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到底怎么样了?请武汉人参与回答?

张军民00


武汉的管控再次升级了,虽然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

1.小区情况:现在出入小区是三天一次,一家一人,必须要出门条。很多小区都开始有患者出现,而且有的小区已经开始封闭门栋。

2.超市:在超市开始限制人流了,分批进入,且对于买菜人数有一定限制,很多路边摊和菜场开始营业了。

3.外县,现在是只要发现一例,整个村子都开始戒严了,不让出门,连生孩子都只能听统一调度,比城市更严了。

也许是政府最后的总攻时刻,断绝一切可以产生交叉感染的了可能性。


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


这个我应该有发言权,而且还是比较准确的

我是常年生活在武汉的人,就逢年过节的回老家。而这次我住的地方正好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然后年前我又回到老家。可以说下这一路的情况。

我一直住在武汉市硚口区,也是离这次疫情爆发点华南海鲜市场的区域位置很近的地方。我们从衣食住行来看每个节点的情况。

目前湖北武汉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人数是其他地区的无数倍了。要说疫情不严重,那肯定是假的。但病情到底如何我们也不太清楚。就当下的武汉情况来说,抛开之前的。我们从衣食住行来说。

衣:关于医疗防护服,口罩之类得到。现在确实好很多了,之前买不到,领不到,很多人都没有口罩。现在基本人人都有口罩戴。从城里到农村大街小巷也能看到工作人员都穿着防护服。农村志愿者和防护一线的也都能配有。这确实要感谢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

食:目前基本的生活肯定可以保障,但是想要那种衣食无忧,还是有点难的。很多东西买不到,很多东西都断货。而且只能几天买一次,所以一次会买很多。但是这点农村的比不上城市,农村基本是买的东西只能解决温饱。总体上还可以,能保证饿不死,且基本的需求物品可以买到。关于价格有的部分小涨,有的平稳。特殊时期完全可以理解。

住:现在武汉的要求是应收尽收,啥意思呢,就是只要出现发热症状患者必须收治隔离,等待确诊。毕竟武汉人数太多太多了。重症患者送往雷火等大型重点医院。轻症患者就就近各指定医院就诊。疑似患者,就送到方舱医院,密切接触者就安排到酒店,大学等地方。然后根据情况逐一向上转级。这个时候肯定谈不上有多么好的住住条件和环境了,大家新闻上也看得见,那么多人,那么多床位想要多么好的条件肯定不理想。而且估计肯定会出现确诊患者还需要排队住院的情况,毕竟确诊的有几万人,这数字太庞大了。

行:只谈现在的呀,整个武汉如同一片寂静,路上只看得见公务医疗车,私家车没有了。整个武汉的小区,社区,村庄全部实行禁止出户,禁止出门。一切统一管理。每栋楼都安排管理人员,有事报备,物资统一购买配送。(这个时候生活物资肯定多少有些不全面,不完善的但没办法特殊时期我们应该要去理解)所有主要通行道路设有关卡,一切凭通行证出入。

另外现在很多事情,很多条件都改善了很多。我现在在农村,基本的医疗卫生消毒,能看到人做,口罩偶尔发几个,体温还有人时不时检查一下,自己在家也查。生活物质统一购买。各个路口也看见有人守着在。

还有很多人关心义务这一块,这个我毕竟不是医生,也不是患者没法亲身感受到,只能通过朋友了解的。

在全国医疗人员没来援助的时候,医生们真的像疯了一样,完全招架不住,人太多了,根本治疗不过来。后面医务人员到来后,缓解了很大的压力,医生可以轮班制了,病人也能管的上来。医疗条件应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方舱医院和各大学,酒店的留观人员。医生配比肯定相对而言要少一些。所以大家也不用喷,换角度考虑就能理解。

这也是目前武汉的基本情况。我能知道的了解的。

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诋毁湖北诋毁武汉,我们湖北人武汉人都不想事情发生,也不想连累全国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推向火坑,但最近好多网友都评论说,湖北这么严重是活该,不重视。我只能说湖北人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希望这个疫情好起来。湖北人比任何地方的人遭受的罪都要多。湖北人民也是无辜的。最后放几张照片,和一个媒体报道武汉的链接。你们看看就知道有多心酸

https://m.weibo.cn/status/4467921084207034?wm=3333_2001&sourcetype=weixin&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干二手车的浩哥


生活上

很多人被困在家里,甚至年都是一个人过的,他们不想出门,给大家添加麻烦。

外出的是全副武装,带上口罩,一次性手套等这些。超市需要排队进出,量体温才才能进去,10点钟不到,超市门口已经排了超长的队伍。

排完队后,好不容易进超市,蔬菜已经没有了,犹豫了一会,萝卜土豆也没有了,不过售货员还是会补货,一大包一大包到补货,大家买得也多,卖得有点快,这大家不用担心!

回头再看一下货架,青菜,叶菜都卖完了,货架上只剩下几根破烂的菜叶子,凌乱的堆放着。

买完菜后,面对就是问题付款了,大家都自觉的排队,每个人的购物车都是满满的蔬菜肉这些东西,有的人已经把行李箱用来装这些东西了,站在队伍后面看不到队伍的头。

每次买菜,差不多都是准备一个星期都菜,一星期都不出门,买完菜后还会去药店买一点其他的药,药店也是要排队的,一个一个的进,买的是老人用的高血压药,当然口罩是断货的,买不到!

交通上

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这些全部都已经暂停了,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这些也都暂停了,居民出行基本是靠单车和步行(共享单车出了很大的力)。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特殊的车在继续运行,他们给医院送患者,给医院医生送饭送物资,接送医生上下班,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工作上

除了医院、药店、超市这些生活必须之外,所有的行业都已经暂停运行,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特殊人他们在加班加点都赶着,那就是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建设者,不过随着工程的完工,他们也会先隔离,然后离去回到自己的家里!

还有一部分的人他们也在为武汉做着贡献,那就是航拍者,记者用文字,用视频记录着武汉。


在下惊鸿


我是武汉市新洲区农村的,离武汉市中心城区有60公里,市内的情况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知道,就我们农村这块来谈谈我所经历的情况,就我们村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感染者,从去年腊月二十八(农历),进村主要路口一律堵上封闭了,一般买年货家家都买齐了,蔬菜类农民家家都有菜地,当时凭通行证戴口罩,还可以到街上买东西,到了正月初一开始,所有村民一律不准出入,原来发的通行证作费,村内严禁串门打牌,村民只能在自家院内活动,正月初六就有国家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上门测体温登记,每人都发一个口罩。整个村子白昼一样安静。从正月十五一直到现在特别是近几天,就由于过年准备物资有限,村干部在微信群里问哪些农户,需要什么生活用品,以小组为单位上报到村里,统一采购,由小组长拖着所需用品送上门,用手机付款不收现金,怕钱有病毒感染,三十多天,我们村支部书记和其他四位干部,凭良心讲,确实辛苦,真正为民做实事,不得不让人佩服!


历史刻录


武汉现在防疫到了最关键时刻,我住的地方之前还可以出去,但这几天人员外出必须在物业开出行条,每户三天只能派指定的一个人出去,而且是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是不会让你出去的。生活物资都是在业主群报备统一安排,估计武汉的疫情很快就有好转。


简单易学的家常菜


你们都比我好,年前的时候还没有疫情,12月13号和老婆吵架,1月15号,老婆带着小女儿回娘家了,大女儿要补课,所以我和大女儿没去,现在老婆要离婚。因为疫情,现在在家每天都是煎熬




赣榆老樊


此次病毒感染扩散,脱光了网红城市武汉的裤衩!屁股露出了出来!城市管理混乱,公务员素质低下!


用户55070067885


你们回答的都是过期的情况。武汉目前在实行拉网式排查,不准漏过1人,否则问责。超市不准营业,所有和疫情无关的商店统统关门。小区严禁出入,街道上马路上和防控疫情无关人员一经查实,集中学习。居民生活用品集中网上购。党员,机关工作人员统统下沉到社区,参加24小时值勤。值守各个交通,小区的路口。武汉如果早点像这样的严控,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的。我们武汉市民坚决支持省市领导的决策。我是武汉人,是留守在围城里的市民。我们很盼望春暖🌸开,很盼望武大的樱花绽放,很盼望早日下楼去吃热干面[笑哭][笑哭][笑哭]


老谢199765711


我不知道你提这个问题是出于什么动机。

我是南京的一个管辖区,出现一例新冠早已治好。现在村村封路,各个居民小区都设卡设岗,除了几家大超市,整个商业和生产活动几乎停摆。由此可知,武汉一定失去了更多的自由,居民的生活很不方便,武汉人的心情更焦虑,武汉需要支援。不仅是医疗上的,生活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

新冠肺炎首先在武汉肆虐,武汉遭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武汉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作为狙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武汉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武汉作为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定不会倒下。在全国人民,在全世界爱心人士的支援下,胜利毫无悬念。

武汉必胜!



生死有多远


武汉逐步加严管理!特别是新领导上任后,管理更加严格了。之前只是建议居民不要出行,现在不光封闭小区,还禁止居民外出。

武汉还在继续抢建方舱医院,争取对所有潜在病例做到应收尽收!做到让床等病人,而不是病人到处找床位。疫情依旧很严峻,相信近期会改善!

为配合政府防控疫情,我们一家人在家里闭关20多天,除了我自己出门采购过食物三次。每次回来都严格消毒。昨天收到通知说居民禁止外出,生活保障直接找社区。就拿我们小区来说。社区把我们小区居民分为几个网格群,每个网格群有社区人员管理,有困难发到群里会有专人处理。近期我可能要发菜单给他们帮忙代购,看能否帮我解决。

这两天也看到朋友圈发的有些人不自觉,还是偷偷外出的现象。希望这种现象能控制住,不然大家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就是我目前了解到武汉的现状,欢迎武汉的朋友再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