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高低與道德,品行,修養成正比嗎?為什麼?

中文一


不成正比,因為人們的文化程度高低與其行為習慣不一定同步。高知者不一定有德,文化小平低的人,反而較遵從道德修養和品行合一觀念。

按理說,接受教育程度高,各方面的認知度和行為準則都比別人懂得多,理應做得好些,更應該成為品行合一、道德及修養的榜樣者。

事實上真是如此麼?顯然不對路。正如一個高等知識分子和一個文化偏低級的普通人在擇業時一樣,高知不一定高就,而文化低者卻很容易找到工作。

為什麼不成正比呢?

首先,一個人文化程度高,他(她)對待世人或事物的看法就眼高,而妄顧及到別人的感受,總以為自己高一等,沒必要去附和,從而在品行、道德和修養方面不在那麼注重,久而久之,就一人自定性,不與眾人同。

其次,在待人接物時,不能保持謙虛的態度,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派頭。他(她)認為別人有從眾心理是不知之而為之,是謙卑過了頭,唯有自身懂得理,知道該壓人一級才是王道。

再之,品行、道德和修養與其所接受的家庭傳統教育有關,即所謂的“根正苗紅”。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開導者,不僅僅是言語囑咐,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去影響和教育孩子們知禮守德、品行合一。

所以說,文化程度偏低者,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做到品行一致,往往是其家規家訓的督導結果。相反,文化程度再高,沒有好的家風和其本人的自律,完全可能出現道德敗壞、品行及修養都不倫不類的狀況。


杜象應


不完全成正比。我爸爸讀了個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我媽媽好一點,讀了個初二。他們老兩口都算沒啥文化的人吧?但我和我哥哥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出軌、不整人害人、不違法亂紀、不佔人便宜、不好吃懶做,不亂花錢……因為我爸媽總是告誡我們,窮不怕,但就怕懶;苦不怕,但就怕壞,也就是說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環境,都要保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所以我自認為我們全家人都是道德品質比較高尚的人。(我哥哥高中畢業,我中技畢業)不過修養這一點嘛!個人做得不是太好,我哥哥老實憨厚,話語不多,不說非常有內涵氣質嘛!看上去也還是彬彬有禮噻!唯獨我修養差,話多無腦、沉不住氣、脾氣火爆,還沒啥氣質😁新聞裡不是經常有報道嗎?那些偷窺狂和流氓變態之中,還有大學生、研究生啥的呢😱綜上所述,文化高的人修養好我同意,但道德、品行這兩點我不完全贊同,這與性格和成長經歷有關。


鳳146983974


本來是有關係的,但是就現在的現實來說沒有關係。記得幾年前在我們廠打工的當地農村朋友說:別看你們廠都是大學生,這素質還遠遠趕不上我們農民!我們廠是一個特大型央企,固定職工六百多,合同制和臨時工一千多,典型的技術密集型企業,但從為人處世等基本道德品質方面來說,和老職工比現在畢業的學生一年不如一年,這和學校教育,社會影響,家庭環境有直接關係,早就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


fisherman1119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學歷等於道德修養嗎?答案是直接的,學歷與道德修養和品行,不是對等關係,有的人,學歷不高,但是人品修養很好;有的人,學歷高,人品卻很差;有的人,學歷高、道德修養和品行又好,就是我們常說的,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可見,學歷與人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不成正比!

但是,我們應該自我要求自己,好好學習、同時注重品行修養和道德修養。我們也希望社會上的人們,都能夠品學兼優、德才兼備!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建設美好的社會和家園!

文化是做人的根本保證和方向!

中華傳統文化,以孝道為根本,強調百善孝為先。我們在家就要養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的習慣和品行。這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基礎和根本。

在學校學習,尊敬老師和同學,認真遵守學校紀律,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與同學一起團結奮進,一定會成為成績優秀和人品端正的好學生!

在社會和工作單位,尊重長輩和領導、愛崗敬業、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與同事真心相待,一定可以成為受人尊重的人!

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就是我們的人才觀,人們應該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奮鬥!在家孝敬父母,工作中尊敬領導,與大家一起團結奮鬥,腳踏實地,認真求上進,真誠熱情,就是大家認可的人才,品學兼優德才兼備!











聿劍


這個是不可能呈正相關的,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具有學習能力,會思考。文化的傳承正是人類學習能力的一種傳承,人通過知識學會技能,進而發展生產力。而道德品行修養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秩序的體現,是個人的修養問題。文化知識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傳遞人的經驗,這種經驗他包括生產技能和交流技能。道德和修養以及品行,這個得劃歸人的交流技能裡頭。

因此,可以說文化程度的高低和你道德品行修養不成正比。

首先,文化程度越高,不一定交流技能就越好,反而是生產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

其二,文化程度高的只是代表智商高,而道德修養主要提現在情商上。

第三,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到,文化程度高的,其個人修養不一定高哪兒去。就拿徵信體系建設來說吧,失信名單裡頭多少是文化程度好的?

第四,中國古代社會已經用事實證明了,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養沒有多大關係。封建誰會的上層建築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一群人,然而就那麼短短兩千多年的歷史,換了多少個朝代?

因此,可以這麼說,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養沒有多大關係,更不成正比例。

只能這麼說,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們的學習能力,意識到自身品行不足的那部分人會反省自己,進而提升自己的修養。謝謝大家,我是飛雲,喜歡詩歌寫作,瞭解古詩寫作基本規則,有喜歡創作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者私信我,帶大家一起了解律詩的寫作規則,以及對聯如何創作等方面的交流




飛雲冉冉


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和修養與文化程度高低不能說沒有關係。國家發展教育事業,就是為了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其中就包括個人道德品質。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我們國家形成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氣。人們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大大增強,出現了無數先進典型,如雷鋒 ,焦裕祿,任長霞,賴寧等等。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成了社會風尚,自發救落水者的事蹟經常見於報道,“白衣天使”們勇鬥“新冠”,救死扶傷的感人場面讓人淚下……

只有提高文化水平,才能讓人明事理,辯曲直,正確把握自己的言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用一套合格的道德標尺來約束自己人人都去遵守道德規範,社會才會和諧,有序,各項事業才能健康發展。人間到處充滿愛,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核心的,它又以“仁”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倫理道德體系。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讀書萬卷,學識淵博,並用心良苦,制定了各種禮儀,而且身體力行,成為萬代師表。如果孔子沒有高深的學問,是不可能有這些建樹的。

文化水平的提高能增進人們的道德修養,但決不是說有文化的人修養都很高。有文化而靈魂卑劣者比比皆是。民間有句話“壞人不可怕,就怕壞人有文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壞人”的文化不含道德層面的,他們只學習了那些對他做壞事有幫助的部分。同理,有些人雖然文化水平很高,但忽視了道德理論的學習,或者並不缺少道德理論,就是不願意去踐行。

為什麼有些人懂“道”卻不願踐行呢?很大因素要歸於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子女有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年幼的子女,心靈是一張等待精心描繪的白紙,模仿性極強。需要父母正確地教誨,引導。否則,一旦養成了惡習,成年後就很難回頭。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即使文化水平不算太高,品德也未必會差。


綠葉小杏


當然不是。

文化高低是與努力程度和頭腦靈活度有關的,只要不是很笨,在足夠勤奮努力下,都能掌握一定的文化。

而道德、品行、修養應該是與性格相關的,也就是與這個人從小就逐漸形成並越來越穩固的性格相關。

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這個意思的話“有些人的壞是骨子裡帶來的,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當然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人最終的性格除了少部分天生之外,更多是受到其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即:其小時候的家庭教化和薰陶。

俗話講“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這是有道理的。心理學和犯罪行為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所有犯罪分子,基本上都可以在其童年找到原生家庭缺陷的影子”。

所以,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生長在教育得當、父母品行良好的家庭環境下的話,那麼即便他的學問再高,其道德、品行、修養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東華的深想簡說


一般來說文化程度與道德修養品行是成正比的,因為文化高的考慮事情全面一點,周全一點,長遠一點,但不是絕對,文化低一點的人不等於道德修養品行都比文化高的人差,因為道德修養品行跟家教祖傳關係很大,例如:個別家庭長輩惡毒橫行,毫無疑問其晚輩大多也不講理。總之,文化低的人教養略低於文化高的人,並非絕對。


霍三虎


我個人感覺文化程度高低和道德、品行、修養不成正比,但卻有一定的關聯。

  • 文化程度高,只能說明他本人受的教育年限較長,學的知識的確會多一點,受到的教育和道理多一點。但學到知識和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是兩個概念。不過,大家基本上受過教育和道理的薰陶後,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言談舉止上都會耳濡目染,有一個很大的提升,這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上學的意義,上學先拋開應試教育不說,其實更是培養個人軟實力的一個機會和階梯。
  • 不過,大家基本上受過教育和道理的薰陶後,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言談舉止上都會耳濡目染,有一個很大的提升,這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上學的意義,上學先拋開應試教育不說,其實更是培養個人軟實力的一個機會和階梯。
  •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剛開始都是非常善良有惻隱之心的,通過後天的訓練之後會有提升。但我們在新聞中或者教學案例上也能聽到一些受過高等教育之人,行為和舉止卻有待提高的事件,雖然一些人他們的文化程度很高,但他們有時候由於個人的心理陰影或者偏見思想仍然會避開“真善美”,做著有悖於得道的事情。其實終歸還是他本人對規則道德的評價和自我內心的約束來決定著一切。
  • 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的舉止行為卻值得我們為他們點贊,向他們學習。比如此次疫情期間,很多普通人他們並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教育,但他們參加志願為疫情服務,更有很多人自己收入雖然不高,仍然願意為基金會捐款捐物等,這些中華兒女的行為是高尚的,所以人的行為和道德並不成比。
  • 因為雖然有的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對個人的要求和對自我道德評價標準比較高比較慎獨;而且他們受的家庭教育或者自我生活環境對他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受的正歸校內教育不多,但他所在的高質量圈子會約束著他去做該做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一直倡導提高國民素質、活到老學到老呢,這個學不是隻學學校裡的內容,更是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能夠構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繁榮景象!


説説那些事


很多朋友回答過這個問題,但是部分回答將學歷和文化混為一談,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闡述一個重要觀點:學歷和文化不是一回事。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更不一定有道德。文化程度高低與道德,品行,不是正比的關係。

如有閒暇,大家可以接著往下看。

學歷是什麼?

如圖上所示,經過學校教育後,學生得到的學位認證,就是學歷。從等級上可分為,博士生、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中技、技工學校、高中、初中、小學——簡而言之學歷是個人學習的經歷。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本科、專科都是稀罕物,有高中學歷的人往往都會受到尊重,在老百姓眼中讀書多的就是文化人,學歷=文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如今學歷和文化的差距越來越大是不爭的事實。

文化又是什麼?

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寬泛,一言概之就是一個地區人類的生活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說白了,琴棋書畫都是文化,有文化的人,學歷不一定高,但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一定是有獨特的智慧的。生活的智慧,是學歷所不能替代的。

因此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也不一定有學歷。

道德又是什麼?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從某種程度上說,法律是加強版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延伸。違法的人大概率上是違背了道德,違背道德的人不一定違法。

從歷來的案件來看,違法者是不分學歷高低的,也不分文化高低的。甚至學歷和文化越高,違法後造成的社會損失越大。


文化和道德的關係:

知善不是善,行善才是真善,行善才是真道德。

道德的形成:一個人道德觀的形成,必然分為兩個步驟——知善、行善。知善的人,不一定行善。但是不知善惡的人,絕大概率不會行善。

如何知善:提高文化程度,可以讓人明辨是非,但文化不是正確道德觀的唯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