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修房子,地面做多高合適?

老張談三農


鄉居小菜也在農村生活,說到農村建房子,也是有點講究的,比如不能前高後地,不能裡面低外面高等等;那地面一般做多高合適?就鄉居小菜在農村所看到的,房子裡面的地面都是要比房子外面附近的地面、路面高,一般是比路面高10-30cm這樣比較常見,而室內的話,廚衛地面比其他房間、廳低1cm這樣就可以了。

一、房子裡面比外面門口地面高一點

人們之所以講究地面要做得多高,除了考慮平時行走方便,還要考慮到平時村裡農戶家排水、下雨天降水有積水的影響,所以一般是房子裡面的地面比房子外面自家的空地地面高一點,高5mm-1cm左右就可以了,不用高太多,影響平時走進走出,此外房子大門口還有門檻攔著呢。

二、房子裡面各房間/廳比廚衛地面高1cm左右

而室內各個房間的地面一般沒有多大要求的,要是擔心廚衛的水溢到廳/其他房間,可以把廚衛地面做得比其他房間、廳低1cm左右就可以了,要是不弄低,而是一樣平,那就在廚衛門口那裡弄1-2cm高的門檻就可以啦,沒什麼影響。

三、村裡沒有排水溝,房子地面比路面高至少一個磚的寬度

當然了,房子外面公共的部分就是道路路面了,自家房子外面的空地地面是要比路邊高的,鋪成有點斜坡型的,這樣就算平時下大雨積水也不怕淹到自己家了,水都往外流到路邊去了。

而地面具體要留多高,就要看具體情況了,要是比路面高太多,而本身自己房子外面比較低,要運泥土回來填高些再正常的鋪水泥地板,花費也比較多點;像鄉居小菜家的地面就比路面高20cm左右,當時打地基的時候,地基也是高於地面的,而地基外面的空地就要運泥土回來填高了,一共運了五車這樣。

我們這邊沒有排水溝,平時下雨或者村裡有人排生活髒水一般都是滲到地下的,雨水多的話就沿著村裡的水泥路流到離村裡有一定距離的崖下,所以為了防止積水影響到自己家房子,我們這邊人們起的房子地面高度一般都要比路面高一個磚的寬度(12cm左右)這樣,從房子往路面的方向弄成斜坡狀的方便流水出去,此外還要起圍牆把房子圍起來呢。

四、房子外面有排水溝,地面比路面高几釐米

當然了,像有些村的房子是靠近主要道路邊的,有排水溝,他們有些人起房子就沒比路面高多少,也就高一點點,大概是5-10cm左右,加上房子大門門檻高兩三釐米呢,也不用擔心下大雨淹到自家房子了;而因為沒有比路面高多少,房子前面的空地鋪成斜坡狀之後,也方便行走,沒有走陡坡的感覺。

總結:總的來說,農村修房子,地面做多高並沒有什麼標準,根據需要去做就可以了,除了方便行走,還要考慮若是房子外面沒有排水溝擔心積水,那還是做得高些的好,至少要高於10cm,而要是村裡有排水溝可以排水,不用擔心下大雨積水,比路面高5-10cm這樣就可以了。


鄉居小菜


農村修房子時,我們都知道室外地面必須比室內低才好,但必須得低多少,這數據又是如何來的,想來能清楚其中奧妙的人就不多了。有鑑於此,我就來說幾點看法。

一、室外地面比室內高的好處。

在農村蓋房,特別是南方,最怕的是地面開潮,而解決這一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建房時抬高地基基礎。這高度雖說是越高越好,但太高了就會影響到出入房屋的方便。如此,就得掌握一個最佳的高度差,以使其既能防潮又能不是很影響到人們的進出。


二、室內地面得低於室內防水層。

在我們農村自建房中,室內地面基本都倒制有一圈混凝土或其他墊層,而防潮層也是做在此處。不管我們在室內做了多少層的防潮處理,但最重要的是室外地坪不能高於室內防潮層,不然,其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甚至是完全失去防潮作用。

而這高度,也就是室內防潮層還得至少高於室外地坪15釐米以上,才能保證其發揮作用。此為第一個依據。


三、室外勒腳線至少得有30釐米高。

有了室內防潮層與室外地坪的高差數據還不行,我們還得將外牆牆腳因雨水等的浸漬考慮進來。通常,我們將外牆牆面與室外地坪的這一段高度差的地方稱為勒腳線,勒腳線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上濺而侵蝕牆身,及防止牆體被一些重物碰撞等之用,可說就如室內的踢腳線一樣,只是勒腳線所要防範的範圍更廣。

一般來說,勒腳線想要防止雨水對牆的侵蝕,其高度必須得大於30釐米,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


清楚了這兩點之後,那我們就能知道,室外地坪的最低高度了。如室內防水層做在地面10釐米之下,那室外地坪只要低於室內30釐米,那就能同時滿足室外對勒腳線的高度要求。如是室內防水層離地面30釐米或以下(當然,我們的防水層基本不會做得這麼深,這裡只是用來作一個比喻),那室外地坪就得最小有45釐米的高度差才行。至此,我們就能知道我們農村自建房時,為什麼室外地坪得低於室內,且也知道了室外地面得低多少才能達到合適的最低限度!


湘村小之草


現在的農村自建房,大家都在想盡千方百計的把自家的地面抬高,因為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大家都有一個這樣的共識,那就是室內地面越高越好。但是不是真的就這樣呢?肯定不是,高必須也有一個限度才行,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那到底怎麼樣的高度才是最合適的呢?個人認為,農村自建房外面就是大馬路的情況下,這個高低差不能低於60公分。房子外面只是簡單的村路的話,有30公分也就足夠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一樓地面做架空層,或者有個地下室的情況下,我認為這個高度不低於1米為最佳。至於我為什麼要說幾個這樣的數據,聽我慢慢的說來。

說到最根本的問題,我提供的所有高度依據都是考慮到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房子的防水,第二個就是外面地坪高度的變化。

先來說說咱們農村自建房的外面是大馬路的情況吧,雖然說農村的公路變化不大,但是以後的事情誰也不敢確定。60公分的高度差,也就是能夠堅持一次公路路面變化。

現在的公路只要重修,肯定就是在原有的路面往上加高,這樣一次下來連路基帶路面,最少40~50公分就沒了,也就是說現在地面抬高60公分,一次路面變化之後,優勢所剩無幾。

對於農村自建房的基礎有地下室,或者架空層的情況下,1米已經是最保守的數字。

農村自建房的地下室,考慮到通風采光,以及還可以停車做車庫的可能性,那肯定就是採取半底下結構為最好,這樣的話地下部分咱們可以做1.2米的淨高,地上部分留一米。

這樣的高度首先不影響自建房的整天外觀效果,其次也可以很簡單的修一個小斜坡,方便車輛及其他東西出入。也算是比較方便的一個高度。

總的來說吧,我個人也認為農村自建房的地面可以適當的抬高,以免日後室外地坪發生變化,反而超過了室內高度。當然,也不是說這個高度是越高越好,沒有地下室的我認為以不超過1米為好,有地下室的以不超過15米為最合適的高度。



當然,個人建議而已,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和支持。(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農村修房子靠近馬路的最好要比馬路高出半米到一米,因為馬路的使用年限是有限的,大概是20年左右,就會開始重新修路,但是又不可能挖出只能在原基礎上再修,而房子的年限在100年左右那就會考慮到修路次數的疊加,每次修路會高出來的高度。 如果是臨水或者臨山也要高出半米左右防止房屋溼氣太重,方便排水系統的建立


住宅在線


根基最好砌一米高石頭混凝土溝縫,上面磊三七磚這樣比較結實,地面左右鄰家一樣高比較合適,如建房地段有坡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地面高度,安全第一。


貝德爾環保材料


裡面房子地面應比地基梁高一個紅磚位最適合,因為屋裡的水容易住外流出,屋裡才幹燥不潮溼,房子外面最好高於周圍地勢約0.5米,方便屋子水溝排水,房子地面才幹燥,這是最科學的建築設計,可供參考。


三郎風水



蜻蜓王28


看周圍人家,跟別人一樣!


大連李哥講房


室內地面標高和室外及院子地面標高宜在30-50cm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