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三百平方米的老房子可以籠養多少隻蛋雞?

12199856837


規模化養雞場生產的快大型肉雞(45天出欄)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特殊需要,而放養的地方土雞以圍林野養為主,以五穀雜食和田間地頭草蟲為食,生產的雞肉野味十足、營養豐富、安全無公害,並且注重生態保護,控制環境汙染,倍受消費者青睞。

山地養雞優點:環境自然,食料成本低,建設房屋少。投資成本低。室外放養,雞食雜草,小蟲。營養豐富。4個月出欄的土雞每隻雞食料成本不足30元。土雞價格高,雖然長的慢,但成活率高,收益好。另外室外活動大,雞肉質好。銷路寬。本土化本地雞苗,加上全天然室外放養。自然光照射時間長,雞食五穀雜糧,青草,小蟲。雞體健康,深得本地老百姓喜愛。是餐桌“地”土文化重要元素。

山地養雞雖然成本低,投資少,但管理難度大,只能針對本地土雞做少量養殖,一般單批在1000只以下為宜。比較適合的品種有:本地三黃雞,本地麻雞,本地固始雞。此外,必需是本地雞種。如廣東三黃雞在黑龍江養價值和意義就不大,也容易生病。所以土雞必需要本土化雞苗。

塑料大棚

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雞方法,值得在剛開始從事養雞業、經濟條件較差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塑料大棚養雞的優點取材方便:塑料大棚雞舍的主要材料為普通農用薄膜,竹子和草簾,這些材料除薄膜外,其它均易獲得。可隨需隨建,不與農爭田,且能農牧結合,養雞肥田,減少環境汙染,同時也便於棚舍徹底消毒,根除病菌。

造價低廉:一般雞舍建設按每隻雞算約需投資30元,用此法僅需4元,而且搭建簡便,省時省工,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原有空閒大棚養雞,且管理方便,可提高成活率,平均育雛率和育成率分別達98%和96%以上。1座大棚只需養3批雞即可收回投資。

光照充足:由於塑料大棚具有半透明特點,受自然光照面積大、時間長,因而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降低飼料消耗。

保溫性好:這一優點在冬季尤為突出,可提高母雞產蛋率和肉雞的增重速度。

發酵床術

發酵床養雞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由日本山岸會進行研究開發。發酵床養雞就是一種行之有效,更為合理的生態養雞,既做到了雞糞的有效處理,實現了零排放、無汙染、無臭味,又為雞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生態環境。雞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生長快、產蛋多、蛋的品質好、生病少,用工、用水、用料大為節省,養雞的效益顯著提高。

1基本原理與過程

發酵助劑與鋸末屑混勻後,在圈內均勻鋪撒,總厚度不低於40釐米,隨著鋸末層內雞糞尿越積越多,3-7天后,功能微生物經過活化定殖,呈幾何級數大量繁殖(24小時理論繁殖數量可達2個!),開始利用糞尿等作營養源,將鋸末糞尿混和物逐漸升溫發酵,中心發酵層溫度可達30-50℃或更高,表層溫度長期穩定在20幾度,基本形成恆溫床。下層發酵完成後,鋸末等墊料物會因發酵碳化逐漸變深變黑,發酵產物能作肥料或粗飼料,可分批清運出舍。如不需使用,則可長期不清運,時間一長還應補充墊料。

2發酵床的好處

除臭節能省糧。在冬天可節省升溫取暖能源,夏季通風涼爽,四季均可清除異臭味,圈內變得衛生乾淨,人畜生活環境、工作生活環境得到大大改善。能節省三成以上的飼料、九成以上的水。

滅害抗病促長。圈舍發酵床,因升溫發酵,能殺滅多種蟲卵與病原菌,使牲畜不易生病、少生病,而且增重快、肉質好,水分少。

廢物循環利用。發酵後的鋸末與養雞糞尿混和物是高檔優質生物有機肥或粗飼料,營養豐富、疏鬆通氣、無臭味、外觀漂亮、不燒根不燒苗,可廣泛用於苗木花卉營養土、經濟作物果樹蔬菜或其他動物粗飼料等。

省事簡單方便。適應性強,簡單易行,成本低,效益好,環保安全。

3操作注意事項

鋸末用量:雞舍發酵床墊料層厚度一般低於豬圈發酵床厚度,按不低於40釐米計算,面積為50㎡、日排洩量25公斤左右的圈舍,鋸末總用量約20立方米。如墊層太薄太厚均不好,太薄導致不發酵,太厚則可能導致內部升溫太高太快。發酵助劑可一次性均勻撒入全部鋸末墊料中,也可分3-4層局部性集中撒入。鋸末不易弄到的可部分用稻殼、花生殼、秸稈粉等替代。

發酵劑用量與稀釋:

(1)用量:50㎡圈舍用發酵助劑3公斤,先將80%一次性撒完,其餘20%作增補用,也可一次性全部加入。圈舍面積不能過小,養殖密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因糞尿積累超負荷而停止發酵。

(2)稀釋:發酵助劑必須與米糠(或玉米粉),按菌劑:米糠(或玉米粉)=1:5以上的比例均勻混和稀釋(新鮮米糠的營養效果優於陳舊米糠),再均勻撒入鋸末中,為達到均勻效果也可採用多級稀釋的辦法,有條件的可適當噴撒濃度為5%左右的紅糖水到米糠菌劑混和物中。

墊料水分控制:原則上鋸末墊料無需額外加水,表層墊料含水量以不揚塵為標準,揚塵的話容易帶來養雞的呼吸道疾病,影響雞的生長髮育。雞糞尿少的時候可以用噴霧器在表面適當噴灑一些水。

發酵節奏與溫度控制:圈舍發酵節奏與溫度可人為控制,要快速升溫與發酵,可採取如下一種或幾種綜合措施:增加發酵助劑用量、預先加紅糖水活化發酵菌劑、多添加新鮮米糠或尿素水等營養物、增加鋸末層厚度、增加翻倒次數並打孔通氣、適當調高鋸末混和物含水量(但混和物水分不能超過70%,否則會因腐敗菌發酵分解而產生臭味,與除臭目的背道而馳),等等。調低溫度可採用相反措施。內部溫度一般不要超過50℃,核心發酵層不超過60℃,表面溫度25-30℃以下。

長期連續使用:要想取得最好的脫臭環保效果和牲豬增重經濟效果,應長期和連續使用發酵助劑。因 地 域、氣候、溫溼度、養殖動物品種、鋸末及其他物料來源與粗細程度等因素均不相同,用戶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最優操作流程(如菌劑用量、溫溼度控制、菌劑添補時間間隔、發酵週期與節 奏、是否清運已發酵物料及物料的後處理等)。

籠養雞

這種養雞方法,飼養密度高,飼養條件便於人工控制,保證蛋雞產蛋率穩定、高產和肉雞增重快,耗料相對少,節省空間、墊料等,也深受生產者的歡迎。是月子雞(45天出欄)的必選。品種主要有從美國引進的白羽肉雞。但是籠養雞前期投資大,需良好雞舍和保溫通風條件,在養殖過程中監管十分重要,由於密度高,雞容易生病,且容易傳染,風險大。據網絡曝光和新聞調查,單批成活率90%以上每隻可賺2元左右,但成活率低於80%,基本不賺,成活率低於60%,血本不歸。

間隔喂料

所謂間隔喂料法就是將當天的飼餵分次投給,以達到刺激雞隻食慾,相對加快採食速度,減少撒料浪費,並培養其採食規律,保證在採食預定料量的基礎上,達到更好地生長、發育的目的。

一、肉種雞間隔喂料法的應用

對於肉種雞來說,早期體重達標除了公雞有些困難外,母雞比較容易,一般在管理到位的情況下,第一週就可以使體重達標,但雞隻具有較強的擇食性,如果一次性加料過多,雞隻一吃飽後就開始挑食,造成嚴重的撒料現象,導致體重達標往往是付出“更多代價”換來的,所以育雛中期至限飼階段採用間隔喂料法,將採食時間相對集中,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撒料浪費,方法是將全天的喂料量分次投給,第一次可以適當的多一些,供雞隻採食1個小時以上,採食完後暫時停料,讓雞隻飲水或自由活動,使其有一個短暫飢餓的過程,等待下次加料。這樣每次喂料後雞隻都會積極採食,並相對加快採食速度,減少因擇食造成的撒料浪費,具體上料時間和停料間隔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

二、商品肉仔雞間隔喂料法的應用

商品肉雞更強調採食量和料肉比,如果一味地讓雞隻自由採食,會讓他們沒有“緊迫感”,餓了就吃,飽了就休息,因擇食造成的撒料浪費現象更嚴重,完全不在人為控制中,建議除了第一週自由採食外,第二週開始就有意識地通過人為管理其採食習慣,自然光照的情況下,天黑時關燈2~3小時讓雞隻“盡情”休息,而後開燈讓其採食,天亮前再次關燈2~3小時,天亮時開燈,中午也要關燈2~3小時。這樣一形成規律,雞隻將會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每次關燈前和開燈後都會有一個採食高峰,既加快採食速度,提高採食量,又很好地減少撒料,更有利於雞隻形成“勞逸結合”的習慣,更好地生長、發育。

三、蛋雞間隔喂料法的應用

蛋雞前期的體重達標是讓管理者很頭疼的工作,間隔喂料法將會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育雛中期減光階段的操作方法和商品肉仔雞基本相同,到育成期光照時間固定後,可以在中午時間停光2~3小時,一來員工有吃飯、休息的空閒;二來雞隻也有一個休息、飢餓的過程。應安排好值班人員保證設定的總光照時間不減產,對於產蛋期,中間時間段不能停光,但雞隻在天亮後,下午2~3點,天黑前2~3小時會有三次採食高峰。為此,我們可以遵循其自然規律,採用三次飼餵的“餐”喂法。這樣不但可加快採食速度,提高採食量,而且料槽會有空槽時間。因為雞隻都喜歡採食較大顆粒的飼料,不間斷供料會使底部的粉料採食少,而粉料中沉澱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長期如此易造成營養缺乏症。

四、採用間隔喂料法應注意的問題

1.因此法會加劇雞隻搶食現象,所以要求提供充足的採食位置,保證雞隻有同等的採食機會並得到同等的料量。

2.提供充足的飲水,並按要求在喂料前先供水半小時(特別是在當天的第一次喂料),避免雞隻因飢餓而加快採食速度導致暴食發生。

3.雞隻體重不達標或採食速度較慢時,須放慢減光的速度,多提供採食時間。

4.雞隻在較大應激(如斷喙、免疫等)和疾病情況下不能用此法,須自由採食。

5.對於肉種雞,當雞群的吃料速度快於3~4小時,不能再採用此法,應採取限飼程序。使用料線將全天的料量一次性投給,以促進雞隻採食均勻,提高均勻度。

6.採用間隔喂料法時要掌握好雞隻的採食量,不要一次性加料過多,既可避免營養缺乏症,又可避免飼料汙染及因吸溼導致黴變現象。

養雞技術

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莊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棚舍搭建

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搭棚方法

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

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複合酚水溶液或火鹼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燻蒸消毒,每35立方米空間用煙客煙燻消毒劑1包。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汙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鋪設墊草

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汙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挑出發黴墊草。厚度以3-5釐米為宜。

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避免飼料浪費的方法

養雞成本中飼料成本佔60-70%而養雞場飼料浪費量一般為飼料量的2%-10%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手工加料過程中灑落飼料

這種情況在手工加料雞場較普遍,且多被養殖場、飼養員所忽視。對策:提高飼養員的效益意識,將耗料量與飼養員的工資掛鉤。

二 、飼槽不合理,雞啄出飼料

針對這種情況,可去相關雞場參觀、瞭解加以改進,同時注意,喂料時槽中的飼料量不得超過其高度的1/3。

三 、料槽破損漏掉飼料

飼養員在添加飼料時,要注意料槽是否破損,並適時整修。

四 、雞舍環境溫度不適,額外增加雞的採食量

雞的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其要求的適宜溫度不同。如果溫度持續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產蛋率及飼料轉化率的下降。因此,冬季要採取有效的防寒保溫措施,夏季應採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力求控制最適宜舍溫來提高飼料轉化率。

五、 飼料營養不全面,代償性增加雞的採食量

如果營養不全面,勢必造成增加採食量以彌補某一營養物質的缺乏,從而造成飼料浪費。因此要飼餵營養平衡的全價飼料,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轉化率。

六、不良應激

不良應激對雞隻影響較為廣泛,就飼料方面,可造成雞隻吃料而不生產或生產性能降低等情況,因此要儘量減少不良刺激。

七、 飼料貯存中的損耗

主要包括被老鼠吃掉和貯存不當發黴變質。就此,雞場要定期滅鼠,既可節約被老鼠吃掉的飼料,又可防止老鼠傳播某些疾病;對於飼料的發黴變質,要求在貯放飼料時注意通風防潮,定期晾曬或加入防黴劑。

八、 雞隻不斷喙或斷喙不合理

斷喙能有效防止雞嘴往外鉤出飼料,減少飼料浪費,並能防止啄羽啄肛。一般在170日齡斷喙,並在上籠前再修喙一次。

九、 不及時淘汰殘雞

殘次雞隻吃料而不生產。

十 、光照制度不合理

合理的光照制度,既可保證營養供應,又可提高飼料轉化率,從而減少飼料浪費。產蛋雞適宜光照時間為16小時,強度為3瓦/平方米。

十一、 寄生蟲消耗營養

體內外寄生蟲對雞體的消耗很大,使雞隻採食量增加,而生長性能增加較小或反而下降。因此要定期驅蟲,減少飼料的無效投入。

十二 、砂粒補喂不足

定期補喂砂粒有利於飼料的消化和吸收,可節約飼料,減少浪費。試驗表明,定期補喂砂粒與不補喂砂粒相比,消化率可提高3%--10℅。

飼養管理

雛雞管理

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 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餵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裡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育肥雞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農林小張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雞並不陌生因為雞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雞分為二糞,有蛋雞,有肉食雞,養雞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雞場的建設和雞籠的設計抱括雞場室內排風溫度的控制,一般蛋雞控制不好溫度會造成產蛋下降的可能,第二點對雞餵食也很關健,餵食對養雞人士來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成品飼料和個人加工飼料,飼料投放也是很有規範,機器自動投放和個人投放也是有區別的,第三點養雞對衛生和防疫是非常嚴格的,一但防疫和疫苗及時給雞管理不到位,對雞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衛生消毒和通風都是養雞的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因為室內養雞不是室外養雞,一般室內都是養的蛋雞,室外養的是肉食雞,這兩點區別是很大的,養不少只雞,多大的地方,室內養雞是有數的,三百平方米的室內雞場,能養一萬多隻雞,室內雞場要求很高一但控制不好雞的數量會對雞造成悶死,所以室內養雞和室外,以及室內養肉食雞區別非常大,室內蛋雞的要求非常高,因為雞在雞場的活動量和進食溫度通風是產蛋的關鍵,蛋雞與肉食雞區別很大,蛋雞的產蛋量是有數的,計算雞場論平方計算只是說總體,實際的雞場養殖多少都得按現場來確定,雖著科技的進步提升,室內外養雞都提高了質量,設備對投放量的標準和現代化的衛生防疫是分不開的,以下就是養蛋雞的從建設到養雞的個個小知識,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鄉村阿顧


你好!很高興在頭條見面

我正在做加v認證,如果對你有幫助請支持採納。[祈禱]

每隻雞需要的籠底面積約300至500平方釐米。每平方米約能養25只。因籠具不是完全佔滿地面的,所以除以三。再乘以層數,假設以三層籠養。是7500只。

不過還要扣除其他堆放飼料的地方,所以300㎡的老房子實際一般是養5000只左右。


佬家根


雞籠一組兩米,四層一組可養120只,三層一組可養90只。需寬9米長30米的雞舍,雞籠兩列架設,毎列12組,部分單元格放4只以備損耗。




領悟海洋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1–2周齡籠養每平方米60只以下。平養30只以下,3–4周籠養每平方40只左右。平養25只左右,5–6周每平方籠養20–30只。平養20只以下。2周齡以後雞群密度大影響發育且誘發多種疾病。在密度大的雞群中空氣汙濁。採食飲水受限制。病源可以大量積累。易產生弱雞成為易感雞。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四川特匯優產


很高興回答你問哦,能養2萬隻左右。

籠養一平米能養50只雞。

每隻雞需要的籠底面積約300-500平方釐米,故每平米約25只,因籠具不是完全佔滿地面的,所以除以3,再乘以層數,假設為3層籠養,故約75只。不過還要扣除其他堆放飼料等等地方,所以實際一般是50只左右。

這樣的密度,雞有活動的空間,利於通風,防止病菌。


家鄉農村


5000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