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具體有哪些含義?你怎麼理解?

lu331707405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葉知秋出自:西漢·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意思:深山裡的僧人不知道怎樣計算日曆,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秋,揫(ji)也,古通“揪”。物於此而揫斂也。秋天的屬性是收斂涼寒。

釋義:一葉知秋是一個成語, 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我生活在東北,這裡四季分明。楊樹、柳樹、榆樹的葉子到秋天會變黃,飄落,早晚的時候,微風裡帶有一絲涼意。看著飄零的葉子,東北人便意識到秋天來了。

我這樣理解:古人深受天人合一,物我相通傳統文化的影響,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變化,來感知宇宙蘊含的規律。對於今人而言,我們可以借鑑“一葉知秋”樹立一種思維方式,就是要了解某事項的發展態勢,我們可以細心去觀察與之關聯的那些細節,從而去做一個推斷。


薩滿民俗


答:

成語“一葉知秋”,出自典故《淮南子•說山訓》:“以小見大,見 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 冰,而知天下之寒。”唐人據《淮南子》語意引申為“一葉知秋”。那麼,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我們就能在感知到,秋天已經不遠了,秋的腳步正向我們走來。

一葉知秋,很形象的比喻了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從一個點能看到一個面,從局部能推知未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刻意去鍛鍊和培養自己這種能洞察秋毫的本領。對於自己身邊的人或事,或者事物的發展變化,注意去觀察和分析。能夠“做到動一毫而知全身”,一旦有任何細微變化,馬上預知事態發展的結果,並及時做出正確果斷的判斷和調整,從而將這一可能會造成不利局面的事態消滅在萌芽之中,使其不能夠對自己或人類造成傷害或損失。

就拿年前的武漢新冠狀病毒來說吧,早在去年的十二月份,如果,我們的權威部門能夠第一時間發現並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不人浮於事,果斷採取隔離措施,將新冠病毒消滅在萌芽中,那麼事態的發展就不至於到了今天這種國家一級戰備狀態的地步,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大到國家小到成千上萬和家庭造成重大影響和傷害。

血的教訓刻骨銘心。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不負國家和人民的細心人。





纏墨香


成語“一葉知秋”,析義是指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出自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知秋,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礎上的經驗之談。屬於經驗範疇。

大海泛舟客”認為:一葉知秋,屬於經驗之談,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礎上的“預料,研判”。

所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因為只有對某類事物見識過,經歷過,感悟過,掌握了其一般發展規律,才能做到“由開始料結局”,也可反過來倒推,“由結果推原因”。

若遇到從沒接觸過的新生事物,誰還能研判出真相?假如現代的飛機出現在古人面前,他們還能做到“一葉知秋”麼?

一葉知秋,由開始料結局經驗表現。

我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人們通過看一個小孩當下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從而預判其將來的成就如何的一種經驗之談。

有個大家所熟知經典故事,可說是對“一葉知秋”的註釋:《扁鵲見蔡恆公》中,初次見面,扁鵲即告訴蔡恆公:“君有疾”。為何?因為扁鵲是經驗豐富的中醫,“望、聞、問、切”是中醫的絕活,所以扁鵲能做到僅通過眼觀,就能斷定蔡恆公有疾在身,不及時治療會日趨嚴重。

這是“由開始料結局”的經驗之談案例。

一葉知秋,由結果推原因的經驗發揮。

“由結果推原因”的經驗發揮,其典型的例證就是法醫破案。

例如宋代的斷案高手宋慈,在其所著的《洗冤集錄》中,就針對受害者身上的傷,倒推分析出這傷是怎麼造成的。

而現在的破案高手更厲害,在吸收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揚光大,還能針對不同案件留存下來的現場證據,推斷出受害者當時遇到的情況和傷害,模擬再現當時的場景,宛如親身經歷一般。如現代華人神探李昌鈺先生能讓證據“說話”。

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大海泛舟客”認為能做到“一葉知秋”,一定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礎之上。

“不為浮雲遮望眼,自緣本是高高手!”


大海泛舟客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看見樹葉落地知道又到了一年快結束的時候)。”

讀音:yī yè zhī qiū

意思: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將要來了。比喻從事物的某些細微跡象就預料到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

語法: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一葉知秋。

葉落秋來,葉盡秋藏。

一葉落,方知天下秋。

時光匆匆,不分晝夜。

嘆,餘生當自何?兩眼茫茫然。

心中苦楚,寄予何人道哉。

雙十年華,豈能虛度?

然,空空也。

千斤擔,一朝挑。

退步且無能。

徒增奈何。



葉溫


“一葉知秋” 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其含義是: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一葉知秋(網絡圖片)

“一葉知秋”從時間概念上的一年四季變化上解釋,就是說一片葉子落下來了,人們知道秋天就要到來了。從人的年齡段上解釋,人,就似一片葉子,在歲月中不知不覺地頭髮白了,皺紋多了,這是步入中老年人行列了。從對事物的認識上解釋,是因小見大,見微知著。

這個經典成語見之於《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意思是: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就知道秋天的來臨了。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一葉落知天下秋。”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就知道秋天到來了。這兩個解釋意思基本一樣,都是在說一片葉子的降落,感知秋天來臨了,是在說一年四季大自然變化的自然規律。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一葉知秋”這個經典成語的詞義發生了變化。從客觀的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結合上了對事物的觀察,其本意沒變。把“一葉”比作一件事或微小的事,從這一件事或微小的事,就能瞭解知道其內在的發展趨勢或結果。“知”是知道,認知。“秋”是果,秋天的果實。

現在,我們在對“一葉知秋”的使用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人對歲月時光流失的感慨之外,就是用在觀察事物上要有“一葉知秋”的思想與行為。

“一葉知秋”提示人們在觀察事物上,要認真細緻。要學會從一點小事細微處去分析認識,得出正確的結論,獲取“一葉知秋”的必然成果。這樣能避免少走或不走彎路,以摘取應得的果實。

總之,現在對“一葉知秋”這一經典成語使用上,多數選擇從細微處著手,去觀察認知事物以獲取必然的成果。“一葉知秋”方能百戰百勝!


言者青青


一葉知秋是指秋氣早來,樹葉飄落,見到落地的一片黃葉,便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

形容通過個別的細微跡象,只觀其一,便可明白更多更深刻的事情。通過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能看透某個事情的結果。告訴人們日常生活中,幹任何一件事都要細心觀察,從小的細節發現,便可明白更多更深刻的事情,善於總結。

如果這個詞用在女人身上,就是通過看她細微的行為舉止,你就可以知道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她不掩飾,感情理性,單純,比較容易被瞭解,容易被人看透心思。


百姓雜壇


一葉可以知秋,一葉可以知天下,事物具有普遍聯繫,見微知著的人,能從一片葉子內經脈紋絡的變化中,感悟整個森林的變化,在腦海中已經預測模擬變化後這裡的風景將是秋滿山林,然而生活之中,能預知事理變化的人,絕對是少數有學問智慧的人,大多數人往往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想要了解認知這個世界,不僅需要眼睛的明亮,還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提升自己內心洞察事物的能力,否則只能如井底之蛙一樣,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般大小。突然想到一句汪國真老師的詩,我是一片葉,筋脈是森林,我是一滴水,魂魄是海洋;豐盈自己的內心,使之強大,即使作為一個渺小個體,內心也能擁有森林般的茂密和海洋般的寬廣。





斟情酌理


一葉知秋,漢語成語, 讀音為yí yè zhī qiū,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出自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起名大師程中華


一葉知秋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近義詞:見微知著、落葉知秋

反義詞:

用法: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解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我的理解:從細微處便可看到事物的全部。其實,一葉知秋還帶給我秋天蕭瑟的感覺。每每看到這個詞,便生秋之涼意,人生之愁思。


花時


‘一葉知秋具體有哪些含義?你怎麼理解?’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一葉知秋’所包含的義理是看到一片小小的落葉,就知道秋天的到來,這是表淺的義理。從更深層來理解,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從《佛陀》劇中的一個場景就很好理解,釋迦牟尼佛在樹下修道,一片樹葉從樹上落了下來,正好落到了佛陀的手上,佛陀睜開了眼睛,看到了這片樹葉,然而佛陀從樹葉上看到的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沒有這些,樹葉從何而來,樹葉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樹葉,是一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陀頓悟。這是我的理解,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