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有2位太后,皇帝亲近生母不亲近嫡母,嫡母是什么心情?

宝黛钗凤琏平尤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经常出现的,不过我觉得能够当上嫡母的人,也就是前皇后的人,她应该能够面对这种情况。毕竟血浓于水,她和现在的皇帝并没有很深的血缘关系。

当然由于封建礼法的问题,嫡母作为最尊贵的太后,皇帝一般肯定对她还是非常尊敬的,至少表面上是那样的。不过尊敬归尊敬,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母,皇帝对她很难有太亲近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皇太后一般最好是不要干预此事,即使皇太后心中有一些不舒服,也不能够乱来。

因为皇太后在后宫中虽然地位尊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一旦惹恼了皇帝,皇帝要对付皇太后的话,有的是方法。像嘉靖皇帝,对原先的张太后不满,虽然动不了太后,但是动张太后的家人,最终让张太后郁郁而终。而清朝嘉庆皇帝的皇后就比较聪明识大体,在没有传位诏书的情况下,给道光皇帝背书,让道光登上皇位,而没有强行要立自己的儿子。所以道光登上皇位之后对他非常的尊敬,完全是当作自己的母亲来孝顺。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还能怎么样?只能忍着呗。

历史上的两宫太后并尊时,只有清朝才会保障嫡母的地位,其余朝代的嫡母们下场都很一般。

这方面最恶劣的要属唐宣宗。

郭太后原本是唐宪宗的嫡妻,却只被册为贵妃,而非皇后。她的儿子穆宗,孙子敬宗、文宗、武宗相继继位,最终成为太皇太后。

但是,唐武宗去世后,却是在宦官势力的拥护下,由他的叔叔宣宗继位。宣宗之母郑太后原本是郭太后的宫女,现在双方地位平起平坐。

不仅如此,宣宗还逼死了郭太后,甚至欲将之葬于唐宪宗的景陵外园,且不祔宪宗庙,并有意将她一系子孙全部打成伪朝。

此外,两宫并尊时,明朝的嫡母太后们下场也很惨。

例如,明英宗的钱皇后、周贵妃——周贵妃是明宪宗的生母。

周太后先是闹着不让封钱皇后为太后,其次闹着不让钱太后与丈夫合葬,甚至还对墓穴动手脚。

再往后还有面子上和气的万历李太后、陈太后——李太后是万历皇帝生母,陈太后是嫡母。

虽然这两位没啥明面上的矛盾,但是各方面的待遇而论,陈太后这个前朝皇后是远远不如李太后的。

真是要比待遇,肯定还是清朝最平等,两位太后的待遇一样。


HuiNanHistory


历史上存在很多同时有两位皇太后的例子,两宫皇太后一般指代两位,分别是先皇的皇后以及皇帝的嫡母称为母后皇太后,另一位皇太后就是皇帝的生母称为圣母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是先帝的正宫皇后,母仪天下,而圣母皇太后一般都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的,一般是先帝的妃嫔。

两宫皇太后的封号初始于明朝,当时明宪宗的两位母亲,分别是嫡母钱氏和生母周贵妃被尊为两宫皇太后。

在此之前,皇太后只能有一位,就算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如果不是嫡母,也只能当太妃,例如宋哲宗并非嫡出,当上皇帝后,他的母亲也只封了一个太妃的头衔。

清朝时期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同治时期,有两位皇太后,分别是慈禧太后和慈禧太后,慈安是同治皇帝的嫡母,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但是因为慈禧的过于强势,同治皇帝并不亲近生母慈禧,反而特别喜欢和嫡母慈安亲近。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同时有两位皇太后,但是皇帝亲近生母不亲近嫡母,嫡母是什么心情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认为明朝时期的明宪宗朱见深对待钱太后和周太后的态度可以更好地体现。

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后,皇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是为明宪宗,当时朱见深有两位母亲,分别是嫡母钱皇后,以及生母周贵妃。

在他登基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尊礼皇太后,钱氏作为嫡母以及先帝的原配,理所应当被封为皇太后,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也被封为皇太后。

朱见深从小和生母周太后一起长大,母子感情很深,同时周太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倚仗自己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多次排挤钱太后,而朱见深不介意生母的各种无理取闹,几乎尽力满足生母的各种要求,几乎百依百顺,同时朱见深对生母很亲近。

而钱太后虽然是嫡母,可毕竟朱见深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对自己的嫡母钱太后也只是表面的尊重罢了,算不上亲近,甚至有点冷漠。

虽然皇帝并不亲近嫡母钱太后,可是她也并没有介意,照常做自己的母后皇太后就可以了,这也符合历史上其他的嫡母皇太后的心境。

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和自己亲近起来很难,如果生母不在倒还好,倘若生母还在世,母子连心,皇帝一定会亲近生母而疏远嫡母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皇帝亲近生母不亲近嫡母的情况下,嫡母只有做到大度宽容,才能符合礼法规矩,因为从封建礼教意义上来讲,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于圣母皇太后。

毕竟古代嫡庶观念很严格,因此尽管皇帝不亲近嫡母,嫡母的地位也不会遭到冲击,而嫡母可以做到的就只有适应这种现状,继续做自己的母后皇太后安度晚年。


小聪历史客栈


一般在明清时候会出现两位太后并尊的局面,一位是前皇帝的正室皇后,再一个就是现在皇帝的生母。虽然在礼法上正室皇后要比现在皇帝生母要高,但是由于血缘的原因,皇帝肯定更亲近自己的生母。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嫡母的皇太后也应该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俗话说得好,血浓于水,嫡母只是地位高而已,和新的皇帝并没有任何血缘的关系,完全是靠礼法上的关系进行维系。比较聪明的人,一般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和新的皇帝较劲,因为皇太后的地位虽然尊贵,但是皇帝毕竟掌握一切,所以皇太后也不会去找这个麻烦。



像万历皇帝的时代,他的嫡母是仁圣皇太后,而他的生母是慈圣皇太后。像仁圣皇太后就比较聪明,因为现在的皇帝不是自己的儿子,虽然作为嫡母地位似乎比较尊贵,但她从来不去干预皇帝的所作所为。所以皇帝对她还算比较尊敬,像他的自己的生母他就非常的害怕。



到了满清时代,两太后并尊的最有名的就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了。虽然一些演戏剧中好像说慈安太后老是被慈禧太后欺负,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并不是这样,慈安太后才是真正幕后的老大。不过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不知为什么却和慈禧慈安太后比较亲近,不怎么喜欢自己母亲慈禧太后,可能是因为慈禧太后过于强势导致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我是百粤天话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你这个问题,一下就让我想到了这个问题想问的是明宪宗朱见深与生母和嫡母的。

首先说说嫡母钱太后

孝庄睿皇后(1426-1468年),本姓钱氏,南直隶海州(今江苏省海州市)人。明朝时期皇后,中府都督同知钱贵之女。

正统七年(1442年),得到太皇太后张氏青睐,册立为皇后,没有生下子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钱皇后耗尽资财,日夜哭泣,导致腿部和眼睛受损。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尊为太上皇后。英宗朱祁镇回归北京后,一起幽禁于南宫,彼此相依为命。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策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重新册封钱皇后。

可以说钱皇后,是朱祁镇很早这娶的,双方感情非常之深,土木堡之变后,钱皇后的所作所为和她的真情流露,都是对朱祁镇的爱之深。之后朱祁镇回来,又陪他一起幽禁,共度过难关,真是患难以共,患难见真情。通过一系列的事情,让朱祁镇更爱钱皇后,遗憾的是钱皇后没有能生下一男半女,但依然得到朱祁镇对她的尊重,另一方面朱祁镇不想换皇后也是不希望历史事件重演,更体现了他对钱皇后的真挚感情。

这这引出一个问题,按照明朝的传统制度,只有皇后的儿子才有权力继承皇位,这样才张显出皇帝地位的正统性。之前的朱棣夺位,他就一直坚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嫡生子,就是以此来证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而现在钱皇后无子,其他的朱祁镇儿子全都是庶子,又以朱见深最长,朱祁镇去世后,钱皇后又无子继大位,只有从庶子年长的中选,出现这种情况怎样解决?于是就按照朱棣的做法,认皇后为嫡母,这样就名正言顺地做到既正统又合法了。

所以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尊钱皇后作为嫡母,尊号慈懿皇太后,而封自己的生母周氏为皇太后。

朱见深成长钱皇后没有亲自带养,这自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而生母除了有血缘关系更有亲情关系,自然与亲生的生母亲。

至于说嫡母的心情,钱太后自责自己没能生下儿子继位,但是通过她前半生表现出来的贤淑善德,端庄大气,识大体顾大局的作风来看,她一定是心平气和的,一样把他当亲生看待,也是对朱祁镇的一种承诺。

注:一个来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正统十年(1445年)她先为十八岁的英宗朱祁镇生下一个女儿重庆公主,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为二十岁的朱祁镇英宗生下了庶长子朱见浚(后改名朱见深)。






百粤天话史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有的皇子生下来之后因为母亲的身份不够造成了被养母抚养,和养母的感情好反而和生母的关系比较惨淡,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雍正帝就亲近自己的养母而对生母冷淡

雍正帝的生母是德妃,德妃的出身比较的卑微,但德妃对自己的大儿子黄四子胤禛不怎么喜欢。直到自己生下了胤祚后,受封德妃从此获得抚养儿子的资格,德妃把全部的母爱都给了胤祚,只可惜他只活了6岁就早夭了。

德妃后来又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她又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这个小儿子身上,对于老大胤禛确实不怎么喜欢。胤禛的养母是佟佳氏,养母对他非常的好导致了胤禛和自己的生母德妃非常的疏远。

争夺帝位外加偏心对待造成了雍正帝疏远了生母德妃

老十四胤禵虽然是亲兄弟但他也加入了九子夺嫡的序列,而且站在了胤禛的死敌八阿哥胤禩的集团中。胤禵的行为加深了胤禛的不难,加上母后德妃对老十四的偏心,最终导致了雍正帝对生母的疏远。

胤禵夺位失败后母亲德妃还是偏袒小儿子对雍正帝是处处挟制。对于雍正帝的登基大典也是拒不参加,对于百官朝拜也是推脱不从,给雍正帝的继位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雍正帝和母亲的斗争一直在进行

雍正帝继位后将康熙帝安葬在了景陵,并将老十四派去给康熙帝守灵,这无异于将老十四软禁。此后被封为皇太后的德妃更是和雍正帝没了好脸色,甚至拒绝去宁寿宫奉养。

由于老十四没有机会再回到京城,德妃气愤不已,在不久后就患病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

纵观雍正帝和母后德妃的关系,那真的是非常的惨淡,甚至可以是仇敌相见分外眼红了。虽然是亲生但没有抚养因此感情就淡泊,加上争夺权利和偏心对待,最终造成了德妃的悲惨去世的结果,这只能说作为母亲需要一碗水端平,不然和子女们的关系很难处理。


秋雨鲁北说历史


同时有2位太后,皇帝亲近生母不亲近嫡母,嫡母是什么样的心情?

没啥太特殊的心情,因为以前男人三妻四妾,总会有冷落的时候,更何况皇宫里的女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所以不会有太特殊的心情啦!



奋进的火腿


中国古代由于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项制度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而是以中国古代的礼法上为准,而且是上层社会一致承认的。而中国古代皇室对于礼法就表现的更为严格,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明清时期皇室在于礼法上的遵守主要表现在两位太后的地位上。

就以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为例,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死后,发动辛酉政变,杀死了顾命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政权。

这与事实上确实有些变化的,当时皇宫里真正的幕后之人一直都不是慈禧,而是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在内掌控内宫,在外扶持奕訢,由此开启了清王朝渴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想,而且有慈安皇太后支持的洋务运动确实极大的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

然而在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毙于深宫,至此内宫完全由慈禧掌控,而失去了内宫支持的奕訢迅速下台,洋务运动失去了中央的支持,在地方上苦苦挣扎了十余年的洋务运动轰然倒塌。



在咸丰皇帝死后,咸丰唯一的儿子就是慈禧生下来到,但是在法礼上面,慈安才是正统的皇太后,所以尽管是慈禧的儿子当了皇帝,到那时内宫还是由慈安说了算的。

尽管可以知道当时的慈禧肯定是非常不乐意慈安爬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即使是这个后来独握帝国大权的女人对此也是不可奈何。


这个历史很正


根据不同的情况,大概会有以下几种心情:

1、非常不爽。不爽的主要原因在于皇帝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按照传统都是自己抚养长大的,现在成为皇帝了反而有意疏远,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何况如果皇帝亲政了对自己的地位也是有影响的。

2、看透人心。都已经成为太后了,也说明剩下的几年就是安享晚年了,乐得清静,保有荣华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好争好抢的了。

3、惶恐不安。以前对其生母过于严苛,为恐羽翼丰满进行报复。


愤怒的小猪


嫡母也不会怎么想,自己儿子没能继承皇位,自己太后身份不被废掉都算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