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心理專家為白衣“勇士”支招:奮戰一線 別忘護“心”

心理專家為白衣“勇士”支招:奮戰一線 別忘護“心”

疫情之下,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是逆行的勇士,也是平凡眾生,連續多日高強度的工作給他們帶來多重壓力:救治任務緊張、壓力大;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憋悶、大量出汗;飲食和大小便不規律、睡眠不足、電解質紊亂;為避免交叉感染,結束工作後化身“獨行俠”,與外界的溝通變少……

抗擊“疫情”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除了軀體健康之外,心理的健康也同樣需要被關注。那麼,直面病毒的一線工作人員,在應對日常工作之餘,應如何調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狀態?為此,記者採訪了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成長中心副主任李艾,請她為白衣天使們帶來有價值的方法和建議。

心理专家为白衣“勇士”支招:奋战一线 别忘护“心”

超負荷工作帶來多種問題

李艾醫生告訴記者,由於新冠肺炎是一種新近出現的疾病,人們對它知之甚少,在直面病毒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可能會因為患者的病情變化或危重狀況難以應對、治療效果不理想,而產生緊張、焦慮。除此之外,一線醫護無論節休、日夜奮戰,不少人處於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的狀態。尤其是接診危重患者的醫護人員,長時間處於精神緊張、軀體勞累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身心俱疲的耗竭狀態。

戰疫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每位身處一線的工作者,都希望盡全力做到最好。然而,高的期望值往往不能全部實現。面對危重患者的束手無策、病毒核酸檢測中不可控的假陰性所導致的誤診漏診……這些情況,都會讓醫護人員產生自責,甚至無能為力,有的還會動搖從業的價值感。

“獨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面對長時間沒有陪伴和安撫同樣可能產生焦慮、恐懼情緒的家人,許多醫護人員內心自責不已。此外,醫務工作者自身也屬於高危人群,擔心將病毒帶給家人,輪休時在單位宿舍休息,多日不能與親人見面,有想家的情緒。而一些群眾,因對病毒充滿恐懼,十分害怕與一線工作人員接觸……以上種種,都會讓醫護人員倍感孤獨、寂寞。

在上述不良情緒的影響之下,一線工作人員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自我評價過低、挫敗無助、胃口變差、肌肉痠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入睡困難、過度清潔、抑鬱焦慮等臨床症狀。

正確接納身體的應激反應

那麼,一線醫護人員應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保障身心健康呢?“首先,需要正確認識並接納適當的負面情緒。一線醫護人員在高強度的工作中,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和軀體不適,這是身體的應激反應,是一種自然現象。”李艾醫生表示,適當的應激反應,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性、增強適應能力,進而增加工作效率,比如在工作中更細心,達到更高的治療效果。因此,不需要過於抗拒,而是應該接受它們的存在,正確應對。

據李艾醫生介紹,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精神過分緊張、焦慮,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狀態和生活時,說明焦慮情緒已經需要被處理了。此時,可以通過適當的情緒調節方式,比如深勻細長的腹式呼吸、瑜伽放鬆法等技法進行放鬆,也可向親友、同事傾訴,甚至用吶喊的方式,適當宣洩負面情緒。醫護人員也可通過寫日記、錄製小視頻、畫畫等方式,記錄每天發生的點滴,看到抗疫戰鬥中的正能量,這也是一種調節心態、放鬆情緒的方法。

另外,李艾醫生建議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一定要採取輪班制,在換班後儘量脫離工作環境,在休息時間做一些平常喜歡做的事情,讓身心得到放鬆。每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和適當的體育運動,以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投入工作。

與同事親友保持聯繫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醫護人員應客觀認識自身能力和現有科學技術的限制,接納不完美甚至是失敗,肯定自己的付出,客觀評估目前抗疫工作的形勢和取得的成果。同時,不要忘記戰疫中的自己是團隊的一份子,當遇到困難時,應該積極向團隊成員、上級領導尋求支持,必要時還可以尋求其他專業隊伍的協助。

有距離,但不等於孤單。奮戰在一線,工作之餘醫護人員也應擅用科技手段保持與外界的聯繫。比如,利用網絡社交軟件等聯繫家人、親戚、朋友,進行適當的溝通,聊聊家常、發發牢騷,從而獲得支持和鼓勵。同時,醫院也應給予一線工作人員及其家庭應有的支持,解除後顧之憂。

專家提醒,如果嘗試了上述方法,仍然覺得負面情緒無法獲得排解,甚至出現一些明顯的不適並嚴重影響工作生活時,應及時聯繫精神心理專科醫生、社工,或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持與幫助。

通訊員 趙穎琳

【作者】 宋芾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