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为什么不缩短赛程?

宁静的午后丶


英超联赛作为五大联赛中“最年轻”的联赛(1992年成立,前身为老英甲),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吸金最会赚钱的足球联赛,在足坛的受关注程度可谓是非同一般。



其实,英超联赛本身的赛程并不密集,联赛20支球队,一个赛季下来总共38场比赛,与西甲、意甲等联赛一致。至于“赛程密集”这一说法,主要还是集中在两点:没有冬歇期和复杂的杯赛。

英超基本上是欧洲足坛为数不多没有冬歇期的联赛,8月开赛后一直到次年5月,20支球队基本就是连轴转,没有丝毫的喘息机会。每年1月份,各国联赛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球员们可以很好调整体能、伤病等问题,俱乐部可以在转会市场投入更多的精力。



而偏偏这个时候,英超正好是恐怖的“圣诞周期”,联赛进行过半,大部分球队都是双线甚至多线作战,大家都是紧绷着神经,生怕在这个时候掉队。

此外,不同于其他国家,英国球队还要面临两个杯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球员的精力。



不过,尽管身心俱疲,但面对密集的赛程大家也都只能硬着头皮上。究其原因还是“利益至上”,更多的比赛自然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收入,赞助、转播权、冠名费、海外拓展一系列真金白银的驱使下,神马都是浮云了,即便英超想歇一歇,赞助商也不答应啊!


45度角的传中


足球比赛的节奏,更多的是从感官的角度来评判一场比赛节奏的快慢。通常来讲,进攻与防守时完成技战术速度的快慢即足球比赛节奏,既指球员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也指整支球队整体攻防转换时纵深进攻的发起频率。

英超历来给球迷的印象是,节奏快,对抗强,场面激烈,不时出现人仰马翻的激烈场面,但是球员普遍技术稍显粗糙,个人技术远没有西甲水准,球队技战术远没有意甲那么严谨,那英超这种节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历史渊源,作为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格兰对于足球技战术早期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高速对抗,节奏快就是英格兰足坛的风格,但是作为海岛的地缘特点,英格兰人内心里实际上是相当骄傲,保守,新技术新打法很难在英格兰得到推广。

传统的英式打法追求高强度的压迫和反击。压迫和快速高位的反击是英式打法的核心理念。而这样的理念之下,近乎疯狂而又有序的跑动,压迫追求快速而不计成功率的向前反击就会大量出现。这直接导致英超比赛的高节奏。

在高强度压迫和快速反击的影响下,英式打法更加追求简洁有效的长传冲吊,以及带球快速突破的反击速度,一方面是由于英式打法并不注重整体进攻,必然选择长传,缩短进攻时间另一方面,这也进一步决定了速度快的球员在英超总是有广阔的市场。同样也进一步提高了英超比赛的节奏。

因此从战术层面上来说,以压迫、跑动、长传和速度为主旋律的英式打法相对更能给球迷的观感带来节奏上的窒息感。随着技术流西甲球员的纷纷加盟,英超技战术潮流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技术流打法逐渐显现,速度节奏也逐渐不再是英超的主流,只是整体上的改观尚需时日。


亦276051766


英超共有20支球队,英超的前身为英格兰甲级联赛,1992年更名为英超。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超以其独特的、快节奏的、高强度的对抗比赛吸引着全世界大批的球迷,而且强队多,就其激烈程度和观赏性来说,英超已成为最受球迷喜欢的联赛。

作为最先接受资本进入足球市场的英超,大量的资本进入给他带来了雄厚实力的同时,也吸引着无数球星加入英超,至目前为止,英超的运作应该说很健康,不仅每支球队都能分到不菲的电视广告分成,商业赞助、菠菜公司赞助,也是英超每支球队资金来源的强大支撑,英超的商业价值不是其他四大联赛能够比拟的。

所以说一个成熟的英超不是说想减少球队、缩短赛程就能缩短的,不仅球迷不会答应,那些商业赞助商、菠菜公司也不会答应,就像美国的军火商之于政府。


英超号外


凡事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则行。首先球场老板不答应,赛事赞助商不答应,联盟不答应减少场次意味着减少收入,最终导致球员工资下降,最后球员也不同意。只有在保持收益稳定或能提高的前提下,减少赛程才可能实行。说实话,减少赛程可能还会导致球迷也不答应,赛程少了,球队可能会提高门票等手段来维持收益,导致球迷看球成本增加等。如果在实行减少赛程的同时再增加一些其他杯赛等可能更符合实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