班前整理了患者的資料,回到駐地後,通過微信視頻,聯繫上了自己的“師父”——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開祿。

“當時我將病人的症狀、肺部情況,以及檢查記錄等告知了王主任,也將一些資料傳給他看,我們進行了討論。”高峰介紹,王主任在詢問了相關情況後,建議第二天再檢查病人的肺部是否還有基礎疾病,“後來經過檢查,病人確實有基礎疾病,然後就優化治療方案,最終讓病人的情況有了好轉。”

高峰告訴記者,王開祿是他們科室主任,經驗豐富,以前在綿陽,每天查房後,他也會就病人的情況和醫生們進行探討,給出一些建議。因此,有了第一次的視頻連線後,高峰幾乎每隔一天,就會和王開祿進行視頻連線,就病人們的情況和王開祿進行討論,“這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可以更好地對病人進行治療。”

建議分層管理

王開祿不僅是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也是綿陽市新冠肺炎治療首席專家、綿陽市呼吸病專委會主任委員。他介紹,雖然身在綿陽,但綿陽的醫療人員同樣關注著武漢,他們會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交流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患者的治療情況以及提供建議。

王開綠介紹,通過從高峰那裡瞭解的情況,在他來看,目前重點是要做好患者的分層管理,根據不同患者的生命體徵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

“比如像分區,分為紅區、黃區和綠區,分別代表危重症患者、重症患者和輕症患者,目的就是讓病人能夠得到很好的分層管理。現在就是要鞏固黃區病人,減少紅區病人數量,這樣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王開綠說,目前這些方法在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患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王開祿介紹,在救護方面,他相信綿陽所有隊員的能力,他們也會時刻關注瞭解前方情況,做好保障。而通過視頻等方式的交流,也是以前工作的延續,做到有啥問題都可以及時討論。“他們只需要不斷往前衝,在技術的保障方面,以及存在的問題、難點,我們通過網絡進行討論商量,相信我們以強大的技術團隊、強大的知識更新能力,能夠提供他們在前方勇敢作戰的保障。”王開綠說。

據瞭解,就在前天,高峰主管的病區,又有一位患者順利出院了。

張瀚文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