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越來越好


三十五年前,一本叫《醜陋的中國人》的書“橫空出世”,並迅速成為暢銷書。該書集結作者柏楊的數十篇雜文,主要內容是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將傳統文化種種弊端喻之為“醬缸文化”,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過濾性疾病,子孫後輩永遠受感染,且持續不斷。

記得第一次看《醜陋的中國人》還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看完之後不說鼠軀一震,也是如芒刺在背一般,很不痛快,但又無可辯駁,似乎中國人就是這樣的醜陋,就是這樣的一輩子在醬缸之中來回蠕動而不自知一般。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原因,遵守國家要求,在家自我隔離,偶然間又把柏楊先生的這本書翻了出來,細細地品讀了一番。與第一次閱讀經歷不一樣,這次讀下來,筆者整個人都很平靜,沒有特別強烈的衝動。

我們正在越來越好


一、刻板印象

之所以兩次閱讀感受不一樣,我想一是因為我個人的經歷已經比以前更為豐富了,二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善越來越多了。

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之所以能暢銷,與其說是因為對中國人劣根性深入的批判,更不如說是對當時整個國民心態的反應,這種心態就是“自卑”。這種自卑之感,是在中國失去了天朝上國的尊譽之後,逐漸走向的另一個極端,極端的自我否定。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站了起來,那時我們又似乎獲得了抬頭向前的機會,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鬥爭,我們失去了一段時機,等我們再次抬頭看世界的時候,世界的形勢卻已再次發生了變化,現代化發展成為主流。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開始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開始與外面的人接觸,但是巨大的經濟差異和文化差異卻始終無法讓我們和其他發達國家在心理上保持平衡,總是存在一定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的來源,就是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我們,在面對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時所表現出來的無所適從和手足無措。這本身並沒有錯,面對比自己優秀的文化,內心存在失落感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柏楊先生的這部作品卻將這種行為上的差距和心理上的落差歸根在了民族的劣根性上。事實上,就《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而言,柏楊先生所痛斥的種種醜陋行為都確確實實地存在,但是這種醜陋確實個案的,微小的,而到了《醜陋的中國人》的這書中,這種個案式的、微小的醜陋卻被無線擴大化和普遍化了。正如李敖所說,這種看法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我們當然不能贊同這種刻板印象。

我們正在越來越好

阿Q


二、醜陋還存在嗎?

任何民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近代以來,由於歷史原因,中國長期處於半封建半帝國主義社會,列強欺侮,民不聊生,更是幾次陷於亡國滅種的危地。於是許多仁人志士開始尋找富國強民之道,並且對自身文明展開整體反思。其中,就有魯迅先生對民族劣根性的挖掘,對所謂“看客”心理的批判,也有如社會學家晏陽初總結出的“愚、窮、病、弱、私”的國民劣根性格的分析。所以自我批判已經產生很長時間了,柏楊先生只是接續了前人的努力。但是應該說,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柏楊先生所在的臺灣省我不清楚是什麼情況了,但是就大陸的而言,我們已經不再醜陋了。

曾幾何時,我們因為剛剛實現經濟發展,社會文明規範還沒有普及,被人批判為“髒、亂、吵”,我還記得看過的一則文字,說是中國人坐車總是一上去就坐在前面,而外國人則一上去坐在後面,好讓後上的人能找到座位。中國人都哪裡都是呼朋喚友,大大咧咧,外國人卻總是安安靜靜,文質彬彬。在人們看來這就是過國民劣根性的表現,殊不知這只是社會文明規範沒有養成的例子,經過幾年的發展教育,這種現象還存在嗎?而且這也是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對於已經開眼看世界了的我們,想要找幾個不文明的外國人恐怕是非容易吧!

社會學有一個理論叫“文化失調理論”,或叫“文化滯後理論”,該理論認為,一般來說,物質文化的變遷速度快於非物質文化,兩者不同步,於是就產生差距。就非物質文化的變遷看,它的各構成部分的變化速度也不一致,一般來說總是制度首先變遷或變遷速度較快,其次是風俗、民德變遷,最後才是價值觀念的變遷。或者用更通俗的說法就是“衣食足而知禮節,倉廩實而知榮辱”,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和民族,你讓他遵守現代文明的規範和要求,這是不現實的和不可能的,而等到我們發展起來了,這些所謂現代文明的東西,就自然而然會跟上了。就以這次抗擊冠狀病毒疫情來說,非常集中地體現了我們國家人民的高素質,全國一盤棋,全民大局觀,遵守現代醫學要求和國家政策規定,沒有出現所謂的“窩裡鬥”和“不團結”的現象。

三、我們需要警惕什麼?

柏楊先生自言:“中國是一個受傷很深的民族,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展現成自鬥或阿諛別人的兩極化動物。更由於在醬缸裡醬得太久,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到醬缸的汙染,很難跳出醬缸的範疇。”誠然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積累了太多的不良毒素,但是這些毒素的存在是有其歷史原因的,而且也正在一步步得到修正的,改用一句《天道》中丁元英的話:把沉澱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都記在當代人的身上,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我們這個民族要發展,不僅要向後看,而且要向前看,向後看就是不要否定“醬缸文化”這確實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這種存在就認為中國人的國民性就是不健康的,是劣根的,這只是我們對歷史的不自覺的繼承而已。

但是我們也必須向前看,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看到我們正在一步一步改良自己的不足,一步一步成為優秀的民族。在此,我們必須要警惕的就是那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和那些無知的崇洋媚外者,要警惕他們片面地否定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認為凡是中國的都不好,凡是外國的都好,並不斷地用個別的例子否定全部的發展,否定我們的進步和努力,妄圖使我們在文化上成為西方的跟屁蟲。我們要強大,要自信,要有尊嚴,就必須依靠自己發展起來,植根於自己的文化土壤,培育出自己的文化屬性,這樣的強大才是根本的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