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對話企業家」危中覓機 河北一家餐飲連鎖企業的轉型探索

長城網訊(記者 煙成群 段維佳)“凌晨3點,廚房師傅就開始熬八寶粥,準備製作早餐,4點半我們進行配餐打包,6點準時出發送往石家莊市第五醫院。”2月22日,河北渝鄉辣婆婆裕華總店店長趙桂玲告訴記者。

「经济战“疫”·对话企业家」危中觅机 河北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转型探索

外賣騎手在取餐。 記者 煙成群 攝

疫情防控期間,河北省商務廳印發了《河北省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化團餐供餐重點企業名單》,在全省範圍內推廣餐飲企業向廣大團餐需求單位(當地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提供集體用餐供配送服務保障模式,旨在有效避免人員密集就餐,防止群體性聚餐可能引發的風險,全力應對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節後返程帶來的社會化餐飲需求。

河北渝鄉辣婆婆作為首批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化團餐供餐重點企業之一,在疫情發生後已關閉堂食,通過“外賣”、外送“團餐”等方式尋求突破,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團餐,市場需求新亮點

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時,保障大批量團餐的及時供應?

上午9點半,記者在河北渝鄉辣婆婆裕華總店的後廚看到,工作人員正為石家莊市五院醫護人員的午餐做準備。“在接到團餐訂單後,我們第一時間採購備貨,從擇洗菜、切配菜到炒菜、分裝、打包、運送等環節落實到人,形成流水線式操作,提升效率,保證讓客戶吃上熱飯熱菜。”趙桂玲說。

「经济战“疫”·对话企业家」危中觅机 河北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转型探索

廚師在準備中午的團餐。 記者 煙成群 攝

“建立餐飲防線,讓大家吃的放心,吃的安全。”河北渝鄉辣婆婆董事長李進飛介紹,為了疫情防控,店內嚴格執行衛生和消毒規範,全員佩戴口罩、手套,每日進行體溫測量,餐具、炊具嚴格消毒,確保每份餐品符合衛生和營養標準。

11點20分,裝滿盒飯的送餐車駛入市第五醫院,一份份“愛心盒飯”從車上搬出,放在了醫院的無接觸送餐點。負責取餐的醫院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好了推車等候,招手向送餐員工表示感謝。

“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團餐的需求量會加大,成為市場的新需求。”李進飛說,現在平均每天訂出團餐2000多份,主要客戶為醫院、銀行及復工企業等。他認為,在一些企業食堂不能滿足疫情防控要求的情況下,安全有效的團餐服務起到了支撐作用。

記者從河北省團餐與飲食行業協會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醫療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擇團餐服務,50份起訂,供應時間不低於一週,每份價格為10元-40元,具體品種由訂餐單位與供餐單位協商確定。

外賣,“無接觸配送”保安全

中午11點,渝鄉辣婆婆總店一層已經有5位快遞小哥等待訂單配送。前廳的工作人員戴著口罩、手套,穿著防護服,在她背後的桌子上,擺放著二十多盒打包好的餐盒,每當有外賣小哥進來,她都會拿起體溫槍給外賣小哥監測體溫,然後填好“安心卡”,按照單子,將外賣放在臺上,再由外賣小哥取走。

這張小小的“安心卡”,清楚註明了菜品製作人、配餐員、快遞員、監督員的姓名和對應體溫、測量時間,同時還留有監督電話,做到可追溯,確保安全配送。

「经济战“疫”·对话企业家」危中觅机 河北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转型探索

工作人員在給外賣騎手測體溫。 記者 煙成群 攝

“非常時期,‘無接觸配送’服務受到大家的歡迎。我們把餐飲製作與打包分開,為騎手設置單獨的取餐點。同時,顧客與騎手不產生直接接觸,至少保持五米距離,餐品放在約定地點。”李進飛告訴記者。

記者登錄美團外賣看到,渝鄉辣婆婆在特色菜品外,新增了“惠民盒飯”系列,包括宮保雞丁、回鍋肉、麻婆豆腐等6種不同口味,每份定價15元-28元,5份起購。

「经济战“疫”·对话企业家」危中觅机 河北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转型探索

專設的取餐點。 記者 煙成群 攝

一位美團騎手告訴記者,從2月1日回到崗位後,送的訂單主要是餐飲和米麵、生鮮果蔬等生活必需品,其中僅從渝鄉辣婆婆裕華路這一家店取的就有十幾單。

“現在我們11家門店每天外賣加團餐的訂單量將近5000多份,市場需求形勢不錯。”李進飛說,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外賣、預約式訂餐甚至蔬菜打包配送未來有望持續增長,有可能是餐飲行業一個新的機遇。渝鄉辣婆婆有9年的外賣經營經驗,已經在關注和研究這個趨勢,並加大投入。

“疫情對我們這樣的餐飲企業來說是一次嚴峻考驗。現在員工的工作狀態還是飽滿的,我們有信心、有把握挺過難關。”李進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