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紅樓夢作為經典四大名著之一, 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封建末世的百利全書”,其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和成就之高、之大,是同時期其他作品所不能比擬的。

在這部鴻篇鉅製中,作者忠實於生活的實踐,以深入的觀察和高度的表現能力,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神采各異的人物形象,生動描述了家族興亡,人世百態,眾生浮華。通過對大家族賈氏各色人物生活百態的描寫,寫出了那個時代大家族的榮辱起伏和小市民的喜怒哀樂,處處透露著生存智慧。

第一次閱讀《紅樓夢》時,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黛玉的多愁善感、我見猶憐,寶玉的驕縱任性、霸道天真,寶釵的左右逢源、精於世故,王熙鳳的陰險老辣、精明市儈......隨著閱歷的增長,再讀紅樓,體會更多,不僅看到裡面的情情愛愛,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的柴米油鹽,

雞毛蒜皮,看到他們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下面以紅樓夢裡的三位小人物為例來探析一下紅樓裡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一、劉姥姥

1.大智若愚

劉姥姥出身鄉野,土頭土腦,丈夫早逝,遂跟著女兒、女婿靠兩畝薄田艱苦度日,幫助女兒照顧外孫和外孫女。有一年莊稼欠收,家裡生活艱難,女婿借酒消愁,拿媳婦撒氣,劉姥姥為緩解困境,心思一動,想到自己有一門富裕的親戚,遂求了在榮國府做事的周瑞家的幫忙牽線搭橋,成功地進入榮國府,從當家管事的王熙鳳那裡討到了20兩銀子,從此生活越過越殷實。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一個鄉野村婦,有如此勇氣,是農村婦女的粗鄙無知,膽大無忌嗎?當然不是!劉姥姥是個有一定閱歷的農村老婦,見過一些富庶人家的生活,也經了不少人情世故。她有她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在村裡也算是有一定能耐的。

她心想著以她的身份要去見賈府管家主母必然得有人引見,又想到周瑞昔年買川地時得到過狗兒的幫助,這便能與周瑞家的搭上關係,請她幫忙引見。這周瑞家的在賈府當差,自然覺得有些體面,在劉姥姥一通誇獎後便高興地幫劉姥姥傳了話,這才有了劉姥姥與王熙鳳見面的情節。

利用周瑞家的愛面子、喜賣弄的心理,劉姥姥成功搭上了線。而劉姥姥這邊,她僅帶著小孫兒去,一老一小的進入賈府之後,見識了榮國府的氣派與奢華,以窮苦人民的樸實之心看待這種奢華生活,每每感嘆榮國府過於浪費。

既符合她“鄉野村婦、沒見過市面”的形象,也讓人不自覺地對她們奶孫倆產生同情之心。劉姥姥“厚著臉皮”向王熙鳳求助時,面對王熙鳳在窮親戚面前高高在上的做派,她不惱不怒,最終賞給她20兩銀錢時,她喜得

“又渾身發癢起來”,將她質樸天真的一面表現出來。

劉姥姥第一、二次進大觀園因“大驚小怪,滑稽逗趣”招眾人笑話,而後世之人皆用劉姥姥進大觀園來嘲笑別人孤陋寡聞、見識淺薄,這樣來理解劉姥姥未免有些狹隘的,她主動扮演逗人開心的滑稽角色,吃飯時她便敲瓷碗邊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她誇張的表演逗得賈母及眾女眷大笑不已。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她深知這種“粗俗”的行為能給大家帶來愉快,獲得賈府上下的好感,對自己有益。從她的種種行為,可以看出劉姥姥看似粗俗無知,內裡卻老成圓滑,能思善辯。如果真的沒有見識,她一個積年的山野老婦怎麼能三進榮國府?

2.知恩善報

在獲得幫助生活好轉以後,她沒有忘本,帶了自家產的瓜果蔬菜給榮國府送去,這次她把說話的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她一見到賈母就趕忙陪笑,福了幾福後說:“請老壽星安。”這簡單的一句話,讓榮國府的尊貴主母從這個比自己年紀大的老婦這裡感受到了尊重,內心歡喜。

但她也不是一味奉承諂媚,在有的場景下她也能將心比心,客觀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她勸誡王熙鳳說,小孩子“過於尊貴了,也禁不起”。她雖粗鄙,卻也知曉孩子過分溺愛不利於他的成長,適當的教育和引導會讓他更加堅強。

天下的父母誰不是全心全意疼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呢,所以劉姥姥才敢對王熙鳳說出了那樣的話。

而當賈府後來衰敗時,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差點被舅舅和叔叔算計賣掉,劉姥姥感念王熙鳳接濟之恩,通過自己的計策使巧姐兒成功脫困,併為其尋了一個好夫婿[1],體現了知恩圖報的善良之心,而這些情節的描寫,將劉姥姥“樸實至真、大智若愚、良善知恩”的形象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

二、賴嬤嬤

1.審時度勢

榮國府大管家賴大、寧國府的管家的母親賴嬤嬤是賈府的家生奴才,是賈府資格最老的奴才,勤勞聰明、忠實可靠,老成世故,很得主子信任,而賴嬤嬤的孫子賴尚榮因著賈家的關係還得了一個官職。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賴嬤嬤是賈府經年的老人,賈母問話時也會賜凳讓她坐著說話,表示對這老僕的尊重,除了她年齡大,資歷老,也是因著她有明察秋毫的眼力,見機行事的能力。

《紅樓夢》中晴雯是賴大家用銀子買來侍候賴嬤嬤的,生的風流標致,王熙鳳評論晴雯是這樣說的:“若論這些丫頭們,共總比起來,都沒晴雯生得好”,姿色可見絕佳。因她常跟賴嬤嬤出入賈府,賈母見了她心裡甚是喜歡,賴嬤嬤很會察言觀色,因此把她孝敬給了賈母,賈母又把她賞給了寶玉。

賴嬤嬤將晴雯孝敬給賈母這一段說明她很懂得舍與得的關係,時時討主子歡心,主子高興了才能許她更多好處,給她獨有的尊重;同時她才能借賈府這棵大樹興家旺業,蔭庇子孫。

2.謙虛謹慎

賴家人頭腦靈活,因為賴家幾代經營,家裡有個能產出蔬菜水果、魚蝦雞鵝的大花園,承包給了別人,

每年能收到二百兩銀子的租金。

背靠賈家,他們借勢而起,將家裡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同時為子孫謀劃前程,讓兩個兒子分別在兩個大戶人家當了大管家,讓孫子脫奴為官,風光無限;同時在作者筆下賴嬤嬤給人的感覺是一位謙虛謹慎、不忘家主之恩的一個老太太。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當孫子賴尚榮獲得官職鳳姐兒她們向賴嬤嬤道喜時,賴嬤嬤並沒有得意忘形,她道:“要不是主子們的恩典,我們喜從何來……前天我跟孫子說,你做了官,可別橫行霸道的。託主子的洪福,放你出來,你哪裡知道‘奴才’兩個字怎麼寫的。又蒙主子的恩典,准許你捐了個前程在身上。你看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飢挨餓的有多少?你一個奴才秧子,別折了福!當州官,你就是那一方的父母,如果你不安分守己、盡忠報國、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賴嬤嬤這一番話講得深明大義,讓人覺得她把主子的恩情記在心裡,時刻不忘。這也是一種智慧,低調但不卑怯,審時度勢,藉助有利條件讓子孫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而得志後不驕縱,仍保持謙虛謹慎,更顯出大智慧,因而最後才能成為“賈府最有體面的奴才”[2]。

三、紫鵑

1.盡忠職守

紫鵑本名鸚哥,本是賈老太太房裡的二等丫頭,黛玉來賈府時只帶了兩個人,老太太恐此二人不夠體貼,於是將本府調教的伶俐的鸚哥給了黛玉,改名為紫鵑。林黛玉才華雖高,但卻

脾氣怪,心眼小,不懂得左右逢源,待在這樣的主子身邊,是需要有一定智慧的。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紫鵑自小待在賈母身邊,耳濡目染,也變得機敏了。紫鵑聰明靈透、活潑膽大又充滿俠義之氣,對林黛玉忠心耿耿,是名副其實的“義僕”[3]。同時紫鵑不僅有主僕之名,更有姐妹之宜。

黛玉從外府而來,無依無靠,為人謹小慎微,紫鵑心疼她,所以全心全意地照顧她,為她出謀劃策,是黛玉的"閨中貴友";她將黛玉放在心裡,處處維護著她,在她誤解賈寶玉要背叛林黛玉的時候甚至不顧身份冒著極大風險當面指責賈寶玉[4]。

2.深明大義

但紫鵑的“忠”是有原則性的,是深明大義的,她在發現林黛玉與寶玉鬧矛盾時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作出判斷--林黛玉與賈寶玉鬧了矛盾,林黛玉向她哭訴,紫鵑便道“寶玉若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由此可見,紫鵑對林黛玉不是“愚忠”,她也是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

最後黛玉鬱鬱而終,紫鵑沒有猶豫,決然地去往黛玉老家蘇州,為黛玉守靈。這種真誠的情義超越了主僕情誼,上升到了俠之大義,也是眾多奴僕們難以做到的。

從《紅樓夢》裡的三個小人物,看底層人物的生存大智慧

以上只是《紅樓們》裡眾多角色裡的普通人物中的一部分,他們看似不起眼,與主角們的愛恨情仇無太大幹系,其實細細體味,這些小人物豐富了主角們的形象,讓他們有血有肉,更加鮮活生動;也向眾多讀者展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劉姥姥作為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仍被諸多學者稱道。而其他人物體現出來的審時度勢,借勢而起、忠義勇敢等智慧與品格也為後世學習或頌揚。

【參考文獻】

[1]祝慧如.試論雅俗兼容的劉姥姥形象——兼談曹雪芹《紅樓夢》的雅俗觀[J].漢字文化,2018(18):19-20.

[2]王志堯,仝海天.焦大和賴嬤嬤形象論析──《紅樓夢》研究系列之一[J].黃淮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1):61-64.

[3]鄒文生.論紫鵑——《紅樓夢》人物論之一[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3):119-121.

[4]王菁.《紅樓夢》裡的忠烈——鴛鴦的忠己、紫鵑的忠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08):15-16+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