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杨定一博士这本《全部的你

》 (TheTotality of You),是本不易读懂、却十分特别的著作。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书中叙述的语法,有时甚至是“不知所云”,例如:

“「是」到底,也只是这样。不可能不是。也不可能更是。所以,也只能是。”

这样的描述,若非独具慧根的读者,可能很容易“疯掉”。也由此可见,杨博士这本著作,与学医出身的他以往之著作,大不相同。

他尝试要介绍给我们一个很大的题目,真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虽然行文方式特别,但杨博士的文字,有种特殊的魔力。

在阅读著他那充满停顿、断句、反问的字句时,文字会释放一股能量,仿佛让人不自觉会进入一种平静、甚至“入定”的状态。

和其他灵性著作一样,读这本书,不能用你的「理性」去分析、判断,要呼唤你的「灵性」登场。

你的灵魂,会直接接收这些内容,帮助你探索杨博士所说的“全新的意识状态”、或「第四意识」-- 「醒觉」。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

“你,快乐吗?”

杨博士要回答的“大问题”是什么呢?就是:

你快乐吗?

这当然是个千古大哉问。

绝大部分的现代人都不快乐。事实上,人生本来就充满“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古今圣贤,一直指引著世人“解脱”之道。

那我们接着要问: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

杨博士在此,可说是扮演了古今圣贤智慧,承上启下的角色。

他本身具备深厚的科学家、医师专业背景,尝试用现代的语言,融合佛教、上帝、道家的智慧,加上他自身的修行体悟,将这些人生的大问题,展开独到的描写。

这本书读来,有一种“灵感写作”的感觉。

不是经过“头脑”的思考,是直接接收“天启”,灵性智慧直接透过博士口中、笔下流淌出来。

(我推想,杨博士应该已达到某种接近“开悟”的状态了?!)

《全部的你》通过人的种种「念相」、「情绪」、「萎缩体」等概念,解答了“为什么人会不快乐”,并教导我们,透过时刻觉察「这里!现在!」的当下瞬间,回到平静。

时刻提醒自己,从人生的「前景」,找回生命的「背景」,找回“醒觉”的意识状态。

如此,便能轻轻松松,找到快乐,便能“解脱”。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

难道我不再需要“努力”了?

我认为这本《全部的你》,应该可说是杨博士试图详细描述一个人「开悟」、「醒觉」后的“状态”与“境界”,以及在“这个狀态”下的人,对于「人间事」的看待、处理的方式。

杨博士也对「全部生命」,或「一体意识」(或“大我”、“本体”,总之古往今来大圣人们用不同方式表达),做了很多比喻,或提供很多“路标”,试着让我们理解。

读这本书,可能最大的“人间矛盾”就是:

难道我不再需要“努力”了?完全不要在乎“升迁”、“功成名就”了?

分析、逻辑的「二元对立」思维完全要放弃、毫无价值吗?现代先进科技文明、企业经营,不是都奠基于此?

因为杨博士一再在书中强调:不期待、不追求、不设定目标、不那么认真、没有绝对的重要。

这和我们「头脑」理解的“自我放弃”的人生态度,有何区别?

或许,这正是最神奇、奥妙之处。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

「最科学的科学」

这本书的每一篇,可以独立阅读。每一篇要讲的,似乎有所重复,却又似乎有新东西。

我想这是因为杨博士试着从各种角度、比喻、或“路标”,描绘同一个“终极一体状态”,这也符合这个宏大问题“浑然一体”的本质。

杨博士也指出,这些“真实”(reality)并非他发明。古今圣贤、宗教的内含,都已记载同样的事实。他是用现代的简单语言,用「全部的你」,来表达这一终极状态。倒不是和任何宗教相关。

这些终极智慧,只能透过修行者的亲身体验,无法用所谓「现代科学」去检证。必须从「脑」落到「心」,无法用头脑分析、批判。

虽然似乎“不科学”,但杨博士在古今中外各圣哲典籍中,却看到了完全的一致性,也和他“个人体悟”一致。

所以他说,未来,相信这将会是「最科学的科学」,也可能是人类演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状态。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

结合「静坐」与「催眠」疗愈

这本《全部的你》,是我在2017年就读过,现在回想,当时对书中的“道理”,还只是用“头脑”在“理解”,觉得很高深、但也不排斥、似懂非懂。

近两年,历经了一些人生挫折,开始真正开启灵性修练,接触「静坐」、「冥想」,亲身体会了静坐那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觉察“当下”、”脑波呈“∝”波的意识状态,也对所谓「开悟」(enlightenment)状态有了基础认识。

在这样的灵性基础下,重读这本书,才比较能用正确的“姿势”,掌握、醒悟杨博士所要表达的终极智慧。

这本书,可能需要读很多次。不能说书中的“信息量”太大,因为《全部的你》传递的,不是「知识」。

我们的「灵性」,需要透过杨博士的文字、路标,经过多几次洗礼,才能不断敲醒自己,回到全然醒觉、合一的状态。每次的阅读,也是灵魂能量共振的过程。

书中文字的能量,也可以回到「静坐」实修中,做为一种“内功心法”。在催眠咨询时,书中也可找到丰富的智慧、能量,可做为疗愈个案的珍贵资源。

其中最重要、最简单的一点,还是回到「这里!现在!」,回到当下。

当我们试着这样做时,能创造出人间最强的能量场。与此同时,外在世界的一切问题,往往就「顺」起来、「转化」了,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很神奇?简单到令人怀疑是吧?

人世间的种种痛苦、爱恨纠缠,能如此轻易就“一笔勾消”?

这也正是杨博士在书中,花如此多的篇幅,试图描绘这一违反常识的“神奇法则”的“理论基础”——

其实,也根本不能用“理论”来表述,因为不是通过头脑,逻辑、理性,推理得来。

它,就是。

催眠疗愈中,本来就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能有效、快速帮助个案,进入一个「放松」状态。通过身体的「放松」,达到心、灵的「放松」,也更容易引导个案觉察「当下」,此时此刻。

试着「相信」,允许自己全然「接受」、「臣服」生命中的一切。回到当下,回到平静。

再回头看看、觉察:困扰你的问题,还在吗?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

绝非“无所作为”,而是“无心而为”

在「醒觉」的“境界”下,照杨博士的描述,似乎很“消极”,但我认为完全不是。

我们认为“消极”、不“努力”、不“追求”,其实是我们太习惯用“人间”、“头脑”的判断。

醒觉的状态,我想,应该正是道家所谓的「无为」境界。无为,绝非“无所作为”,而是“无心而为”。

当然,这里的「心」,应是前面说的「脑」。

我们从小就习惯行动前,经过头脑思考。而在「醒觉」状态,在内在全然「静」的状态下,直接与永恒无限的「一体意识」接轨合一,从脑落到心,产生一股心流、或灵感。

这时,无需思考,最伟大的创意、最适当的行动、言语,自然会流淌出来。

从这个层面来看,这也是《全部的你》的智慧中,最积极的终极意义。

2020.02.18

《全部的你》:近乎“不知所云”的终极智慧,阅读中会“入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